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醇栓塞微球可载药微球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3
/ 2

聚乙烯醇栓塞微球可载药微球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吴静哲

北大荒集团红兴隆医院  普外一科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  155811

摘要:目的:研究聚乙烯醇(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栓塞介入疗法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于我院2016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中选出142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分入微球组和碘油组,微球组患者给予常规肝动脉灌注化疗+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栓塞术治疗,碘油组患者给予常规肝动脉灌注化疗+碘油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等。结果:微球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71%,明显高于碘油组治疗有效率55.56%,P<0.05;两组的发热、肝区疼痛、胃肠道不适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均未出现肝肾功能衰竭、肿瘤破裂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微球组患者的AFP阳性率和血清AFP浓度均低于碘油组,P<0.05。结论:聚乙烯醇栓塞可载药微球介入疗法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疗效确切,促进肿瘤控制,且不良反应少,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栓塞;碘油栓塞;中晚期肝癌

我国每年新发的肝癌患者约有40万,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五位,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1]。近年来,随着介入疗法的发展进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逐渐成为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传统的TACE疗法中选用的载体为碘油,其与化疗药物混合乳剂的稳定性差,化疗药物易分离扩散到外周循环,导致全身性不良反应发生[2-3]。Callispheres是一种新型的可载药微球材料,其逐渐替代传统的碘油或是明胶海绵,本研究就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介入疗法与碘油栓塞介入治疗展开对照分析,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的14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无法行手术切除肝癌,肝功能Child分级为A级或B级,预计生存期在6个月以上;排除近1年接受过其他肝脏肿瘤治疗方法的患者,排除对本研究中药物过敏的患者,排除失访患者。微球组患者共有70例,男43例,女27例,年龄49-77岁,平均(61.2±4.9)岁;肿瘤直径5.7~13.9cm,平均(9.2±2.1)cm。碘油组患者共72例,男46例,女26例,年龄51-79岁,平均(61.5±5.2)岁;肿瘤直径5.2~14.5cm,平均(9.4±2.3)cm。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依据常规Seldinger技术穿刺置管,于患者股动脉处穿刺,将5F导管插入到肝动脉或是肝固有动脉中,经造影检查确定肿瘤的部位、范围、数量以及主要供血动脉,在导丝的引导下将导管插入到肿瘤的供血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吡柔比星20mg+羟基喜树15mg。然后再行动脉栓塞治疗,其中碘油组患者单纯使用碘油栓塞肿瘤的供血动脉,微球组患者选用新型栓塞材料聚乙烯醇可载药微球栓塞,栓塞完成后再次进行造影检查,确认肿瘤染色完全消失后拔除导管和导管鞘,穿刺点压迫止血,加压包扎,制动24h。两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保肝等对症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于术后1-3个月采用WHO制定的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评估,分成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和进展,治疗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2)安全性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3)血清甲胎蛋白(AFP)浓度:于术前、术后1个月检测血清AFP浓度,计算阳性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检验数据资料,计数/计量资料的比较分别采用x2/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微球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碘油组的治疗有效率,P<0.05。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

组别

例数

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稳定

进展

有效率

微球组

70

27(38.57)

26(37.14)

12(17.14)

5(7.14)

53(75.71)*

碘油组

72

17(23.61)

23(31.94)

20(27.78)

12(16.67)

40(55.56)

注:*为两组的有效率比较x2=6.382,P=0.012<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肝肾功能衰竭、肿瘤破裂、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表2 两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组别

例数

胃肠道不适

发热

肝区疼痛

微球组

70

33(47.14)

19(27.14)

25(35.71)

碘油组

72

36(50.00)

23(31.94)

24(33.33)

x2

/

0.116

0.393

0.089

P

/

0.733

0.531

0.765

2.3 术后1个月,微球组患者的AFP阳性率和AFP浓度均明显低于碘油组,P<0.05。

表3 两组术前术后的AFP阳性率和浓度比较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

AFP阳性率

AFP浓度(ng/ml)

AFP阳性率

AFP浓度(ng/ml)

微球组

70

63(90.00)

441.9±56.4

30(42.86)

302.1±39.6

碘油组

72

60(83.33)

440.3±54.5

43(59.72)

345.3±41.5

x2/t

/

1.361

0.172

4.041

6.343

P

/

0.243

0.864

0.044

0.000

3 讨论

微球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碘油组,且术后1个月的血清甲胎蛋白浓度以及甲胎蛋白阳性率均低于碘油组,说明聚乙烯醇栓塞微球的应用能起到显著的抗肿瘤效果,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彻底,遏制侧支动脉生成,延迟血管再通,而且其加载化疗药物的特点能增强对肿瘤的杀灭作用。同时,能避免严重并发症,不会给患者带来过多的不良反应,获得较好的收益,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官辉,孙军辉,张岳林,等.HepaSphere载药微球栓塞治疗不可切除肝癌15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24(10):869-872.

[2] 王亚勋,吴宝林,周军,等.载药微球与空白微球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对比分析研究[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7,26(6):445-450.

[3] 金征宇,王志伟.肝癌经导管灌注化疗栓塞的选择与疗效评价[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4,8(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