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分析

汪琴

湖北云拓众创土地规划勘测咨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61   

摘要:随着工业进程的推进,土地资源显得尤为稀缺。因此,应与国家的发展结合,通过土地资源管理,实现长期发展规划及土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对于土地利用的探讨持续深入,采用科学土地利用转型策略和资源管理措施,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文章从不同视角综合评估土地资源管理策略,思考土地利用转型方法,希望给相关企业提供借鉴和帮助,从源头确保资源管理水平。

关键词: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转型方法

引言

土地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土地利用转型。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管理信息化密切相关,要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管理,将土地资源管理的相关政策落到实处,推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实现大数据化和云计算化。根据土地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及规划,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库,实现数据对接,有效监测土地资源管理情况。

1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转型概述

土地资源管理重点是相关部门依照具体的标准对土地资源加以管理,确保土地资源科学合理的利用。规范的土地资源管理能够对我国的现代化城市、现代化农村建设起到较强的促进作用。诸多研究表明,土地利用转型如若能够很好地实施,将会对我国的未来经济转型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城镇化迅速发展,相应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然发生变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一些地区仍然实施的是传统的土地资源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我国发展的需要。此外,我国现有的能够用于耕种的土地资源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和所实施的土地资源管理模式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应持续加快现有土地制度的深入改革。

2土地管理和利用转型现状

2.1建设用地缺乏统筹

结合现实情况看,二元用地结构问题由来已久,建设用地缺乏统筹,这是土地管理和利用转型困难的直接体现。目前农村居民点,无论是农田还是生活用地布局均较分散,集约利用水平较低。根据统计显示,农村人口人均用地(全国范围)达到了130平方米。这一点,明显区别于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过分集中在城镇,农村闲置土地及时利用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再加上农村居民点分布散,且布局凌乱,城乡二元用地结构亟须优化。

2.2政策对土地利用转型的影响

土地管理部门已经制定诸多的土地管理政策,对确保现有土地数量具有深远影响,还对已有土地的相关使用率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土地承包责任制度就是一种土地利用转型的方式。

3土地管理和利用转型的有关策略

3.1资源管理的长期规划

结合现实可知,想要提升管理效率,确保土地资源利用达到较高水准,需要提升土地管理高度,与国家的发展要求相结合,实现长期发展规划。在具体工作中,一方面要灵活运用土地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土地开发和使用水平。在土地转让进程中,土地资源管理者所拥有的权利,在法律上应有体现和得到保障。与此同时,在土地使用阶段,克服许多限制因素,确保土地所有权行使。土地是农业力量的核心,其地位不容小觑,从社会角度看,社会想要安定,确保粮食生产是关键。因此在现实工作中,需要制定具体政策,全面推行农业用地保护,使其得到高效利用,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3.2健全土地有偿使用机制

为了更好地保障土地使用权益,同时明显提高土地资源的实际利用率,需要完善相关的政策,进一步落实和践行基本方针,构建起科学合理的保护机制,让土地得到有效的管理。当前国家的土地资源管理中反映出诸多的问题,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处于缺失状态。为了保证管理工作的成效,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科学筹划,需要适当的完善相应的土地有偿使用机制。此外,在践行该制度的过程当中,土地使用人员应直接和管理部门进行对接,形成相应的合作关系,继而保证该制度践行的可操作性。此外,还需在整体上科学地控制现有土地资源,明确农村使用流转土地的科学性,稳步降低土地问题的发生概率。

3.3建立统一的数据库

土地利用转型以从下而上的工作方法为基础,各层级的基本土地,其利用转型规划地图上的比例各不相同,导致难以实现各数据平台的有效连接。应在现有土地利用转型规划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标准化的统一数据库,并加强土地使用状况、总体规划等数据库建设,为各层级的土地规划提供统一依据。数据库的建立必须以土地全生命周期业务管理流程为轴,包括建设用地的规划、储备、审批,土地征用、交易、登记、供应、监管、执法检查等信息。

3.4调整土地利用数量与空间结构的土地利用显性形态

土地利用转型为乡村转型发展提供土地要素支撑,土地利用有序转型能够促进土地系统的健康运行,进而有效助推城乡发展与乡村振兴。土地利用系统可以通过优化土地资源分配格局、管控土地利用结构等土地利用显性形态来影响乡村发展系统。以土地用途管制为抓手,通过科学配给土地利用指标实现土地利用显性转型的管控,借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出让制度以及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制度调节城乡土地供求,干预土地利用显性形态的变化实现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控制耕地非农化的速度;加快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坚持1.2亿hm

2耕地红线不动摇,做好“三条红线”规划,有序推进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加强乡村产业用地供给,活跃乡村产业业态,最终优化乡村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通过推进耕地与宅基地的显性转型,破除耕地破碎化与宅基地空心化问题,调节人口、土地、产业要素的配置与平衡,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目标。

3.5规范实施土地流转制度

我国目前采取土地三权分置对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划分以及管理,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土地的合理分配。该制度是目前我国所有土地管理政策中最不可忽视的构成部分,充分概括了我国建设用地流程。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主要劳动力开始转移到城市,加快了土地承包流转态势。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技术已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加强土地资源经营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部分。今后的土地流转工作中,应学会借鉴先进经验,并结合流转工作的具体情况,开展适当程度的规模化经营。我国农业经营主体类型多样,但是从本质上而言,经营主体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因此,相关经营主体应基于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原则,按照规定对土地资源进行运用,继而为我国农业的繁荣贡献出自身的力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的牵引下,我国土地利用转型登上了新台阶,土地资源管理工作顺利拉开序幕,相关工作的开展,促使积极影响产生。但目前来看,具体工作落实期间还存在许多问题,基于此,在今后工作中,需要确保规章制度以及保障性条例的健全,强化人员责任意识,为土地资源管理夯实基础,发挥城市建设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峥嵘,吕振华.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方法探讨[J].农家参谋,2021(13):97-98.

[2]龙双全.关于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的对策思考[J].中华建设,2021(6):44-45.

[3]王惠存.论县级及以下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的主要对策措施[J].现代农业,2020(10):72.

[4]潘颜肖.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203-204.

[5]代群.论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开发利用[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