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梯维护养护的现状及发展走向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浅谈电梯维护养护的现状及发展走向分析

黎佳鑫

身份证号码:450103199006100512

摘要:在现代建筑物和高层建筑中,电梯装置是整个建筑物体系的主要构件,其质量也和居民的安全息息相关。本文阐述了电梯维护管理工作的基本内涵,剖析了电梯常见故障,说明了电梯维护发展状况,并针对维护中出现的新问题,开展了对策研讨。

关键词:电梯;维修保养;电梯故障

近年来,由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生活质量的需求也愈来愈高。大部分现代建筑物中都安装了电梯系统,以适应人类的日常生活需求。由于电梯通常处在全天工作状态,因此必须定时维修与保养,而部分住宅等物业部门由于对电梯运作系统的了解还不够,并没有采用相应措施对电梯加以保养,从而提高了电梯的故障几率,给住户的人身财物安全造成了危险。所以,电梯保养工作应是当前物业部门的主攻方向,而定时日常维修与保养工作也是电梯行业需要着重注意的问题。

1电梯维修保养工作内容论述

在电梯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过程中,一般都是对电梯的正常管理工作状况进行检测,并对电梯的主要管理工作和管理环节进行检查与调试,如发现电梯中存在问题时,则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予以处理,以减小故障的发生。对电梯装置进行检查,就能够有效减少设备故障的机率,增加了电梯的寿命。所以,在实际的检修流程中,以下工作有效应该优先考虑:

首先,检测周期应该严格按照电梯运行的正常工作状况设定,并指派专门技术人员检测电梯运行的保护设施,并检测电梯运行内部的系统电路工作,以保证电梯运行机械保持正常稳定的工作状况。同时,针对安保装置、用电基本设施等,也应该严格地根据相关技术资源进行检查,以保证电梯运行工作在管理者的控制范围。其次,房地产物业部门也应该做好对电梯运行基础建设的全面督查,巡检工作应该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完成。一旦出现了电梯运行基础建设中的部分损坏,就有必要检查故障发生情况,以查明故障情况发生所形成的有关问题,并及早消除隐患。最后,要正确实施年检基准,电梯安装应当在每年内完成全部检查,而管理者也应当按时调换安装的易损件,并对磨损部分加保护剂,然后再对电梯的速度、红外检测控制系统等进行调试工作,以保证电梯的正常工作。

2电梯常见故障分析

2.1电梯门

电梯门失灵的主要表现为电梯门长期无法顺利关闭或打开,从而造成电梯被卡在同一楼层内,对市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很大干扰。引起此类故障的因素还有:电梯设备门上的传动系统功能不足;门的外部经常遭受巨大外力的冲击,门上的连接机构和导轨也无法正常工作;电梯门的电源断开,电梯大厅门侧受压时易变形,妨碍电梯门的正常运行。

2.2制动器

制动在电梯装置中还具有自主启停的功能,如在电梯电源切断时,内部控制系统的额定电流达到不回流的状况,此时制动系统能够保证电梯装置的自主停车功能,其最大负载为额定载荷的1.3倍。但制动系统作为电梯装置的主要安全控制系统,在长时间工作条件下,易引起制动轮损坏,同时传统制动弹簧的弹性系数波动较大,以及制动内圈压力值与实际工况参数不相符等,都使得电梯装置的制动系统无法起到其主要功能。而由于制动系统属于外力工作模式,在故障过程中的制动系统内外物理变化以及基本类型比较突出。因此,在空气制动器的闸瓦装置工作失常时,通常伴随着剧烈的烧焦气味,在空气制动轮对损坏时,车轮体表面的热量变化尤为突出,而在传统的制动内部机构损坏时,由于无法承载适当的机械负荷,易产生打滑现象。

2.3曳引机

牵引机也是所有电梯控制系统中故障率较高的装置。在操作过程中,绳子和机器通常会滑动。这个变化并不突出,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由于滑移而产生的距离也会逐步增大,如果没有有效克服这一问题将加大对电梯设备的危险因素。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因素还有:润滑绳规格选用不合理,电梯装置长时间高负荷工作,牵引机微分动力系数选择不合理,导轨套磨损强度增大,导致电梯设备故障。

3电梯维修保养发展现状

3.1维修市场混乱

近年来,随着建造业的迅速发展,电梯数目一直在直线上升。而目前,我国电梯修理行业整体市场较为杂乱,不同修理工作的服务水平与专业知识差距很大,部分企业并未配备相关的专门技术人员,且相关专业设备不齐全。有些企业为谋取自身的利润,在修理流程中对修理部件的不良收费,从而提高了电梯设备的产品质量问题。

3.2救援不及时

一些电梯设备发生故障,是因为企业管理制度不严格,人员的具体职责界定不准确,会严重降低电梯的救援效果。产生此类现象的主要因素是电梯修理行业没有相关的限制性法规,修理企业的紧急应变不足,无法有效到达现象,因此提高了意外事故的出现几率。同时,有些修理企业并未及时制订具体的救援规划,总是在出现事故时,临时调动有关人力实施救援,这种模式也严重影响整体救援效果。

3.3维护意识不足

我国已经制定了关于电梯维修管理的相关规定,要求电梯设备的检查周期为15天。在这个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记录电梯设备的各种数据和信息,以及电梯运行的重要环节和易磨损设备的详细记录,以便为以后的维护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保护。但在实际的测试过程中,一些人员缺乏相应的维护意识,延长了整个测试周期,使规章制度过于正式,而且还为电梯埋藏了安全隐患。

4电梯维修保养发展对策研究

4.1规范维修市场的运营体系

针对电梯维护市场的经营机制,各地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必须经过三方的二次审查,并加强审计活动基准,以建立基准市场的竞争制度。同时,物业管理机关还需要录入电梯设施的有关数据和参数,以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营超过国家有关规定的基准指数,从根源上减少了劣质电梯的使用。在数据保存和录入时,将信息同时上传给网络平台供质量检测机关鉴定,以便提高电梯设施的正常运营效果。

4.2提升救援效率

电梯维修企业还应当设置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并利用网络平台对电梯运营数据进行即时监测。同时,电梯维护企业应当委派专门工作人员定时录入信息,并根据电梯运营中易存在的问题,建立统一解决方案,从而对电梯设施实施三维保障。在电梯维护企业负责电梯设施故障后,可通过系统反馈数据,尽快查明故障根源,同时委派专门技术人员实施维护,从而提高救援效率。

4.3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在技术人员培养方面,电梯修理公司将重点针对以往的电梯故障原因进行剖析,并对其中所包含的技术原理加以研究,保证了每个人员都熟悉电梯装置的工作情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电梯修理企业应该适时引入高科技技术,使电梯的修理进行准确、科学的统计分析,从而大大提高修理人员的效率。另外,修理企业可对人员实施定期考评,采取奖励措施来鼓励职工,帮助员工对技能与工作原理加以掌握,从而提升电梯修理的工作品质。

5提高对电梯维护养护水平的具体措施

(1)整顿了电梯修理市场。相关监督管理机关必须对已经获得电梯维护施工资质的企业实施二次审查,逐步完善相关监督管理法规,重视新建企业的申请管理工作。促进电梯维护市场规范化,大力清理电梯维护市场。

(2)提升了电梯救援的效果。电梯维护企业应当设置电梯运营监测信息系统,以发挥信息化的特色与优势,并利用网络技术把电梯的实际状况及时转移到监测信息系统中,同时对影响电梯运营的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并作好及时录入和详细统计的分析工作。制定一些应急预案,搞好人才调配管理工作。当出现电梯事故时,运行状态监测系统就会将事故信号及时传送给工作人员,同时查明事故原因。并针对事故原因启动了相关的紧急预案,以便于尽快安排救护队员,并保证第一时间赶到救援现场,及时进行救护工作。最后,提升了电梯救援的效果,提高维修质量。

(3)提高维修意识。针对电梯使用者维护意识不足,应设立电梯使用监督部门,提高监督力度。定时对电梯用户进行维护检测,不时抽查检查。强化奖惩力度,监督电梯用户逐步完善制度,并建立了企业电梯事件应对预案。

(4)注重电梯修理技术人员的培养。电梯修理企业应该高度重视电梯修理技术人员的培养。定期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增强公司修理员工的专业技能,培养其修理才能,提高服务效果。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培养计划,针对员工的实际状况提出个性化的培养方法,提升每个维修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准。完善的绩效考核,维护各项考核工作。另外,企业也可以组织技能比赛的活动,一方面能够检测维修员工的实际水平,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6结语

近年来,虽然由于电梯数量的增多为市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在维修市场杂乱、缺少技术人员的状况下,将对电梯的质量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加大了电梯维护的难度。所以,通过设置合理的监督机制与培训制度,才能约束维护管理人员的职责行为,进而为电梯设施的安全运营奠定了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亚军电梯维修保养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2018(22):27

[2]郑祥盘,伏喜斌,钟舜聪,陈瑞品.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电梯大数据分析系统开发[J].电子制作,2018(15):58-5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