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9
/ 2

成人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杨光

双鸭山双矿医院骨四科 , 黑龙江 双鸭山  155100

摘要目的:分析成人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本研究纳入的分析对象均选取于我院收治的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共计16例,研究开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1年1月。所有的患者均接受早期开放复位,内固定采用钢板,且实施早期功能锻炼。Muller分类C型骨折是所有患者的骨折类型。对患者进行治疗后,6个月开展随访,随访时间为3年。结果:所有患者接受随访后,术后效果优的患者有9例,占比(56.25%);术后效果良好的患者有4例,占比(25.0%);术后效果一般的患者有2例,占比(12.5%);术后效果差的患者有1例,占比(6.25%);优良率为(81.25%)。结论:针对成人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想要提高治疗效果,需要采用早期手术治疗的方法,同时使用关节内解剖复位、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

关键词:成人;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治疗

引言: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是临床骨折症状中常见的类型,该病是骨折后肱骨远端关节面受到波及所致,发生后会给复位带来一定的难度。针对该症状临床中如果选择保守治疗方法,会给患者的肘关节功能造成影响,严重时出现障碍,同时也会留下残留疼痛感,甚至引起畸形情况的发生。针对该病利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时,会受到肱骨远端结构复杂的影响,给手术固定带来一定的难度。当前,采用哪种治疗方法作为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备受争议,同时也是许多学者讨论的重点。因此,本研究选择部分患者进行分析,作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6例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成人,其中有9例男性,7例女性。最低年龄的患者45岁,年龄最高的患者65岁,平均年龄为(50.03±1.26)岁。将患者的疾病类型根据Muller分类法进行分类,其中有5例患者为C1型既关节面简单骨折或干骺端简单骨折;9例患者为C2型既关节面简单骨折,但干骺端粉碎性骨折。3例患者为C3型既粉碎性骨折。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

在双侧肘关节侧行一切口,以此为手术入路,将肱骨小头和肱骨滑车暴露。将肱骨小头和肱骨滑车重建,对关节面进行修复,通过解剖的方法进行滑车和肱骨小头复位,之后进行临床固定采用克氏针完成,并将其作为导针,选择直径和合适的松质骨螺钉进行骨块加压,关节内骨块复位准确和固定牢固后,整复干骺端碎块,在干骺端或肱干上固定部分关节段。将钢板固定于桡侧和尺侧,肱骨下端内侧为尺侧钢板位置,肱骨下端后侧是桡侧钢板位置。

1.2.2术后治疗

完成手术后的第1d,将引流拔除,于术后第二天起,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完成肘关节被动活动,在此过程中,要合理地控制活动幅度,不宜多大,结合患者耐受程度合理控制,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加大幅度。为了避免患者疼痛,可留置镇痛管,定期进行镇痛药物注射,保证功能锻炼的顺利开展。

1.2.3观察指标

将治疗效果分为4个等级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优、良、一般、差;患者接受治疗后,工作能力完全恢复,且<10%的关节活动减少幅度,同时自主感觉很好,称为优。患者接受治疗后,工作能力完全恢复,且<33.3%的关节活动减少幅度,患者自主感觉好,称为良。患者接受治疗后工作能力基本恢复,且<50%的关节活动减少幅度,患者自主感觉一般,称为一般。以上指标均不符合称为差。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相关数据均以计数资料和计量治疗的方式呈现,且数据较多,因此为了清晰地完成数据分析,将其纳入SPSS 22.0计算机软件中,其中可使用百分比完成计数资料的描述,并在检验的过程中采用X2代表;使用(±)完成计量资料的描述,并在检验中采用t代表;若有统计学意义,则使用P<0.05代表。

2结果

患者接受治疗后,治疗效果优、良、一般、差的分别有9例、4例、2例、1例,分别占比(56.25%)、(25.0%)、(12.5%)、(6.25%);总优良例数13例,总优良率为(81.25%)。

3讨论

在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下原则:第一要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解剖后复位,同时要对复位后的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并保证牢固性,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锻炼指导。根据以上治疗原则,可预防患者的功能病废等不良情况。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有利于对患者关节面进行科学的处理,使其平整度得道最大的保持,而且在进行固定的过程中手术还能够使其稳定性增加。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给予相应的运动锻炼指导,能够避免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当前社会经济的迅猛崛起,促进了医疗水平的显著提高,近年来关于成人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治疗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大部分研究结果证实,对此类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具一定的优势,是获得良好临床治疗效果的理想手段。

若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为粉碎性或移位明显类型,那么其复位的可能性较低,所以应该采用切开复位的方法。关节面恢复平整及固定地牢固对手术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1]。在进行复位的过程中采用开放解剖复位的方法,有利于关节面的整复,同时还能够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或严重程度,这对关节功能的恢复程度有着积极作用。关节解剖复位的关键是内固定坚固,其也是提高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基础。

在软组织炎性渗出和水肿高峰期前进行手术,称为早期手术,这种方法能够使软组织损伤减少,有利于避免术后感染的情况发生。同时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骨化性肌炎、关节软组织挛缩粘连)的发生率,对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作用。据陈世博[2]等学者的研究分析得知,受伤后24h接受手术的观察组,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延迟手术的对照组,术后恢复效果,前者有明显的优势。本次研究所有的患者均接受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关节良好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关节活动是提高肱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单侧或双侧切口为入路的效果优于后方切口入路。主要是后方切口需要将肱三头肌切断,术后患者的失去关节活动能力。

手术完成后,要充分认识到早期康复的重要性,术后早期进行肘关节持续被动锻炼,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骨化肌炎、关节粘连得到有效地控制后,并使用留置管镇痛的方法,可支持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在进行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治疗的过程中,想要使患者的肘关节功能全面恢复,具有较大的难度,就算使用开放内固定的方法,对关节面进行重建,也难以实现。据张璞等[3]学者的报道分析得知,创伤性关节炎、关节粘连、骨化性肌炎是影响关节恢复的主要因素。经过本研究中的分析可知,早期手术并采用关节内解剖复位和内固定的方法,同时实施早期康复锻炼,有利于减少影响因素的产生,对治疗效果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手术治疗方法进行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黄鹏展,杨晓悦,葛雪娇,尚清.康复训练结合责任制护理治疗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01):86-87.

[2]陈世博.康复训练结合责任制护理治疗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1):153.

[3]张璞.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08):1507-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