农村社区养老分析——模式、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农村社区养老分析——模式、问题与对策

刘青春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乔庄镇人民政府  山东省滨州市  256503

摘要:山东是一个农业大省,所以农村养老服务是我省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重要难题。随着农村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我省的农村养老服务也由传统的单一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向多种养老模式转变,它对维护我省的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农村养老服务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试图探讨这些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改进我省的农村养老服务工作。

关键词: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多基于城镇地区,对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较少。相对于城市居民养老问题而言,农村社区养老形势更加严峻。如今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处于起步阶段,了解农村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的需求是推行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基础。农村养老服务系统的开发和建立,要基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把改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提高生活水平作为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这表明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随着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事业、改善民生,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比例高、规模大的农村,民生问题更亟待关注和改善。

1、农村养老服务改革的必要性

1.1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无法和农村现实情况相适应

农村世代以土地为纽带,精耕细作,男性是主要的劳动力,以至于在其思想里一直存在着“养儿防老”的落后观点。因为农村公共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并不健全,家庭养老模式仍是农村养老模式的主流。随着城市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子女作为最主要的养老保障力量都脱离了农村,大量农村家庭的老人得不到照料。家庭养老模式不断弱化,给老人生活费成为了大多数家庭单一供给模式。家庭养老模式,已经无法同农村城镇化协同发展了。农村老年人参与感不足。家庭养老在老年人的观念里已经根深蒂固,如果自己住进政府提供的养老机构里会不适应和陌生人打交道,而且还怕传出去被人笑话,这导致政府提供的一些福利无法供有需要的人去享受,公共资源白白浪费。

1.2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

政府是农村社会改革的主导力量,农村养老服务改革又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通过政府对社会养老服务资源的优化整合,来满足农村老龄化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政府还存在“错位”与“缺位”现象,虽然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占主要地位,但是不可能面面俱到,还需要借助市场来充分调动市场积极性,一定程度的放权和引导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效果。要进一步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职能边界,充分提供多元化的养老路径。政府在养老津贴上存在严重“缺位”现象。如,存在有钱人冒充五保户,领取津贴,抢占社会资源,让真正需要的人无法得到政府保障。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政府的形象,还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反感。政府应该发挥好监督者的职能,尽量杜绝不公平的现象发生,做好基本的调研,构建一个和谐公平的养老津贴平台,保障农村老年群体利益。

1.3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有限,难以供养日益增长的老龄化人口

欧美国家经济发展快,在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的社会组织就开始在养老服务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才开始向老龄化社会过渡,在养老服务方面的经验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老龄人口增长,随之而来的各种养老问题,需要依靠政府和社会齐心协力共同解决[3]。这也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社会养老组织在政府的支持下,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社会养老组织是直接提供养老服务和承担养老服务等工作的组织,但是社会养老组织也存在着自身问题。如,社会养老组织自身能力有限,资金缺乏,所能提供的养老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或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无法使群众满意。中国是一个哺育十几亿人口的国家,我国的老龄化人口占10%左右。可想而知,只有政府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资金投入,人才引進。政府不可能承受这么重的经济压力,所以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如社会各界的捐款和资助。正是因为政府财政税收的支持力度不大,对捐赠人的鼓励性不够高,导致了捐款和资助不足的现象。

2、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路径

2.1对农村养老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农村养老资源的使用率

因为政府公共养老服务对象仅针对农村五保户等,所以出现了大量养老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或者是被别有用心的人钻法律的空子占用公共资源,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村养老资源进行整合,再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源分配,防止资源浪费。为了兼顾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的传统思想与意愿,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供参考。将养老资源向村庄分散,充分利用农村闲置的土地,建设村庄养老服务场所,并交给村委会进行组织运行管理,农村医务室要配合村庄养老服务场所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同时还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所有的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都从本村招聘,可以削弱老年人的反感情绪和戒备心理,服务人员对老年人家庭情况也比较了解,更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与此同时,政府部门需要设置农村专用养老基金,根据不同的家庭情况,针对农村老年人在养老机构的开支花销,进行相应的财政补贴。为建设村庄养老服务场所提供坚实的财政基础,如果建设村庄养老服务场所所消耗的物力、人力、财力过高,就可以推崇农村养老互助组织,还可以培训留守妇女与低龄健康老人为需要生活照料的孤寡老人提供养老服务。虽然我国养老机构不断兴起,但是养老机构的消费过高,并不适合农村老年人,农村老年人更喜欢居家养老以及消费水平不宜太贵的养老机构。施行互助养老模式,可以为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可以提供就业岗位,解决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出资方主要为村集体、政府和子女。

2.2鼓励农民参保,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机制

“新农保制度是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支持的制度模式。”根据新农保的制度特点,国家应该提高收费标准,通过电视传媒和工作人员上门讲解等方式来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宣传,鼓励大家购买,并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参保是对自己有益的。如,当患有重大疾病,需要接受最先进的医疗设备,需要最好的專家做手术,以及后续的保养,都是需要财力支持的,一般家庭无法承受这样的巨资;但是如果参保新农保可以报销很大一部分医疗费用,可以大大地减轻个人或家庭负担。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财政支持,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中央和地方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财政支出比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制,是保障农民权力的基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应该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主导、社会监管运作的模式,朝着管理主体多元化、整体运作信息化的方向协同发展,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效用最大化。

2.3建立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

政府需要为养老设备、养老机构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放宽养老机构的准入规则,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一起来为养老工作做贡献,并且建立起以政府宏观引导为主,充分发挥市场优势的养老服务产业。社会投资者可以享受到相应的税收抵扣、土地等优惠政策。要对投资者进行爱国教育,让其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分子,有权利享受政府提供的优质服务,就有义务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如,要对养老者一视同仁,准入的门槛不能过高,必须平民化。让更多有需要的人,确切的享受政府的便利。由政府出面,吸引高质量人才返乡就业,并为其提供优质的岗位、丰厚的报酬,给安家费和分配住房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来鼓励其深入基层。政府需要和乡镇医院达成协议共识,定期从医院派遣医生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监测服务。加快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且以法律文件的方式制定具体的政策方案和推进措施。不仅如此,还要对养老机构建立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保障农村老人的利益,用以规范投资者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

3、结语

总之,在农村社会化养老治理中只有构建起多方协调的模式,政府、市场、农村乡镇社区、农村老龄化人口和农村老龄化人口的子女等,彼此协同合作,共同探索农村养老的道路,才能彻底改变现在的农村养老所出现的问题,才能实现十九大报告倡导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牛博杰.浅析“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及对策[J].人力资源开发,2016(16)

[2]黄佳豪,孟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6)

[3]于书伟.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求实,2018(4)

[4]易君.农村养老服务如何更给力[J].人民论坛,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