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要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6
/ 2

论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要素

牟丽君

510184198902086325

摘要:建筑工程是国家的基础建设,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会有多种因素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实际效果,尤其是一些不稳定的风险因素。因此,相关人员有必要加大对建筑工程的监管力度,通过有效的工程管理方式,控制这些影响因素,保障工程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关键要素

引言

对于建筑工程建设项目而言,其管理内容较多,管理结构极其复杂,这意味着做好管理工作对整个施工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社会各领域都提高了对建设项目建设质量与环境保护的要求。与此同时,建筑工程逐渐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计理念。上述因素对项目建设管理进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增大质量控制难度。因此,建设项目整体质量与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密切关联。

1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重要性

1.1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建筑企业的增多,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以此证明自身发展实力。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是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建筑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及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对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管理模式进行合理的创新与完善,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在提高建筑工程建设整体效益的基础上,为建筑工程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利的保障。

1.2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

建筑工程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合理的配置资源,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提升利润的目的。任何建筑企业在相应工程项目中可以利用的资源都相对有限,如何将其进行优化配置、提升资源利用率是相关管理人员需要重点考虑的。对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实际上也就是对人力、技术工艺、工程材料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过程,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价值。这是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关键,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1.3促进企业管理科学发展

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能够有效规范建筑工程施工工艺与流程,降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推动建筑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建筑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实时、精准的把握市场发展动态,根据市场的发展要求,并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同时企业管理者应该对建筑工程管理进行深化改革,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术,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及方法,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有利的保障,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2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2.1建筑工程管理中所存在的体制因素

健全良好的管理体制是顺利开展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基础。然而,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状况不容乐观,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导致难以有效开展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很多建筑工程为了节约资金,将工期不断缩减,减少管理人员数量,导致不能顺利开展部分管理工作,普遍存在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管理人员不能从实际情况出发,过度追求工期进度,导致频繁发生各种问题。

2.2建筑工程管理中所存在的人员因素

对于建筑工程管理而言,主要涉及的人员因素包括三个环节:其一,管理层人员因素,整个工程管理质量受到管理人员管理能力、职业道德的直接影响,如果管理人员缺少较强责任心,就会导致管理工作中出现混乱情况,不仅不能对施工造价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还会对整体建筑质量造成重大影响。其二,监理人员的职责是监督控制建筑工程,并且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发挥协调作用。如果监理人员不能将监理工作落实到位,就会导致出现偷工减料、任意更改工程量等问题,对施工顺序造成影响。其三,施工技术人员,其在整个建筑工程建设中充当主体,也是受体,处于被管理地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受到施工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能力的影响。

2.3管理体系的风险

管理体系是指为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由一系列管控制度所组成的管理机制,包括合同管控制度、成本控制制度、质量控制制度、安全管控制度、进度管控制度等。因此,管理体系在整个施工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管理体系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如下:(1)企业在建立管理体系时脱离了实际,导致管理体系不具有实操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无法利用该体系很好地指导施工管理工作,管理进程受到各种阻碍,施工管理无法正常进行;(2)管理体系所包含的管理制度的建设水平较低,导致管理制度在具体的工程管理中不具有指导性,企业无法应用管理制度指导工程管理工作,最终影响到工程管理的质量。

3建筑工程管理的应对措施

3.1优化建筑工程管理制度

企业需对涉及工程管理的各个部门进行有效设立,对施工质量目标进行高效明确,对各个环节的施工管理计划进行详细制定,同时制定监督管理措施,进而保障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工程管理工作包含:建筑材料与设备管理、工程进度管理、施工图纸审核等。为高效落实上述工程管理工作,需对相应奖惩制度进行建立,监督员工切实执行自身职责。此外,对各部门的工作任务进行有效明确,建立相关管理制度,依据制度优化一系列工作,如施工技术、质量检验的优化,以此来提升工程管理效率。

3.2引入多元化监督模式

在管理模式创新过程中引入多元化监督模式,可有效提升工程监督管理水平与效果。一方面,各工程监督主体需要明确自身的监督管理职责,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落实监督管理工作。在此阶段,各监督主体需要与工程建设中的其他主体(如监理方、建设方、施工方等)加强联系,共同制定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从而提升工程管理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各监督主体在应用新型管理模式时,需要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过去,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设的后半段,工程监督人员主要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检查;现阶段,管理人员应当加强过程性管理,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工程建设控制体系,树立动态的管理目标。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工程监督人员如果发现问题,就应及时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并及时优化工程管理策略,从而全面提升工程监管效果。

3.3构建风险预警机制

建设单位在风险形成之前,就应采取预警管控措施,从而有效防范公司的生产经营风险。同时,为了保证风险防范效果,企业还必须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以此来监测、分析和评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企业在建立经营管理风险预警机制的时候,可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企业必须结合公司的经营现状与经营需求,建立详细的风险警示信息系统。要想使该系统取得较好的效果,企业必须在前期建立完备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以保证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服务质量。其次,企业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指标体系与评估准则体系,这两个体系是整个风险预警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信息系统准确性进行评估的重要依据。企业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实质上就是在前期对后期建设工程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预测,并结合系统所给出的干预信息,运用合理的方式来消除这些风险因素,从而避免各种风险的出现。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科技与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应不断提高建筑管理需求。新时代,想要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与壮大,必须依靠高质量建设项目管理。尽管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但是在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建筑企业管理水平持续提高。通过对施工管理各种要素的分析,施工企业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对策,为安全施工提供保障,最终实现我国建筑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武锋.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居舍,2020,(34):119-120.

[2]张成涛,唐明.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居舍,2021,(5):156-15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