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水多角度施策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8
/ 2

建筑防水多角度施策管理

张雄

430321199304170017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建筑防水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工程技术科学,防水工程是一项专业要求较高的专业技术。同时,防水工程引发的渗漏问题是行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也是业主最为关注的质量问题。在建筑工程防水施工过程中,需要我们从多角度,全方位去分析和总结影响防水工程质量的因素和对策,从而提高建筑工程防水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防水;防水工程;施工管理

房屋渗漏问题易引起业主投诉、维权,并造成较大影响,备受行业关注,面对居高不下的渗漏率,建筑防水工程渗漏问题,被再一次列入了全国人大两会议案。行业快速发展二十多年以来,不渗漏的防水工程仍是建筑工程行业及广大业主追求的基本需求。且随着建筑新材料越来越多,建造技术越来越先进,渗漏为何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渗漏率仍高居不下,这些问题值得深思和深层次探讨。

1构造防水与材料防水

防水主要用于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及保障其使用功能,这是系统性的工程,设计、选材、施工、管理、售后等多方因素都会影响到防水工程的优劣。防水主要分构造防水与材料防水,均要秉承“保证功能、构造合理、防排结合、优选用材、美观耐用"的理念。

构造防水则是采取合适的构造形式,阻断水的通路,以达到防水的目的,如止水带和空腔构造等。房屋建筑各部位均有设计构造防水措施,对于各种部位、构件等节点细部构造的防水措施均属于构造防水。

材料防水指的是利用防水材料通过施工形成一个封闭的防水层,将水的通路阻断,来实现防水的目的或提高抗渗漏的性能。根据所使用的防水材料的不同,又可以将材料防水分为柔性防水与刚性防水两种。柔性防水包括卷材防水与涂膜防水,通过施工把它们铺贴或者涂布于防水工程的迎水面来实现防水的目的。刚性防水主要指的是混凝土防水,是通过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和采用构造措施来实现防水的目的。

2建筑各部位对症下药

2.1地下防水工程

防下室底板作为主体结构抵抗地下水浸湿的第一道屏障,除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之外,还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寿命。地下室底板宜采用外防水做法,底板材料防水做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在垫层上做防水材料的常规传统做法,另一种是采用预铺反粘做法的构造层。预铺反粘做法是让防水层通过后浇细石混凝土的自然凝固与底板混凝土结构紧密粘合在一起,消除窜水层。不仅不受雨季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可节省传统做法的一道找平层及细石混凝土保护层,降低该部位施工建造成本,缩短工期,提质提效。

地下室侧墙宜选用外防水做法,且防水层宜与结构层面直接贴合,减少防水层与结构层之间的构造层次,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可采用传统的XPS板和砖砌体保护。此外,地下室侧墙节点部位防水施工难点主要在于群穿墙管和地下室侧墙止水螺杆,前者可采用群穿墙套管,减少管与管之间的因浇筑不密实或防水处理不当而产生的渗漏隐患;后者的止水片宽度和厚度均要满足规定及设计要求,且该部位要做好防水处理,遵循“剔凿切割-防锈处理-封堵”的处理流程。

2.2屋面防水工程

屋面防水工程应注重排水设施设计,合理进行找坡,以保证雨水及时排走。同时屋面气候变化较大,应力变化触发点较多,宜选用延展性好的柔性防水材料,且防水层与结构层宜紧密相连,以保证防水层与结构层之间没有窜水通道,从而减少渗漏途径。

2.3室内防水工程

室内防水主要为厨卫间、浴室、阳台、洗衣房、盥洗池等部位,因其空间小,施工节点相对较为密集,厨卫间管道较多,采用防水卷材裁切较多,搭接效果不易保证,室内防水的薄弱部位也主要是管根、阴角、墙根部等部位。室内防水工程除开关注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还需加强防水施工的管理,也要注重建筑找坡排水,让室内平面的积水迅速通过地漏排走。

2.4外墙外窗防水工程

外墙主体由混凝土结构和砖砌体两部分组成。混凝土结构防水效果在于螺杆洞的封堵质量,应遵循PVC套管填塞封堵的标准工艺流程来进行施工,保证外墙防水效果。砖砌体质量要保证砌体不出现内外相通的空隙,竖缝错开不准有通缝,水平灰缝要平直,砌筑砂浆应饱满密实。

3系统性防水应多方面入手

防水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我们从业者从构造设计、选材、施工、管理、售后等多方面进行思考,以终为始进行因果分析,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3.1渗漏途径

从渗漏途径来分析,引起防水渗漏的三个关键点是防水层破损点、渗漏水流通的通道(即窜水通道)、结构层的贯通性裂缝。防水层的破损在施工过程中在所难免,而混凝土结构层贯通性裂缝更是普遍存在且暂时无法改变的问题,只有消除防水层与结构层之间的窜水通道才能有效降低渗漏发生率。

3.2材料与施工

出现渗漏时,应先从材料和施工两方面查找原因。防水存在建筑整个寿命周期,而有机防水材料的寿命无法达到建筑结构的设计寿命,刚性防水材料使用能与结构同寿命,关于它的研究与实践越来越多,但其应用效果的优劣由主体结构质量好坏主导,倘若主体结构存在大量的蜂窝麻面、狗洞、贯通性裂缝等质量问题,采用纯刚性防水材料渗漏风险较大,故选择两者结合防水方式和加强混凝土质量的管控尤为重要。

3.3施工现场管理

材料主要解决施工现场适应性问题,而对施工影响更多的是施工现场管理、节点施工细节保障等因素。我国建筑行业施工工人整体专业水平及素质参差不齐,工人施工为了增产而不顾细节,与防水工程格外注重节点、工序等细节的要求相悖,可能导致整个防水系统隐患点急剧增多。为改善此类情况,应加强现有工人专业培训,加快产业工人的培养,增大工序抽检巡检频次,重点把控节点部位及细节,同时提高出现问题的违约成本及约定返工措施,倒逼施工单位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此外,还可实行施工片区责任制,片区进行编号责任制管理,在后期验收过程中若出现问题应落实到施工责任人,推动施工人员按设计要求精细化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3.4售后保修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在探索建筑质保期改革,后期可能采用保险模式。防水工程采用保修制度,保修期一般为5年,即防水工程施工完毕后若发生渗漏,在保修期内承担维修责任即可,前期施工时可能不会尽全力做到最好,且保修金一般为防水工程总造价的5%,后期若项目出现渗漏施工单位反复维修多次后仍未解决问题,或放弃维修,或一开始就不去维修,后期损失就需要开发商及业主买单。为应对此类问题,可学习日本施工企业的信用积分制度,出现问题后降低后期信用分,并对全社会公开,严重的可能导致后期无法参与行业内投标及施工。此外,还可引用工程保险制度,第三方保险公司参与,一旦出现问题,保险公司对业主方进行理赔,同时通过保险公司增加施工单位的保额及违约成本,形成倒逼机制,真正保障质量。

4结语

房屋渗漏困扰已久,但并非无解决之道,可采取相关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房屋渗漏的影响。但要想使得渗漏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还需行业不断实践、持续探索更行之有效的应用材料与防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