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业环境保护,促进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促进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杜玉贤

四川省南部县桐坪镇农业服务中心

摘要:在中国日益工业化、城镇化的二十一世纪,农村资源保护已迫在眉睫,缘于工业和城市化的相互作用,农户自种农作物也受到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我国人口众多,城镇化扩张速度加剧,大量占用耕地面积,农业用地越来越少,怎样以有限的农业用地养活我国十四亿人口,那就要做好农村环境治理的同时更要推动农业产业的健康绿色发展。正文将从我国农村现状发展情况切入研究与探讨,以之配合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的开发,同时提供合理的农村环境意见和正确的生态农业的技术。

关键词:农业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

引言:从目前我国农业基本状况来看,工业生产的扩大、农业人口的转移以及城镇化用地增长,工业污染物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给中国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增加了不少压力。绿色的农业资源保护是中国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绿色生态环保模式也是中国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点,而目前确保中国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问题。所以,对于克服中国目前农业资源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需要采取一定的举措和策略,从而提高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民众打造一个健康美丽的绿色农业生态家园。

一、中国农业发展历程

据中国史书记载,我国农业历史已长达近万年,农业文化可谓是非常丰富,中国古老的农业文明已经在当代人的心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近代农耕方式是在精耕细作的农村演变过来的,免不了要受到中国模块的影响。生态保护和发展农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农民农业很难孤立于一方,国家近些年来也为了支持发展农业生产和维护农村生态环境制定了系列政策,比如:农村退耕退牧还林还草、在城市规划区内设置绿化带、在农村禁用农耕地建房。

二、中国农业生产水平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

(1)自然资源约束力大

我国国土面积大,而耕作面积却少,人口多,相对人均耕地面积极少。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占用的耕地大约二十八点八万公顷,而国家一直坚守的十八亿亩耕地底线正受到被突破的严重威胁,为保证粮食总产,解决全中国人民吃饭问题,只能充分利用现有剩余耕地,提高种植批次和利用率,但这样对耕地耕种频率频次过大,土地不能有效休耕,进而造成了耕作层变浅、土地逐渐变得瘠薄等严重破坏环境生态的人为情况,农产主一味寻求农副产品量的日益增长,耕作压力越来越大。厄尔尼诺持续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趋势加剧,持续高温、干旱、特大暴雨洪灾、冰雹等异常天气频繁,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从而导致了农产品的“质”赶不上节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对农产品的高质量和多样性要求。

(2)生态环境问题迫切

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通过城市公司产业转换升级,使城市居民从原有的污染类产业和城市居民生活垃圾逐步向农村农业转化。农业设施投入不足,农村相对没有城市完备的排水设备,工业产生的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不规范排放,严重破坏农业表层土壤,污染生活及灌溉用水。小农户为提高产量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和不科学施用肥料,或使用暖房果盘,因此土壤污染、农药等化学污染、灌溉水的污染和缺乏,农作物秸秆未能有效利用也日益和自然环境资源矛盾越来越尖锐,农业的外大陆源环境污染并没有得到科学治理,农业生态环境影响农产品品质也由是而知的堪忧。

(3)水土资源管理机制不健全

种植业和农牧业的发展并不协调,管理体制和机制也跟不上现人农业发展步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控与水土资源利用的总量、规模、结构、布局都不能取得很好的协调。我国对农村补偿制度还不健全,农户对环境污染的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农业污染环境监测能力和管理力量薄弱。

三、促进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落脚点

(1)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促进人类经济社会变革的最有效措施。积极研发推广农村高新技术品种,建立优质种源库,研制、创新改良新型的农业机械用具,并以创新推广的形式运用于农业生产,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分区域因地制宜推进良种良法,改进传统耕作模式,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单位产能。推广绿色生物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利用土壤营养含分制定不同的绿色生物防虫配方,以提升农产品的质与量,推动绿色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2)注重技能提升和素质建设

响应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大战略,积极打造一个有文明、有绿色、有新理念、有担当的农业科普宣传队伍。发动政府农业科技工作者进村入户进行现代农业科普宣传并作好技术指导,开办农民夜校、电视农业专题讲座,培育农业专业化服务队伍、农业专业合作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多形式、多主体带头示范,辐射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新理念、新思维,结合当地天气、湿热、水土ph值总体规划形成一个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发展模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高标准品质,维护农村土地生态环境的核心思想。

(3)宜居宜业齐头并进

强化组织管理,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视为我国农业与城镇目前建设的重中之重,每个项目考虑发展经济目标的同时更应考虑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二者互为依托、有机整合。衔接并结合农业改革与立法的步伐,掌握农业实地的第一手信息,政府主管部门将依法行政,推进好“工业污染源”向幸福农业的转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和建设必须同步前行。在新形势新要求新背景下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必须补齐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宜居协调发展短板,打破“重开发轻规划、重建设轻保护、重利用轻循环、重产量轻质量”的格局,充分利用乡村振兴和质量兴农国之大政策,依靠科技推动农业绿色生产,引领乡村农业多功能发展,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整洁优美,实现农村宜居宜业,建设“农香十足”的美丽幸福家园。

结束语:

把科学技术与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融合到一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村环境,从而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更好维持农村农业生态,同时也要有良好的科学农业生态模型以引导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达到造福人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曾小龙. 刍议加强农业环境保护,促进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6):5270-5270.

[2] 扎实推进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 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4(1):6.

[3] 郝学兰. 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J]. 环球市场,2021(2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