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黄丸不良反应20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西黄丸不良反应20例分析

王晓敏,麻瑾瑾

浙江天一堂药业有限公司,浙江省兰溪市321109

摘要:目的:以20例患者为例,探究西黄丸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为该药物药物安全性内容修订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在我公司展开本次研究工作,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7月,共选取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西黄丸药物进行治疗,并且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的特点并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大多在1周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24h内发生ADR的患者人数为10例,占比50.0%,6例(30.00%)患者在2天内发生不良反应,4例(20.00%)患者在3-7天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表现为皮疹、瘙痒和过敏样反应的患者人数为17例(85.00%),有1例(5.00%)患者为心慌、气短,1例(5.00%)患者为腹痛、腹泻,1例(5.00%)患者为尿频。结论:导致西黄丸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较多,用药过程需要加强注意程度,综合分析,从而保证药物使用安全性。

关键词:西黄丸;不良反应;发生率;原因分析

     西黄丸是临床中的常用药物,此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和营消肿的功效。从临床当前发展情况来看,其针对西黄丸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报告相对较少,只有少数文献报道显示西黄丸会出现致药性皮炎和重度皮疹[1]。为了进一步研究西黄丸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发展提供基础借鉴,本研究基于此,以我公司收集到不同公司生产的20例西黄丸不良反应发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分析

本次用于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各医院上报反馈数据,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共选取的20例患者不良反应报告,均为此期间在各医院接受诊疗,并出现西黄丸不良反应的患者。20例患者中均为女性,患者的年龄范围在22岁-78岁,均值为(45.45±3.23)岁,患者均明确否认有过敏史和疾病史,可排除患者为自身病情和易敏感体质情况。

1.2研究方法

对本次研究报告中的20例患者进行深入分析,了解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并对用药情况进行掌握,对患者的原患疾病进行了解,确定ADR发生时间,并对ADR症状的表现情况和预后症状等相关数据进行明确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对比统计将统计学软件进行应用,本研究选取软件型号为SPSS20.0,数据统计过程共涉及两项指标,分别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两者的表达方式分别为(x±s)和(n,%),前者需要保证满足正态分布,计算完成后还需要对数据进行验证,验证存在标准值,以0.05为准,大于标准值,表明此次研究对比无意义,小于标准值则相反,表明本次对比有意义,对应的验证表达方式分别为2值和t值[6]

2结果

2.1患者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20例患者均为女性,患者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人数有4例,占比20.00%,年龄在40岁以上的患者人数有16例,占比80.00%。其中,乳腺肿块样增生患者有7例,占比35.00%,甲状腺结节患者有6例,占比30.00%,同时有3人为丹毒红斑,占比15.00%,2人为淋巴结肿,占比10.00%,2人为淋巴癌患者,占比10.00%。同时,有6例患者既往有ADR史,占比30.00%,10例患者无ADR史,占比50.00%,另外4例患者不详。

2.2不良反应

    20例患者大多在1周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24h内发生ADR的患者人数为10例,占比50.0%,6例(30.00%)患者在2天内发生不良反应,4例(20.00%)患者在3-7天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表现为皮疹、瘙痒和过敏样反应的患者人数为17例(85.00%),有1例(5.00%)患者为心慌、气短, 1例(5.00%)患者为腹痛、腹泻,1例(5.00%)患者为尿频。

3讨论

西黄丸中具有牛黄或体外培育牛黄、麝香或人工麝香、乳香、没药和等药物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和消肿散结的功效,主要别应用在癌肿、流注等疾病治疗中。乳腺肿块样增生和甲状腺结节等也属于此药物的治疗范畴[2]。西黄丸处方中含有一定的致敏成分,多数药品生产企业将体外培育牛黄为原料,主要是在工业化的环境中进行牛胆结石生成模拟。据相关研究数据结果显示,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3类成分的指纹基本保持一致,其中含有的动物蛋白和多肽等大分子物质具有一定的致敏作用,因此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3-5]。同时,此药物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会受到性别、年龄和基础疾病等因素的影响,需要临床在将此药物进行应用时,能够明确掌握此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应用,尽量降低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药品生产企业应当适当的对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分析,必要时对药品说明书安全性内容进行修订。

综上所述,导致西黄丸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较多,用药过程需要加强注意程度,综合分析,从而保证药物使用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游旭军,周青,傅伟,等. 西黄丸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J]. 中医肿瘤学杂志,2021,3(1):90-96,66.

[2] 鄢清元,杨文平,熊巍. 西黄丸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肺癌癌痛的疗效评估和作用机制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22):3914-3916.

[3] 陈菁,李玉良,丁福荣,等. 西黄丸联合果酸换肤治疗面部中度寻常痤疮临床研究[J]. 陕西中医,2021,42(12):1713-1716.

[4] 杨雨婷,曾瑾,陈平,等. 西黄丸抗肿瘤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3):250-258.

[5] 游旭军,周青,傅伟,等. 西黄丸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J]. 中医肿瘤学杂志,2021,3(1):90-9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