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2015-2020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9
/ 2

肥东县2015-2020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程,洪

肥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安徽肥东  231600

摘要目的 分析肥东县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梅毒防控措施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方法 流行病学“三间”分析的研究方法。 结果  2015-2020年肥东县共报告3239例梅毒,梅毒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六年发病率升幅为99.86%,六年各年度间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904,P<0.001);六年均无死亡病例;病例主要集中在20-74岁之间,其总数为2765例,占六年报告总数的85.37%;六年梅毒总发病数中,男性1700例,女性1539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10:1,男女性别报告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χ2=6,P>0.001);六年报告数居前六位的职业依次为农民、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离退人员、工人、其他,六种职业共报告病例3125例,占梅毒报告总数的96.48%;六年的地区分布中,居前十位的依次为店埠镇、撮镇镇、梁园镇、白龙镇、八斗镇、古城镇、石塘镇、长临河镇、牌坊乡、众兴乡,前十位总数为2531例,占六年发病总数的78.14%。 结论 2015-2020年肥东县梅毒发病率上升明显,升幅高达99.86%,说明我县梅毒疫情形势在较长时间内依然十分严峻,必需继续加大加强我县梅毒的防治工作,尤其要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重点干预工作,即加强对梅毒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从而有效遏制梅毒的高流行状态。

关键词梅毒  流行病学  分析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梅毒可通过性、血液和母婴途径传播。根据我县2015-2020年疫情报告统计,梅毒报告数居甲乙类传染病第二位(3239例),梅毒占甲乙类传染病总数的23.08%(3239/14031)。第一位为病毒性肝炎(5259例),占甲乙类传染病总数的37.48%(5259/14031);第三位为肺结核(3172例),占甲乙类传染病总数的22.61%(3172/14031)。本文对肥东县2015-2020年梅毒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梅毒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人口学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基本信息系统”。

1.2 分析方法

方法主要为流行病学“三间”分析的研究方法。

1.3 统计分析

数据录入Excel,采用SPSS 22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 =0.001;运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梅毒的发病、死亡情况。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15-2020年,我县共报告梅毒3239例,其中,Ⅰ期梅毒288例,Ⅱ期梅毒296例,Ⅲ期梅毒48例,胎传梅毒25例,隐性梅毒2582例。梅毒占甲乙类传染病总数的23.08%(3239/14031),梅毒报告数居甲乙类传染病总数的第二位,第一位为病毒性肝炎(5259例),第三位为肺结核(3172例)。六年梅毒均无死亡病例。六年平均年发病率为60.60/10万,发病率波动在42.85/10万-85.64/10万之间,最高为2020年(85.64/10万),最低为2015年(42.85/10万),六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升幅为99.86%。各年度间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904,P<0.001)。

2.2 流行特征

2.2.1 人群分布

2.2.1.1 年龄分布

2015-2020年,除2-9岁外,其它各个年龄组均有发病。年龄构成前十四位的依次为:50-、45-、65-、25-、40-、35-、30-、55-、60-、70-、20-、75-、80-、85-,发病数依次分别为:315例、293例、292例、291例、242例、236例、233例、220例、218例、215例、210例、183例、127例、74例。病例主要集中在20-74岁之间,其总数为2765例,占六年梅毒报告总数的85.37%(2765/3239)。

2.2.1.2 性别分布

2015-2020年,梅毒总发病数为3239例,其中男性1700例,占52.49%;女性1539例,占47.51%。男性发病数略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例为1.10:1,男女性别报告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P>0.001)。

2.2.1.3 职业分布

2015-2020年,我县报告的梅毒病例中,报告数居前六位的职业依次为农民、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离退人员、工人、其它。农民为1847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7.02%(1847/3239);家务及待业为723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22.32%(723/3239);商业服务为312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63%(312/3239);离退人员为155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79%(155/3239);工人为46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1.42%(46/3239);其它为42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1.30%(42/3239)。六种职业共报告病例3125例,占梅毒报告病例总数的96.48%(3125/3239)。

2.2.2 时间分布

2015年各月份均有病例报告,其中3-6月上升较明显,7月后疫情下降明显,4月是该年发病的高峰期。而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五年各月份均有病例报告,且各月分布都较平均。

2.2.3 地区分布

2015-2020年,在所有我县的18个乡镇中,发病从多到少依次为店埠镇(898例)、撮镇镇(313例)、梁园镇(228例)、白龙镇(194例)、八斗镇(185例)、古城镇(165例)、石塘镇(157例)、长临河镇(137例)、牌坊乡(131例)、众兴乡(123例)、桥集镇(114例)、包公镇(114例)、杨店乡(101例)、陈集乡(83例)、元疃镇(77例)、响导乡(76例)、马湖乡(72例)、张集乡(59例)、肥东经济开发区(10例)、合肥循环经济园(1例)、合肥东城新市镇园区(1例)。其中,居前十位的依次为店埠镇、撮镇镇、梁园镇、白龙镇、八斗镇、古城镇、石塘镇、长临河镇、牌坊乡、众兴乡,总数为2531例,占六年发病总数的78.14%(2531/3239)。

3 讨论

2015-2020年,我县梅毒报告发病总数3239例,梅毒报告数居甲乙类法定传染病总数的第二位,梅毒占甲乙类法定传染病总数的23.08%(3239/14031),提示说明梅毒疾病也是值得较为重点关注的传染病病种。六年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升幅为99.86%,六年各年度间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梅毒疫情依然十分严峻,梅毒防治工作依然很重要,仍然需要继续加大加强、不容忽视。

六年中,在所有报告的3239例梅毒病例中,其中,Ⅰ期梅毒288例,Ⅱ期梅毒296例,Ⅲ期梅毒48例,胎传梅毒25例,隐性梅毒2582例,共五类梅毒病例。隐性梅毒总数为最高,占全部梅毒发病总数的79.72%(2582/3239)。分析原因可能与近几年加强梅毒病例规范报告,以及临床医生更严格遵守诊断与报告标准有关。

在时间分布上,六年的各月份均有病例报告,其中,2015年4月份是该年发病的高峰期,而2016-2020年共五年各月分布都较平均,总体上发病比较平稳,无大的差异变化。

六年中,职业分布发病最多的依次为农民、商业服务、离退人员,它们是梅毒发病的主要人群,提示我们应把它们作为高危行为干预的重点人群,即加强宣传教育干预,提升这三类人群对梅毒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另外,梅毒防治工作的大众人群和重点人群是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流动人口等,其高危人群又是暗娼、男男性行为等,我们需要加强对大众人群、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以及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干预,提高大众人群、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这三类人群对梅毒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从而达到防治梅毒的目的。

六年中,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74岁,发病数介于210-315例之间,其总数为2765例,占六年梅毒报告总数的85.37%(2765/3239),男女性别报告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发病与男女性活跃年龄段相关,应重点加强针对该性活跃年龄段的男女人群的健康教育干预,即梅毒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六年中,在我县的18个乡镇中,居前十位的依次为:店埠镇、撮镇镇、梁园镇、白龙镇、八斗镇、古城镇、石塘镇、长临河镇、牌坊乡、众兴乡,究其原因,是我县较大型医疗机构多集中在这些地方所致,这些地方的医疗设施在我县相对较好,人口流动的商务活动也较强,导致这些地方梅毒检测率也较高。

总体上,我县2015-2020年梅毒性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梅毒发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需要今后我县整个卫生系统联合起来,进一步加大加强梅毒的防治工作,尤其要加强对高危人群(暗娼、男男性行为等)的健康教育重点干预工作,加强对梅毒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从而有效遏制梅毒的高流行状态。我县今后仍应对医疗机构加强梅毒报告诊断的培训,明确性病的诊断标准,同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性病诊疗国家标准》一并下发到相关医疗机构,要求其遵照执行,继续加大加强梅毒的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 龚志勇,赵侃仪,陈金燕,等.2005-2019年厚街镇梅毒疫情分析与趋势预测[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0,26(11):1240-1243.

作者简介:程洪(1969-),女,安徽省肥东县人,医学学士,疾病控制中级主管医师,主要从事基层疾病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