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基础质量控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14
/ 2

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基础质量控制研究

吴金华

身份证号码:352124197803092018

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桥梁建设在不断加快,钻孔灌注桩具备成本低、施工简便的优势,且其适应性强,在桥梁工程中应用广泛。但是由于钻孔灌注桩属于隐蔽工程,所以必须加以对其基础质量展开控制,才能够确保桥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交通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桥梁项目数量也在逐渐增多。其中,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见的基础施工技术,因施工方法简单、设备投入少、环境影响小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但因桩基础属于隐蔽工程,施工过程无法随时观察,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起严重的质量问题。以下结合实际工程,针对路桥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探讨。

1钻孔灌注桩施工优势

1)降低成本桥梁工程的成本控制十分重要。钻孔灌注桩作为我国建筑行业中较为成熟的桩基础技术,施工效率更高,操作更简单,有利于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节省施工基础成本。钻孔灌注桩施工受土质、地层、地下水等条件的限制更少,在复杂施工环境中也能顺利施工,甚至不受极端环境条件的影响,即便在地形地势起伏大的山区,只要将基坑处理平整,即可施工,应用广泛。2)抗震能力强我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各类建筑工程应关注主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尤其是桥梁,因此,建筑工程的抗震性也是检验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对基坑进行加固处理,使其基础结构更加稳固,桥梁的承载力大幅提升,基坑结构的稳定性得到显著优化。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优化锚杆长度来达到调节桥梁主体的目的,从而将桥墩土层与桥梁主体结构连接更紧密,使桥梁结构更稳固,加强了桥梁在地表的架设,可以进一步提升桥梁的抗震能力。

2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基础质量控制研究

2.1钻孔前的质量控制

1)施工人员首先需要了解现场地质信息,仔细勘察各个地质数据并统计分析。充分掌握地质资料,而后制定针对性的钻井方案。与此同时,施工人员要结合施工现场的控制点,将开挖位置和中心坐标标注出来,选择合理的钻机类型和功率,做好完善的钻孔前的准备。保证一定的钻机扭矩,并确保钻杆直径应适当偏大。钻头应选择直径小于设计桩径的50mm,锥尖角度要选择超出120°的,而导管的选择等也要符合实际灌注桩的要求。2)施工人员对施工现场展开全方位的清理,并对钻机的安装进行夯实,有效地避免其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倾斜或下沉。尤其是对河道软土地、淤泥和岛屿回填的处理,必须进一步提高处理质量。当密实度高于80%的时候,则不容易出现塌孔。3)施工人员需要依据桩的直径确定筒体的直径,确保筒体的轴线应与桩身中心位置齐平,且最大程度地降低偏差数值,倾斜角度也要小于1%。一般来说,使用的护筒直径会超出桩径20cm左右,高出原地30cm以上。在护筒埋设时,施工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施工工艺落实到位。通过预先埋设钢护筒,能够有效地保障成孔垂直度,并将桩径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地下水深入到孔中,保持内外水平衡。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保证钢护筒的埋设和桩的中心点基本重合,如图2所示。将偏差控制在50mm以内,垂直度的误差也不要超出1%。结合不同的施工场地情况,决定不同的埋设深度,但是必须要确保护筒底部和周围的土体接触密实,上部可以适当高出地面约0.3~0.5m,如果有承压水,还要高出水位2m。

2.2技术保证

(1)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规范进行施工,进场后制定工艺技术质量标准细则,为施工管理提供依据。(2)对设计文件图纸进行逐级会审,对技术方案进行逐级交底,并且保留记录以便检查。(3)注重平时的质量检查工作,设计并优化检查程序,确保每个施工环节均处于受控状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4)技术资料、施工控制资料要真实完整,能反映出现场施工全过程,满足竣工验收要求。(5)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并组织落实,对重要工艺流程、重点环节进行摄影记录。(6)按规定办理各类变更设计,签证手续要齐全。(7)针对专业技术工种进行岗位培训,施工人员需持证上岗。(8)针对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进行严格检验,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场使用。

2.3钢筋笼制作安装

(1)成孔后进行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本工程钢筋笼的制作在加工厂完成,钢筋加工前要对钢筋质量、尺寸做检查,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钢筋加工按设计要求完成,钢筋主筋的接头位置采用双面搭接焊的方式满焊施工,其焊接长度≥5cm,同一截面焊接接头数量不得超过主筋总数的50%,加强筋的接头位置采用双面电弧焊的方式,焊接长度≥5cm,点焊于主筋内侧,焊接过程中相邻主筋的搭接长度宜≥30cm,焊缝位置不得形成通缝,主筋焊接的质量要求全部合格。(2)焊接完成后的钢筋笼利用平板车运输至施工现场开始吊装,吊装方法为2点起吊,第1个吊点位于钢筋笼骨架下部,第2个吊点位于钢筋笼骨架长度中间位置,钢筋笼骨架的吊点位置内绑扎有木杆,避免吊装过程中钢筋笼出现变形,吊起后的钢筋笼在空中旋转放入,下放过程中不可以强制插入,以避免出现钢筋笼上浮问题,吊放完成后要检查吊放质量,合格后应立即开始清孔并灌注混凝土。

2.4混凝土灌注

①在混凝土的初存量达到要求后,将阀门打开,使混凝土开始下降。若地层漏水,则孔口可能无法返水,此时注意不可上提导管;如果混凝土依然不能下降,则可适当提动导管,将提动的高度控制在0.4m以内,使导管的埋深始终都有2~6m。②灌注时,如果导管中的混凝土存在空气,则后续混凝土要使用溜槽进行灌注,不可将整斗混凝土直接倒入至导管中,否则导管中将产生高压气囊,将导管之间的胶垫挤出,导致导管漏水。③导管的提升操作应准确,避免提脱,保证灌注质量,现场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应掌控好灌注数量与速度,在灌注混凝土之前以成孔记录为依据,结合灌注的长度对灌注数量进行计算,同时结合土质状况和钻进的难易程度估算钻孔容积,用于为备料提供指导。在灌注过程中,每灌完一斗混凝土都要对导管中和导管外混凝土深度进行测量,并填写相应的记录表格。每灌完一根桩,都要对其灌注数量进行统计,并和图纸对应的灌注数量进行对比,计算确定充盈系数,充盈系数不能小于1,对于一般土质,应为1.1~1.2,对于软土,应为1.2~1.3,同时还应绘制孔深和灌注量之间的关系曲线,由此对灌注质量进行评价,为之后的施工提供可靠参考指导。在灌注至设计要求的标高后,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检查,保证桩头施工质量。一般情况下,每根桩应抽查三次混凝土坍落度,做一组试块,若对质量有怀疑,应做两组。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比设计要求的标高多灌注0.5m,在成桩完成后将其凿除。

结语

桥梁施工钻孔灌注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应积极重视基础质量安全问题,针对各项施工流程,从多个层面着手,采取严格的施工质量管理措施,不要忽视任何一个细节,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施工流程。针对可能造成钻孔灌注桩出现质量问题的各个因素展开全面控制,进而显著提升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和效率,强化桥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紫荣.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1,8(2):119-120.

[2]陈亚红.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分析[J].四川水泥,2021,43(1):228-229.

[3]张新刚.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问题研究[J].交通世界,2020,27(34):132-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