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的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3

产学研合作的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王红翠1,解国付2

(1. 江苏大学 财务处,镇江 212013;2. 江苏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镇江 212013)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创新日益关键,而产学研联合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部分。因此,产学研合作的效果对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几个产学研合作效果的评价模型,包括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和指标评价模型。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计量模型;指标评价模型

一、引言

产学研协作(industry university collaboration,IUC)一般是指企业和高校以及科研院所间的科技协作,特别是以企业为科技供给方、以高校为科技供应方之间的协作机制。20世纪90年代开始,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促进企业生产创造的质量与绩效开始成为信息经济下企业竞争的重心。
   产学研一体化管理模式,是指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双方为了达到某个目的的有效的合作行动方法,亦即把二者连接起来的协作管理模式,每一种管理模式的建立也都是一种动态博弈的结果,是协作各方在利益、权力、收益、风险等方面所取得的一种均衡状态。可把协作方式认为是协作各方能力、环境、目的等诸要素在特定区域内变化的函数。因为不存在一种万能的变量,所以一切合作方式都只能在其条件适合的情况下符合函数方程,而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持续变迁、协作对象的变化等因素,一旦经济条件的变动超出了变量所满足的范畴,原来符合双方需求的合作方式就将会越来越不适合,因此必须寻找出新的变量寻求出新的合作方式。目前产学研联合根据与协作主体之间的关系,能够分为:单校内向产学研合作模型、双边联盟协作模型、多向联盟协作模型、中间关系型的合作方式。

二、产学研合作的绩效研究

产学研联合绩效评价,是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得到

了一定成果后进行的评估过程,不但要对各主体在合作中的内在要求进行评估,而且还要对各主体在协作时的外部环境进行评估,只有运用内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的评估机制,才能达到整体评估的目标。产学研联合绩效评价应当以理解产学研联合的含义为前提,以此确立各主体联合的战略地位[1]
   研究企业在创新与累积成果活动中形成的知识产权溢出,对自主创新、利润递增和推动企业持续增长作用很大。赵湘莲等(2015)根据对低碳产学研合作项目管理的实践评估,证明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效性。李世杰等(2016)则根据项目管理评估框架,研究了中国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差异性。郝丽(2017)基于期望理论与资源依赖理论视角研究了我国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机制。韩丽娟教授(2017)采用了投资-产出理论,对产学研联合后所形成的业绩进行了指标性的定量评估。苏州(2019)大学提出了一个多维分层的产学联合绩效评价模式。刘震等人(2020)研究了一个改进灰色关联的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模型。朱青等(2021)则研发了一个匹配性视角的产学研联合绩效。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产学研合作的几种模型,其中包括比较主流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和指标评价模型。

三、空间面板计量模型

空间结构测量,又称为spatial econometrics,其实是将我们平时使用的一些资料加入一定的空间效应之后进行的系统回归。空间结构计量经济学创造性地解决了古典空间结构测量技术在管理空间结构资料中的问题,并考虑到了其与实际地理观测值间的关系。而近年来,在中国人文社科发展空间观念转变的重大背景下,空间结构测量也逐渐发展成为研究空间与人文化之间的社会学关系的重要理论和手段,特别是在区域经济、房地产、环保、社会、人文化、地理、经济政策等方面,将空间结构测量技术作为进行定量科学研究的必要技能。但目前关于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绩效方面的科学研究,考虑空间效应的还很少。通过面板大数字与空间结构的计量化经济模型研究,省际比较大中型企业公司、高校研究机构及产学联合研究投入资金对技术进步与企业发展的创造效果的作用,所得出的结论是相当真实可信的。
   在知识产出函数框架下,影响高校和产学联合研究的中国地区产业技术创新绩效管理INP的主要原因有:企业研究资金投放RDK和人力资本投资RDL,影响高校、产学联合研究的财政资金支出RDUK、RDEUK,包括人力资本HK投资,以体现企业发展规模的管理因子EMP,从而构建柯布-道格拉斯(C-D)模式的中国区域知识产出函数理论模型,为:

式中,下标i和t分别代表研究地域和时间,q代表研究投入和输出结果间的时滞效期;μ则代表研究尚未观察个体效应,即各个省域所特有的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但尚未观察到的影响相关研究绩效的重要因素;Ε表示了随机的相同分布的误差项,意在捕捉一些尚未观察到的参数;β1-β4则分别代表了研究资本、企业研发人员、企业研究和生产学联合研究的弹性系数。

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步骤:首先是变量与数据处理,然后是设置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最后再进行计量检验与结果分析。

1吴玉鸣[4]基于我国省域企业的信息,通过永续盘存方法计量企业研究资金的规模,基于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分析了省域公司、高校研究及产学联合研究投资对企业研究发展绩效的作用。
   考虑一个区域内创新绩效的经典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
 

基于地域研究实践,某地域的技术创新业绩不但受该地域的生投入变量lnRDit的直接负面影响,也受邻近区域的业绩变数WlnINPit的直接负面影响。当然,由于某地域的邻里通常不止一家,因此各个邻里对该地域的影响范围也不一样。但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可以通过建立空间权重矩阵,对同一个地域内各个邻里的技术创新业绩测量值进行空间权重均衡,这样可以把考察该地域内各个邻里的创造业绩对该地域创造业绩的作用,转换为考察这一加权均衡支出值对该地域创造业绩的直接影响程度。所以,若将变量lnINPit与真实的区域空间自相关考察在创造过程绩效分析当中,它也可以被看作创新流程中的一个外部溢出,并因此也可以设计为空间滞后面板数据(SLPDM) 计量经济模型[2]:

其中,权重W值则反映了各地区的空间结构相近情况,WlnINP是对毗邻省地区创造绩效的空间结构加权滞后因子,重点衡量了毗邻区位对本土创造绩效的作用即为外部空间溢出,是某个在同一地域空间结构上相近的j地区在t时间内创新因子的空间结构百分比求和平均值;μ则表示空间结构滞后模型的作用方式与深度。只要该模型选择恰当,则意味着地区技术创新具有着水平效应,各地区的技术创新在时间空间上具有着交互作用。而如果ρ>0,则说明地区技术创新绩效具有竞争力,对其他地区的技术创新绩效则具有着溢出效果; 假设ρ<0,则创新成果互相替代,将产生集群效应。假设地区间的创新绩效事实上并不具有关系,且其空间关系存在于随机的偏差扰动项中(未观察到或遗忘的变数等),在测量邻近地区能创新被解释为变数间的偏差冲击项对本地域创造成绩的。
   结论:实验结果表明,不考虑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的经典OLS模型所得到的估计结论明显有偏,但考虑了空间效应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却纠正了经典估计结论;省域企业专利与新产品开发创新之间具有鲜明的空间相自关联和依赖性,企业发明与专利创新之间具有空间毗邻局域集群效应,而企业新产品开发与创新之间具有空间毗邻局域溢出效应,企业研究成本与人才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效果的贡献明显,而对高校研究的作用并不突出,对产学融合和人力资源的贡献突出,其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地域企业协同创新水平作用巨大。

四、绩效指标评价模型

绩效指标评价模型主要是考察影响绩效的相关因素,然后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完成对评价指标的选取,再根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构建指标评价体系。目前绩效指标评价体系也是运用比较广的一种评价方法。具体步骤:

1.建立评价指标集

2.确定每层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层次分析法

3.分层递阶进行各层次综合评价

4.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将最终评判等级与其对应的分数相结合,算出总评分

5.对整个评价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以便于完善被评价系统的性能

例2:刘思奇[5]教授等在总结了国内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从宏观和微观二方面剖析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整体绩效做出了评估。

(一)指标选取

考虑到指标数据的可操作性,结合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影响因素选取合适的指标对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进行评价。其中,宏观影响因素概括为产学研合作外部环境指标,微观影响因素概括为产学研合作投入层面指标和产学研合作产出层面指标。

(二)指标体系的建立

经过以上对高校产学研合作业绩的宏观与微观上的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以及对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考核指数的综合筛选,按照指标建设的原则,形成了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分为三个一级指标体系和十四个二级指标体系[3]

结论:高校产学研合作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合作的投入、产出层面都会影响到产学研合作的绩效。我国高校和企业应密切关注影响双方合作的各种因素,以实现产学研合作利益的最大化,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成果的转化,共建创新型国家。

五、结语

对于高校来说,在今后产学研协同项目实施中需要制定合理的措施,具体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高等学校的组织机构设置,不少高等学校已经根据自己的特点建立起了自己的组织架构,主动开展适应自身能力要求的研究。二是在人员聘用方面,高等学校必须重视创新人员的选聘,按照任人唯贤的原则,积极引进适应大学项目发展的高端人员。三是在创新方面,高等学校的研究水平必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高等学校的研究只有在技术上完成了转变,才能切实发挥其创新带动的功能,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驱动能力。综上所述,就高等学校而言,在未来的创新建设进程中,必须进一步根据产学研的实践,做好工作开展研究。同时高等学校必须加强同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唯有三者合作,才有机会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为社会领域的企业成长助力。

参考文献

[1]韩丽娟.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的作用机制[J].社科纵横,2017,32(11):56-61.

[2]韦瑜佳,陈梦甜.税收优惠、创新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实证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8):190-192.

[3]涂立桥,黄小荣,陈峰.中部地区与发达地区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20):37-44.

[4]吴玉鸣.工业研发、产学合作与创新绩效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J].科研管理,2015,36(04):118-127.

[5]刘思琦,宋晓晴.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J].高教学刊,2016(22):188-189.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1SJA2072

第一作者:王红翠(1987-), 女, 会计师. 研究方向:会计学, 经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