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ICT技术,使能车企“造好”车、造“好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3

聚焦ICT技术,使能车企“造好”车、造“好车”

朱,虹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天津  300300

摘要:ICT行业有机结合了通信业、电子信息产业、互联网、传媒业,随着企业产业和ICT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日渐成为新型的社会发展引擎。智能网联汽车带给人们出行方式的巨大转变,从而更好的服务广大民众。同时,汽车制造行业作为集技术含量髙、智能程度强、产业链集中的代表,利用ICT技术升级优化信息化水平也更为迫切和重要。基于此,文章重点聚焦于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期望能够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ICT技术;车企;智能网联

今天,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以及广泛谈及的轻量化,正成为汽车行业全新的发展趋势,ICT技术对于汽车行业将愈加重要。从技术角度看,汽车行业正在进入ICT行业。这意味着,这两个行业不仅致力于“自由”这同一个目标,还将共享和发展共同的技术。可以说,从传统车走向智能网联汽车,首先必须进行架构改变,传统的EE架构是总线+分散式控制架构,从传统车走向智能网联汽车后应该充分融合ICT技术发展和取得的成果,应该把车走向成分布式以太网络+三个域控制器的架构,实现软件定义汽车,实现在汽车生命周期里面持续创造价值,可以通过软件升级、硬件升级,以及硬件的替换来实现。遵循摩尔定律,电子行业技术是快速进步,成本也是迅速降低的。可以说,因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已经受到信息通信技术的深远影响,在汽车业软件主导硬件的发展格局下,ICT企业必然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1ICT技术综述

ICT(信息通信技术)和制造业之间关系早已经不再是作为制造分支而存在,作为支撑传统制造业升级和转型关键领域而同步发展,中国信通院在“ICT制造业发展报告”中提出制造企业在ICT上研发投入占全国通用研发投入占比达16%,ICT领域专利数字占全部专利申请的60%以上,所以ICT技术进步和制造业之间互补性非常明显。以云计算、边缘计算、私有云、大数据、5G、IOT微服务为代表ICT技术蓬勃发展,深入研究这些ICT技术和制造细化场景下应用可以带来制造业整体提升。

2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遇到的问题

当前是智能网联汽车从概念设计到测试应用的关键时期。目前,全国国家级的车联网应用测试基地/试点示范区共有10处,包括无锡、上海、北京-河北、重庆、长沙、浙江、广州、长春、武汉和成都。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有江苏(无锡)车联网先导区、天津(西青)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湖南(长沙)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等,各先导区按照各自的模式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探索,力求找到可复制推广的先进模式,引导行业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存在一些问题:

“人、车、路、网、云、环”一体化程度不高。将人、车、路、网、云、环等要素互相割裂发展是不能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整体协调,更难以实现智慧化运行。当前智能网联汽车还处在车路协同发展阶段,远未来达到人、车、路、网、云、环一体化的程度,相关概念和研究工作也相对滞后。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未定型。我国不同智能网联汽车先导区、测试基地、试点示范区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不一致,不同智能网联汽车厂家的技术路线也不相同。例如:特斯拉汽车趋向于使用纯视觉化的感知策略,弃用激光雷达,而华为在2020年12月面向行业发布了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和解决方案,在激光雷达上开展布局,两者技术路线上存在冲突。

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没有标准保障。安全评估需要标准支撑,只有达到相应的安全性能指标才能大规模应用。国际上有类似智能交通系统安全性标准,但目前还没有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性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运维管理体系有待完善。智能网联汽车从设计测试到实际运行,是产业一个大的阶段跨越,运维的稳定性是重要指标,运维管理需要构建城市级的运维管理平台,以支撑海量的数据处理。运维平台相关的标准化基础还比较薄弱。

3 ICT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应用优势

3.1汽车产业价值链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汽车的价值逻辑已经发生了变化。“零部件厂商也好,汽车制造商也好,他们赚的是为制造业带来增值的钱。”如果电动汽车只停留在动力系统的转变上,ICT企业似乎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但是在智能电动浪潮下,汽车架构以“电子+电气”为核心逐步演变为“通信+计算”为核心,核心体现为硬件、软件、通信架构三大升级。芯片+操作系统+中间件+应用算法软件+数据构建核心技术闭环,这些带来的就是ICT企业价值的极大提升。

3.2汽车产业赚钱逻辑或被颠覆

“制造企业的利润一般和成本是线性关系,高端品牌的系数大一些,中低端品牌的系数小一些,但是都摆脱不了线性的关系。但是ICT技术的引入,其价值逻辑是非线性的。”例如,特斯拉的自动驾驶(FSD)选装包可以卖1万美金。这一次性开发成本很高,但复制成本很低,利润率可想而知。反观汽车制造业,其利润基本和定期存款一样。“非线性的价值逻辑引入到汽车产业来,势必也会对汽车产业生态价值带来重大颠覆。

3.3品牌感知也在变化

汽车产业经过百年的发展,现在最大的门槛是品牌。而如今品牌的感知也在发生变化,变得更加拟人化。“例如,特斯拉你会想到马斯克。这种与互联网联系的紧密性,使得新势力企业在品牌宣传上带有天然的优势。因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已经受到信息通信技术的深远影响,在汽车业软件主导硬件的发展格局下,ICT技术必然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4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的对策建议

4.1 持续为消费者提升体验,创造更多价值

未来,从传统汽车走向智能网联汽车,会像功能手机走向智能手机一样,能够通过持续的软件升级、硬件升级、应用升级,带来不断的体验提升。车,开始是电动汽车,未来会走向完全自动驾驶,这在技术上完全是可能的。作为车企来讲,可以通过持续地为消费者提升体验,创造更多价值。未来,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是一个持续创造价值的平台,也是为消费者持续提升体验的平台,不再只是为了出行一个目的。

4.2 以为中心,实现全场景无缝体验

经过这几年,产业界达成共识,以后汽车里的娱乐系统应该跟智能终端的产业链和生态链融合起来,汽车的娱乐系统在整个车的生命周期里一直不变,那就跟不上时代了。我们要把整个智能终端的产业链和生态链带入汽车,而且还要让汽车跟上智能终端产业链和生态链更新、进步的节奏。进一步的改变是以人为中心,打通手机、车机和家庭,三者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全场景无缝体验。从过去“人找服务”,变成“服务找人”。华为公司愿意把终端产业链及生态与汽车行业共享。

4.3 基于网络安全和升级要求,升级汽车CPU

从事汽车设计的人都知道,一个汽车现在有100多个ECU,信息交换也是传统的总线技术,造成一个车里面线缆相当长,并且很复杂,成本也很高。未来整个汽车的架构应该基于安全和升级的要求,将整个计算和控制整合成为三个功能域控制器。未来,汽车里面有三个CPU就够了,不需要100多个CPU。第一个CPU作为智能驾驶的大脑,第二个CPU把智能座舱、娱乐系统、车身控制融合在一起,而且共享智能手机生态和产业链。第三个CPU负责整车控制,也就是与动力部分共享一个控制芯片。从100多个ECU融合成三个域控制器,如果把这三个CPU做好,汽车的计算和控制问题就解决了。车内的网络,未来也应该从CAN总线转变为分布式车载网络,这个网络要更安全。

4.4 强调对生命安全的保护

传统汽车主要强调对生命安全的保护,由于智能网联汽车已经连网,汽车已经是整个网络里面的一个设备,同时它又是一个超级计算系统。在这样的情况下,仅仅考虑人的安全就不够了,因为整个系统也可能会受到攻击,会有网络安全问题以及引发各种问题。智能网联汽车要从保证传统的人身安全(Safety)演进到可信。可信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结果可信。除了传统的safety以外,还要能够防渗透、防攻击,即Security,同时要有韧性,受到攻击时能降级保护核心系统及快速恢复。还要有隐私保护、数据保护及更高可靠性、可用性。可信的另一个维度是过程可信,即产品的定义、实现、使用等生命周期所有过程,都要确保可信。华为经过30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努力,我们的愿景和使命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我们要把车也连接起来,把数字世界带入车。

4.5智能网联汽车的解决方案

ICT有机结合了通信业、电子信息产业、互联网、传媒业。以我国为例,ICT企业大致分为三大类别,分别是电信运营商与设备生产商,以及互联网企业,华为、中兴通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都是个中翘楚。下面以华为为例,阐述其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具体解决方案:第一是提供传统的连接,用4G、5G把车连到网络里面去,华为已经为众多车厂提供4G、5G通信模块。第二是提供MDC(移动数据中心),就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大脑,它是一个计算平台或智能驾驶子系统。第三是为开发者在华为云上提供自动驾驶云服务Octopus(八爪鱼),包括数据处理、训练、仿真、测试等。第四,HUAWEIHiCar人-车-家全场景无缝互联解决方案,把整个智能终端的生态和车、家结合起来,真正把车打造成第三生活空间。总体来讲,华为的定位就是基于ICT技术,成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

总之,根据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可知,智能网联汽车将不断走向一体化、智慧化,真正实现了万物互联,通过4G、5G、V2X的技术,把车与路连接起来,把车与车连接起来。同时通过云服务,实现对所有连接的车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就构建了把所有的车都连接起来的生态。同时,推向智能汽车场景,面向智能汽车这个产业,最终围绕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电动以及相关的云服务来帮助车企,快速地造出智能网联汽车,帮助车企造好车。

参考文献

[1]伊万.ICT企业缘何盯上汽车产业?[J].汽车纵横,2021(04):87-89.

[2]徐直军.聚焦ICT技术,使能车企“造好”车、造“好车”[J].机器人产业,2019(06):26-29.

[3]徐直军.开启汽车产业与ICT产业融合新篇章[J].智能网联汽车,2019(03):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