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9
/ 1

科普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

李芸

成都市郫都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成都市郫都区妇幼保健院)611730

【摘要】在临床中,有很多疾病的检查都离不开血液常规的检验,它是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重要依据之一。所以血液常规检验标本的合格率极为重要,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出现检验不合格的现象,影响患者检验的标本结果出现偏差,而无法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数据,从而影响到患者诊断、治疗,甚至预后。所以本文通过科普形式,探讨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将其归类后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的整改对策,以此来提高血液常规检验标本的合格率,确保每一个血液常规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使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准确的诊断。现做如下探讨。

一、血液常规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

由于临床上血常规检验标本分为末梢血与静脉血两种,因此下面主要从这两方面论述血液常规标本不合格的原因:

1)末梢血;末梢血采集方便,大多数医院在末梢血血常规标本采集中,将手指作为主要的采集部位,但末梢血血常规标本十分容易受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导致末梢血血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在采集过程中,因为挤压等操作因素,造成组织液渗入到采集的标本中,进而引起血常规中部分指标不准确。

2)静脉血;①静脉血血液常规检验标本采集时,血液量过多或过少均会导致标本不合格,从而影响血液标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②在进行静脉血标本采集时,采集时时间过长、未及时充分混均抗凝管等,均可造成血液发生肉眼不易发现的凝块,导致标本不合格,使血常规的检查结果异常。③血液采集时不顺利、压脉带捆扎时间过长、剧烈摇晃等均可引起 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的溶血现象。血液分析仪血常规红细胞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测定、血细胞比容测定、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因红细胞破坏,溶血标本红细胞计数减低,但血红蛋白量不变,仪器根据MCH计算公式得出MCH假性增高的结果。此外,红细胞破坏后血液中红细胞碎片增多,造成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异的RDW增高。④脂血标本,由于血液中含有大量脂质,血浆变得浑浊,使得透光性差,大多数血液分析仪通过比色法测定血红蛋白,因此干扰了血红蛋白浓度测定的准确性,同时使计算参数 MCHC 产生假性升高,进而影响结果的准确度。

二、血液检测标本不合格原因对策

    ①血液常规标本采集之前,详细告知其血液常规标本采集注意事项,对采集室的血液采集方法进行规范,并定期进行血液采集室的消毒及清洁,同时,还要控制其他人员进出血液采集室内部,减少采集时血液标本的污染,在病房内进行血液常规标本采集时,要及时将所采血液常规标本送检。

   ②对采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平时科室内人员可进行血液常规标本采集知识的交流会,来提高彼此的相关知识。通过不断地完善相关规章制定,以此提升相关人员的道德水准及服务质量。

③血液常规标本采集时要确保在无菌条件下完成,进行血液常规标本采集时患者血液采集位置消毒要彻底,止血带不要过紧,血液采集完成后注入抗凝管并及时充分混均,避免用力摇晃,血液采集时间不要过长,以免造成血液常规标本不合格。

④可对进行血液常规标本采集的患者进行心里指导,有些患者在进行血液采集时会出现恐惧心理,采血人员要进行有效的安抚,做到有效沟通,分散其注意力,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要在患者平静后进行血液常规标本的采集。

三、小结

    对临床血液常规标本不合格原因的调查中发现,新生儿科和儿科血液常规标本不合格率最高,其原因是新生儿及儿童的年龄较小,进行血液常规标本采集时比较困难,容易造成血液常规标本采集量少或血液凝固的情况。临床中,血液常规标本采集的质量,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直接影响,最终影响到对患者疾病的诊断、治疗、病情评估及对预后的判断。血液常规标本作为临床中最基本的检查项目,在采集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加强采血人员专业知识及操作水平等,是保证血液常规标本质量、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必要条件。同时,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不但要熟练掌握血液常规标本的采集理论,还要熟练操作流程,只有确保血液标本采集的合格率,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现临床上诊断各种疾病及对治疗效果的观察,都离不开血液常规检查,作为最为常见及重要的检验之一,只有对血液常规标本采集的各个环节做到严格要求,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知识培训,才能确保血液常规检验标本的合格率,只有血液常规检验标本合格率的提升才能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