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3
/ 2

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李旭

广东天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在我国,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重视老年人的生活空间与生活条件,而在外国盛行的社区养老模式也为广大市民所认同。同时,农村养老社区的外在环境对提高老年人居住品质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在进行规划时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关键词:老龄化背景;养老空间;景观规划;乡村振兴

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与支撑,党和国家一直都非常重视农村问题,农村社会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再加上城镇人口养老问题总体得到改善,怎样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变得十分紧迫,考验着农村传统式的养老模式。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是坚持深化农村改革,强化脱贫攻坚与振兴乡村统筹协调,保证顺利实现全面脱贫、人民生活实现全方位小康标准。这同样是实现中国全面小康、化解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分歧的重要战略方针。而化解农村养老问题,就需要强化底层健康养老构建,支持底层普惠养老项目。从老人们的心理需求入手,以社区为基数构建新型的养老保障体系。支持社会人员创建养老社区,化解养老问题的前提下,推动养老行业的发展。而在对养老空间进行设计时,其中的景观设计又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根据老年人的居住特点来进行景观空间的设计,以保证老年人的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一、老龄化背景下养老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需求

(一)心理需求

老龄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身体和思想都会逐渐衰退,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的控制力也会越来越弱。所以,在老年人生活的地方,是否能够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安全保障,这是大多数老年人的一种心理需要。老年人们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历也更为丰富,他们对生活的地方也有特别的情感,中国人非常重视“落叶归根”,这也反映了他们对故乡和生活的深切情感。在新的社会环境、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老年人对社会的归属感、认同度会越来越高。当今中国农村老年人多为空巢老年人,在老年人群体中,邻居的感情常常成为他们缓解孤独的一种途径。

(二)生理需求

随着老年人的身体功能逐渐衰退,他们的生理需求成了养老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适当的日光对老年人的身体是有好处的,但是太多的日光也会对他们产生危害,所以,在进行农村养老空间的景观规划时要考虑;还要充分考虑到防晒层的设置。同时,在夜间灯光的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视力衰退,在满足夜间灯光设计的前提下,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另外,在农村养老空间的景观规划设计中,还应该注意引导标识的设置与布局,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视觉、记忆能力下降;有些明显的提示用具要有很高的识别性。同时,在步行路线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并考虑到道路的防滑和无障碍。

(三)行为需求

在各地区的文化背景下,老年人在各个层面上都有自己的活动空间体系。有些老年人比较偏爱孤独,有些老年人比较偏爱集体,有些爱好美术,有些爱好体育。针对老年人的不同的行为需要,在规划中要兼顾个人的活动和群居的空间。个人活动场所的设计要求应包含隐私与防卫,创造轻松、隐秘的氛围;而团体的活动空间,可以被打造为一个开放式的团体,比如广场舞、健身、竞技、表演,这些都可以用来增进老年人的沟通,也可以帮助他们的文化传播和发展。

二、养老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一)人性化策略

老年人居住的空间,在设计上需要考虑到老年人生活生存实际情况,同时还需要确保老年人人身安全方面的。所以,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选用低污染、低有害物质排放量的材料。同时,在配套设施设计上,也需要关注到老年人在生理及心理方面的需求,比如:地板需要做到防水防滑、要设置安全扶手、减少尖角的存在、采用缓坡替代阶梯等。残疾老年人要注意乘坐轮椅,让他们也有能力可以走出房间到室外进行运动。透过此一套无障碍式的设置,可以降低高龄老年人的突发状况,以最大限度地解决他们的生活需要。

(二)弥补性策略

老年人的生理主要有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肢体障碍等情况。老年人在心理上存在着归属感、认同感等方面的需要。因此,在进行农村养老空间的规划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比如,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娱乐场所,以满足其各种娱乐需要,以减轻其身心上的不适。在空间设计上,应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使用色彩鲜明、醒目的文字,以吸引老年人的注意力,避免来回奔波;在绿化上,为了解决老年人的感官老化问题,应选用季节差异和有香味的植物。

三、养老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一)活动空间设计

在老年人这个特殊的社会团体中,在其活动场所的规划上,要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征,创造出适合老年人生活、运动的场所;尤其要重视在周围的公共活动空间,体育健身空间,休闲交流空间;在景观和参与的体验空间的设计上,比如在公共活动的空间上要注意老年人的动态及静态的差别,并在两个不同的场所中分别设立了动静相结合的场所;在活动场所设置适合老年人体型的健身设备,并增设鹅卵石拼花按摩区,为老年人提供沟通的场所,方便老年人与老年人的关系;在休憩和沟通空间中应兼顾私密空间、半开放式空间和开放空间的空间布局;在观赏性和体验空间规划中,应注重增强观赏性和参与性。

(二)景观小品设计

景观小品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而在农村养老空间的景观中,园林小品的选择应该以老年人的偏好为主要内容;不求新潮,却要有符合中老年人注意力的意境和题材,特别注重实用。比如老年人睡眠少,但是爱打盹,所以,特别是座椅、艺术装置、游戏设施等,要尽量让老年人们可以随意地依靠,也可以照顾到老年人打盹的习惯,而在规划中,可以采用半躺式的座椅,或者是人工的设施,让那些在温暖的阳光下享受阳光的老年人们偶尔休息一下,为老人们创造一个温馨的室外活动场所。

(三)植物配置设计

在对农村养老空间进行植物布局设计时,要对各类型的特征进行合理的界定,既要符合一般城市小区的有关植物配置规范,又要兼顾老年人的特征;在植物配置方面,既要达到满足老年人审美趣味的要求,又要具备一定的康复疗养和保健功能。如桂花、黄杨、石楠等常青树种,确保一年四季都能常青,采用红枫、银杏等色叶树种来丰富景观的色相,南天竹,栀子花,天目琼花等;如茉莉花等,将各种层次、颜色、效果的植物进行合理的组合,确保在农村养老空间中形成具有养生保健作用的不同季节景观。鉴于一些老年人喜欢养花,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开辟出一片小空地,让老年人们在这里种菜,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老年人们的生活,还可以让他们回家探亲的子女们有一个户外互动的活动场所,可以让子女与老年人们一起玩耍、休闲。

(四)基础设施设计

针对农村养老空间内的基础设施设计,需在满足普通社区的相关标准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老人日常的生活习性和活动模式,比如可以将各个活动区连成一体,并与休闲椅一起进行;从目前老人体质衰退的情况来看,体育器材的设计要符合老人的体质特点,并根据坐轮椅的老年人健身活动的需求,为老人设置便利的运动场所及设施;另外,要特别注意区域内栏杆、扶手、便捷座椅等安全设施的布置,在有高度和水景的位置,可在老人的视线区域内,适当布置扶手、栏杆等,便于老人的日常活动。在一些公共场所,可通过安装移动座椅来提高坐轮椅老年人的参与度。

结语:中国近几年来已完全步入了老龄社会发展的进程,农村老年群体基数逐步增大,其对老年人的居住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农村老年居住空间进行合理的景观规划设计,可以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心理、生理和行为等多种需要。要将服务老人作为核心目标,以此开展现代养老空间景观的规划和设计,真切感受老年人需求。在园林绿化以及服务设施、活动场所等方面,要关注到老年人现实的生活需求,从契合老龄化时代要求角度,完成养老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艳丽.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社区规划设计分析[J].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1(21):40-42.

[2]蓝思琪,罗涛,黄丽坤,刘江.社会老龄化背景下的自然景观偏好比较及启示[J].风景园林,2019,26(08):101-105.

[3]尹中健,张绿水.老龄化社会背景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8(02):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