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火灾疏散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公路隧道火灾疏散研究

刘源

四川宏福人力资源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中国公路隧道的发展,社会各界也对隧道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隧道内出现大火时,所形成的高热烟气对被困人员产生了巨大的危险。所以,在隧道出现火灾事故时,有效撤离隧道内滞留人员是最迫切的问题,制订相应的紧急撤离预案变得特别关键。该文从隧道着火烟雾蔓延状况,及其对工作人员的影响展开,指出着火工况下的车辆撤离对策,同时总结了人员撤离的改进对策,为制订隧道火灾撤离预案提出依据。

关键字:隧道;火灾事故;撤离;营救;逃脱

引言

由于交通业的发展,公路运输隧道工程数量不断加大,截止二零二零年底,在我国已形成了各类的公路运输隧洞21316处、2199.93万延米,当中包括特长隧洞1394处、623.55万延米。同时由于中国高速公路车辆保有量的逐渐增加,隧道内车辆密度也相应增加,再加上隧道内特殊设备较多,出现了事故就会造成隧道内部起火,同时由于隧道内部较为密闭的结构,如果出现了火灾事故,也会产生很大的社会危害与损失。

1公路隧道常用疏散逃生方式分析

通过掌握公路隧道中常见的疏散逃生方法,并统计与分析国外资料,已得出了四十九个中国国内的公路隧道有效方案。根据数据分析显示,目前中国国内高速公路隧道普遍使用的逃生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类:①将双管隧洞中的一横管道,用作逃逸与救助管道;②将隧洞车道板下为逃逸道路;③将服务道成为逃逸营救道路;④将隧洞内部的管廊成为逃逸营救走廊。

以上最常用的四种逃生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实际应用情况。在一般上,使用服务隧洞的通过功能最好,但是由于造价高昂,且主要使用在硬岩地段,因此使用限制很大;通过隧道联络横向道路的疏导功能也很好,但是,开横向道路对原隧洞系统的受力影响不好,且施工时已出现了故障,在地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要谨慎地选用;而由于隧道长度增加了和双层的使用,原来受隧道长度所限制的双车道板下式隧洞的疏导功能又大大提高,再加上它实施困难度小、施工成本低,因此逐渐被大量使用于大口径隧道施工中;至于预制管段沉放法或明凿隧洞方法,则事先就在隧洞二孔之间设有管道的走廊,在安装管道的同时也作为逃生管道,在撤离后便可以径直顺着管道的走廊逃至地底,又或是利用横道径直经由管廊通往其他隧洞。

在所收录的四十九例国内外公路隧道案件中,仅选择横隧洞逃逸方法的隧洞占了绝大多数,达三十三条,仅选择车道板下逃逸方法或单纯选择服务隧洞逃逸方法的隧洞分别有二条和五条,并与各种逃逸方法相结合的隧洞则有九条。

2隧道火灾疏散

当隧道出现火灾事故后,工作人员如何能安全逃离是撤离工程的首要原则,必须制订适当的撤离措施,使火灾事故的损失减至最小化。密闭的隧道内出现大火,烟雾将很快顺着轨道扩散,怎样迅速离开着火轨道成为疏散人员的当务之急。

2.1隧道火灾车辆疏散策略

隧洞内发生火灾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由于行驶机动车逃逸也是一个较快的疏散方法。当隧洞内突发大火而导致拥堵时,由于火源下行车辆受的危险并不少,基本都能够独立通行。但对于火源上行的车辆,根据隧洞型式以及火源位置不同,司机撤出的方式也不同。因此本篇只针对双洞单程运行隧道开展了讨论。无车行横洞的步行隧道,因为车辆拥堵而不能从隧洞出口前进,同时掉头也不能进行,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弃车撤离隧洞。有车行横洞的双洞单向步行隧洞,在失火事件爆发时,人员应立即停止机动车驶入隧洞,在火源下的机动车和未发现火源一侧的隧道内机动车均加速离开隧洞;位于火源上游而与火源之间,有车行横洞的驾驶员应当依次经过车行横洞驶入对向行人隧洞,然后迅速离开隧洞;如果位于火源上游,而与火源中间无车行横洞的驾驶员,或者由于隧道内交通已严重阻塞,驾驶员又不能在短时间内经过车行横隧洞,则应当及时弃车或者利用人行或车行横向隧洞迅速疏散至安全隧道。

2.2隧道火灾人员疏散

隧道内出现火灾事故时,许多情形下无法实行车辆撤离,或车辆撤离不完全及时,人员撤离就变得特别关键,采取人员撤离时就需要达到人员可用安全撤离时间超过人员所需要安全撤离时限。一方面,采取相应对策通过提高人员可用安全撤离时限,促进人员安全撤离,包括提高隧道内着火工况下的通风控制策略,这部分必须以火灾烟雾扩散特征为切入点,采取提高通气方法,提高纵向通气风速超过临界风速,将火势形成的高温烟雾向火源上蔓延速率和区域降低,保障火势上游滞留人员。另外,减少工作人员所需安全撤离时间,可采取手段很多,人员自身方面,经过撤离训练,降低工作人员反应时间,加快工作人员撤离速率。改变外在条件也可促进工作人员撤离,例如通过布置相应疏散引导设备,使工作人员有明显的逃离倾向。采取上述措施都有助于降低隧道突发火灾时工作人员撤离的危险。

2.3公路隧道火灾疏散对策方案

由于大客车上人员密度比较大,分散力量也比较弱,人员撤离下车的时间延长,往往超过了一百五十s,这样,如果出现了大火,容易拥挤而导致意外发生,同时在动火附近的高温下也容易导致车辆自燃或者爆炸,从而造成大量伤亡事故,因此需要提高人,员的安全防范和逃生意识,并重视大客车上人员撤离的秩序,以便于减少人员安全撤离下车时间,从而缩短了所需要的安全撤离时间。

在火灾发生后,由于第二分钟至第三分钟之内滞留人士大部分聚集在有撤离通路的隧道侧面,导致该地段人士密集程度较大,且撤离速度较慢,极易引发意外事件。特别在疏散横隧洞处人士密集程度较大,且人数拥挤时,会增加疏散人员的焦虑心情,极易导致踩踏等次发生事件。其成因就是滞留员工心态焦虑,不懂得怎么实施逃生撤离,且存在从众心态。所以,隧道内部管理人员若能迅速组织好员工实施有序的撤离,则可以更好地保证隧道内员工的安全,提升撤离效果

重大火灾事故的产生,是由于在火灾事故初期错失了扑救的良机。统计表明,百分之六十五的中小型火灾事故是由第一探索者即司乘人员负责扑救的。所以,我们要求的灭火箱内所配备的灭火设备,要充分考虑到这部分人的识辨和便于使用,同时要求灭火有效。

隧道火灾事故的伤亡事故报告表明,由于很多被困人士面临的火灾事故都不能顺利地应对和逃脱,所以,建议在旅客座位后背附上关于隧道火灾事故中逃生疏散的简单指南,并播出逃生引导录像,以增强旅客对于火灾事故中的自救意识,进而减少意外致亡几率。

建议在客运站休息区举办隧道火灾事故救援宣传教育有奖赛事,借以增强乘客对于火灾事故的处理和救援意识,提高乘客的安全意识及学习运用基本的消防器材。

结束语:

该文阐述在公路隧道出现火灾事故后,怎样在火灾情况下提出适当的人员撤离对策,并给出人员撤离工作的若干改进举措,以降低隧道火灾事故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加强事故预防和引进先进的消防设备,在运营过程中更应未雨绸缪,做好突发事故救援准备,以提高对隧道或隧道群区段内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救援、排障,降低由此引起的交通拥挤和时间延误,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为今后的公路隧道火灾疏散提供了对策。

参考文献:

[1] 陈汉波. 巴朗山高海拔单洞对向交通公路隧道火灾疏散救援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14.

[2] 徐志胜. 公路隧道火灾危害受疏散方式探讨[J].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2(8):8.

[3] 王华牢, 刘学增, 马小君. 长大公路隧道火灾安全疏散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 2010, 27(11):5.

[4] 王明年, 胡萧越, 于丽,等. 公路隧道动态火灾规模及人员疏散研究[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20, 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