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优化路径刍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新时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优化路径刍议

张义

镇雄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云南昭通 657200

摘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不只是作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表现形式,还是经济稳定建设的基础。优化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为社会和谐建设夯实基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受社会环境、干部态度、政策宣传和群众态度因素的影响,养老保险工作成效不显著。对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推广与发展,不仅能够处理好城乡民生问题,还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然而在多种因素制约下,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依然存在不足,要制订行之有效的养老保险方案,带动城乡民生发展。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优化路径;措施

1我国养老保险统筹现状

在全球各国家中,中国俨然已经成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的国家之一。我国从2000年开始就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此后整个社会的老年抚养比上升速度很快。短期内,这一现象并不会给以现收现付制为主的养老保险制度带来太大的制度冲击,但从长期的风险管控角度看,恐难以抵御未来的养老风险。所以,我国进行了模式改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但因历史欠账,个人账户空账运行许久,实际运行中依旧是现收现付的制度来支出养老金。2010年,《社会保险法》提到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要一步一步实现全国统筹。在十九大报告中,同样也提出了要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初步完成了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省级统筹,正在进行全国统筹。2018年7月起,我国开始实施基金的中央调剂制度[2]。相关通知明确提出,地方缴纳比例3%及以上的,按照人均定额的方法进行分类划拨,离、退休人员多的省份将获得更多的调剂金。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会导致不同地区养老负担差距悬殊,导致基金的使用效率低下,没有发挥出保险的大数法则效应。统筹层次低还会造成劳动力流动率下降等问题。总体来看,这种格局与保险最初的初衷即风险共担原则偏离,与基金共同救济,互助共济的规律相差甚远,基金的使用效率比较低。

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问题

2.1外出务工人员建立档案难度大,农户缴费困难

经济水平提升背景下,农村地区经济结构出现变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多,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在城乡居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中,推广政策机制不能传递给外出务工人员。导致外出务工人员缺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基本认知,对其保费征收难度较大。在人员参保期间,外出务工人员的档案资料收集相对困难,导致人员档案难以建立,不利于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进行。

2.2年轻人参保主动性不高,一些人员持观望态度

按照相关文件要求,16~59周岁人员只能在户籍所在地购买城乡居民基础养老保险。但部分人员觉得国家政策好,就算不参保,在领取养老金年龄时也会得到相应补贴。这种意识的传递导致现阶段年轻人参保意识不强,参保积极性不高,制约养老保险工作的推进。

除此之外,一些人员对参保持观望态度。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作为政府组织的惠农政策,在推进期间制定的宣传政策方针和对应业务,未加大人力资源和财力投入力度,导致社会上部分人员未在心中认可政策带来的好处,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秉持怀疑态度。认为在缴纳完费用后,会因政策变化而影响到自身的养老待遇,导致初始投入的本金无法全部回收,造成经济损失,从而造成参保意识淡薄。

2.3村干部工作精力不足,部分政策规定需要加工

农村现有配套设施不断改革,村干部人员数量减少。伴随着国家多项惠农政策出台,农村工作繁琐,工作强度增加。现阶段,村干部均处于一岗多职的状态,一方面要注重经济管理,另一方面要注重建设管理。实际工作千头万绪,不能保证养老保险工作顺利开展,时常出现力不从心的状态。并且,部分村干部的工作能力有待提高,工作模式较为落后,影响着群众参保意愿。

3处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方案

3.1强化推广与宣传,增强服务水平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相关人员要重视宣传和推广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全方位分析政策方针,由被动化参保状态转变为主动参保,从根源上提升参保率。

通过多样化方式宣传养老保险的意义,按照群众喜好模式完成针对性宣传与推广,宣讲在密集人群中互动,保障养老保险宣传与推广工作的针对性。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完成养老保险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力量,普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多管齐下,增强人民群众对养老保险认知,从多个方面提高养老保险工作质量。相关人员结合各个乡镇养老保险工作情况开展个性化服务,便于养老保险制度无缝衔接,配合对应实施细则,保障其他类型社会养老保险以及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之间协调发展,提升服务水平。

3.2注重单位人员的交流与协调,制定补贴标准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关联单位多,单位人员之间的交流需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险费用缴纳各级单位要进行组织与管理,组织群众按照时间及时缴纳。人社单位业务工作开展和群众接触,排除群众疑惑,落实政策方针的宣传与推广。税务部门进行缴费征收,银行代发养老金保证不拖欠、不减额,让群众可以真切感受到政府对自己的关怀。除此之外,制定补贴标准,引导长缴与多缴对象、调整养老保险待遇,制定对应补贴标准,形成长期性待遇增长体系,立足于缴费年限时间和缴费金额发放养老金,组织参保者可长期缴纳养老保险。提升补贴标准水平,对于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进行一致化处理,确保城乡发展统一。

3.3形成远程服务体系,强化网络服务平台建设

各个地区社保管理单位要特别关注外出务工人员接受养老保险服务评价。在每个乡镇设置专用服务电话,安排人员参与轮班,第一时间反馈外出务工人员相关信息,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结构,凸显养老保险体系中参保人员缴费的连续性,给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参保的权益。

与此同时,各地区社保管理单位要做好养老保险工作材料的收集工作。给予外出务工人员对应的参保条件,为其提供相应的材料文件,节约外出务工人员的时间,并通过手机等移动端设备,借助互联网技术,将养老保险信息实时传递给外出务工人员,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除此之外,养老保险基本工作需网络服务平台支撑,社保管理单位要加大力度进行网络硬件设施运用,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模块功能,对服务平台进行信息化建设,利用内部网络为居民提供良好网络服务环境。各地区社保管理单位强化业务交流,建设信息共享平台,依托管理工作信息化、专业化特征,控制参保信息传递不及时的问题。系统化研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数据信息,社保管理单位因地制宜地推广计划,改进养老保险推广服务模式,推动城乡地区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建设。

结束语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为新时期覆盖城乡非从业人员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该项制度的实施为实现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的目标夯实基础。全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是其遵循的政策方针,决定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众多、涉及人群广泛等显著特征,并在基金保值、增值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但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较晚,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所以,相关部门应加强该项保险制度的完善力度,将新形势作为立足点,把促进未来持续发展作为着力点,编制可持续发展的保险制度,确保该项保险工作稳定、有效推进,使广大城乡居民受益。

参考文献

[1]夏添,夏迎.养老保险收入对居民消费情况的影响[J].开发研究,2021(06):125-136.

[2]杨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管理模式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21(06):3-9.

[3]岳凯江.经济新常态下进一步做好养老保险工作[J].中外企业家,2020(09):232-233.

[4]邱晓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