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形势下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研究-以乌海市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9
/ 2

双碳形势下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研究-以乌海市为例

袁国钧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省合肥市 230011

摘要

乌海市成立于1975年,是一座新兴的矿产能源城市,在成立初期曾为包钢和许多城市输送煤炭、石灰及其它矿产能源。是我国北方城市的重要能源基地,但是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使得乌海市在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矿产的储备量也逐年缩减,也加速了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和资源枯竭等一系列问题,在降低了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对后代子孙的生存空间带来了严重的损害,为了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因此,本课题基于此,就乌海市如何在“双碳”压力下的前提下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做了一些研究,希望能有助于乌海市经济转型的成功实施。

关键词:乌海市;资源枯竭;双碳

一、乌海市概况

乌海市改革开放40余年来,变化很大。经官方数据公示,2017年乌海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2016上年增长5.3%。按照工业增长情况计算,第一产业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同比增长6.4%;第三产业同比增长3.8%。按常住人口计算,乌海市人均GDP同比增长4.8%。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0.9:56.6:42.5变为1.2:57.7:41.1。可以从图1看出,从2013年到2017年乌海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处于下降趋势。分析原因有两点,一是乌海市的地区支柱产业是矿产资源的近几年采掘过度,储备量趋于枯竭。二是乌海市的支柱产业是焦化行业,属于煤炭资源的二次加工,但是近几年市场行情偏弱,经济增长变缓。

1 2013-2017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从图2数据可以看出,十二五末期乌海市的工业增加值逐年下降,是焦化产业受到的市场波动较大,经济增长速度变缓。在2016年到2017年有明显的提高,这是由于乌海市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引进一批非资源开采型企业,多种行业的引进能有效提高乌海市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2 2013-2017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由图3可以发现,改革开放40年乌海市随着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依托能源、煤炭和其他行业的开展,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3 乌海改革开放40年经济总量(节选)

从图4中我们可以看到,乌海市地区生产总值在改革开放十年内增速放缓,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增大,乌海的矿产资源被有效利用,初步加工,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十年较(以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和2017年作为代表年份)第一个十年增长率提高了6倍,但是在第三个十年增速放缓,略高于第二个十年,到了第四个十年,乌海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下降,这正表明了乌海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开采的利用和衰退过程的历史进程。

5 乌海改革开放40年人均GDP(节选)

为了针对第三个十年到第四个十年进行比较,我们对过渡期的数据进行分析。从图6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乌海市在2006-2011年间全市经济总量增加,采矿经济总量逐年加大,但是占比变化却不大,这说明在改革开放30年末期,乌海就已经出现了矿产行业经济增长变缓,出现疲软现象。

6 乌海2006-2011年采矿行业与经济总量(节选)

综上所述,乌海市作为资源型城市随着时代的进步,对资源的依赖性在很大方面限制了乌海的发展,摆脱资源严重依赖,实现经济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二、“双碳”形势下乌海市经济转型面临的突出问题

乌海市作为以煤炭采掘为主的资源转型城市,为了面对矿产资源逐渐减少的现状,采取了很多办法,促使城市转型的加快进行,来面对来自国内外的“双碳”压力。但是由于产业结构升级涉及社会许多领域,并不能一蹴而就的解决,在很多方面面临着突出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四多四少”现象严重

内蒙古乌海市是20世纪为了给周边城市提供煤炭和矿产而新建的城市,属于典型的“四多四少”城市。由于煤炭储备量较大,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建设均围绕煤炭开展。其中还延伸处运输和产品粗加工行业的发展,即使多年过去,昔日这一优势产业受到资源储备量和市场因素的多重限制,城市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同时“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这种现象集中表现在乌海市支柱产业过于单一,导致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社会发展过度依赖煤炭,市场抵御风险能力较弱,最终导致经济效益随着资源储备量的逐渐减少而逐步递减。最终伴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相关产业也必将失去发展的动力,乌海市经济发展增长速度必将变缓,财政收入减少、社会矛盾也会突显,解决城市的持续性发展也被迫提上日程。

乌海市目前的产业结构过于臃肿,工业主体主要偏向于焦化和煤炭产业上下游行业,同时城市的主要发展产业均是围绕煤炭资源进行架设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失衡,上、中、下游产业发展不均衡,加之工业与采掘业比例失调,这些都限制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去乌海市走的是先企业后城市的发展模式,人民的收入来源都与煤炭行业相关,城市中大部分人的生计与煤炭开采和运输领域相关,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模式化的体系,城市产业结构布局中缺乏高新产业血液的补充。在前期经济发展中,由于煤炭产业的在不断壮大,使得整个城市经济繁荣,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总是向煤炭产业有所倾斜,对其他产业缺乏相应的重视,其发展空间相对较小,所以其他行业大多都存在规模小、产品的附加值不高、设备落后等诸多问题。矿产行业由于设备复杂,占地面积大等现实原因,目前很难做到快速实现行业转型目的。这对实现物资的变现,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必须实现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型,给经济活力注入新鲜血液。

(二)空间布局矛盾突出。

乌海市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决定于区域内经济要素的集合,也和区域内的支柱产业空间分布及配套产业的集聚程度密切相关。在过去时间年发展期间,乌海市为了更好地围绕煤炭行业的发展,先后建立了三个经济开发区。这些开发区主要是氯碱化工行业,焦炭生产行业及其它煤炭附属行业。可以说在空间布局上,全部是依托煤炭资源来建设的。不可否认,这一布局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很大的刺激了乌海的经济发展。但是,近年来煤炭行业经济形势下行,导致这些工业园区的产值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为此所带来的突出矛盾主要表现为,乌海市区面积较小,许多非煤炭行业想进入却因为土地被煤炭及其附属行业所占据,只能转向别的城市。第二点是,煤炭及其附属行业会给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三个工业园区的建成,将乌海市区全部覆盖,城区人口的生活质量会受到相当程度的干扰。

(三)经济总量小

2018年上半年,乌海市的经济总量为216亿元人民币,在全区排名中倒数第三,远低于同属资源枯竭城市的鄂尔多斯市。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乌海市人口数量较少,同时土地面积较小,在过去发展中过于依赖自然资源的开采,导致在当下这种经济下行环境下,但依靠煤炭行业很难实现经济上的突破。

(四)高端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足

乌海市几乎没有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水平低于全区平均水平。产业结构主要是矿产资源和氯碱化工行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本地有能力的人不愿意留下工作,人才外流状况频繁发生,同时缺乏吸引人才的政策,外地人因没有合适的工作不会来本市工作。采掘业劳动者大多文化素质偏低,下游产业高素质人才匮乏严重。虽然全市从事其它行业的人员有很多,但有高级职称的人数较少,而且大部分都是从事矿产资源开发或相关类型的专业人才,其他产业高端人才较少。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支出里对于非矿产资源科技开发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并且与其他省及发达地区相比有着较大差距。

人才的层次决定一个城市发展的创造力,由于乌海市高端人才的缺失,导致在打造创造力上,乌海市存在着很大短板,无法实现人才兴市的目标,也很难从根本上实现行业转型。

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执政者开放思路,立足现有情况,加大环保力度,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社会责任意识,面对“双碳”带来的压力。

项目来源:2022年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KZ2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