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病人一体化区域救治信息模式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颅脑外伤病人一体化区域救治信息模式构建

杨帆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区滨湖医院  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病人应用一体化区域救治信息模式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0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个组别,各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的救护模式进行干预,研究组则应用一体化区域救治信息模式对患者实施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组间对比,研究组患者实施干预后的急救成功率(97.50%)要高于参照组(87.50%),且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生总发生率2.50%(1/40)要低于参照组17.50%(7/40),其组间差异为(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病人应用一体化区域救治信息模式干预的效果较佳,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急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促进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颅脑外伤;一体化区域救治信息模式;应用效果

  颅脑外伤指的是头部遭受到外界力量作用导致造成的脑部组织损伤,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1]。颅脑外伤具有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若患者为及时的得到相应的治护措施进行干预,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一体化区域救治信息模式通过将相关的急救环节进行整合应用,能够有效的减短患者的急救及转运时间,促进提高患者的急救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0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参照组(n=40)和研究组(n=40)两个组别。80例患者中男、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46例、3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46±4.75)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经过对比,其差异较小(P>0.05),可以进行组间对比。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临床中常规的急救救护模式进行干预,研究组则应用一体化区域救治信息模式对患者实施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一体化区域救治模式培训:通过组织急诊科、影像科、院前急救、手术室以及重症监护室等多个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将颅脑外伤的急救一体化操作流程以及相关标准、病情评估、对症干预措施等进行统一,并且根据各个科室的不同职责对其相应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并且强调各个科室之间的信息共享及时性以及干预措施配合的紧密性。(2)院前急救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的对患者病情等基础信息进行及时的了解,并且对患者的呼吸以及心跳等情况进行密切的关注,并且及时对患者的口轻分泌物进行清理,保障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同时与手术室以及影像科的相关医护人员保持密切的联系。(3)急救干预:在对患者实施急救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保障患者的呼吸道保持畅通状态,并且对患者的体位摆放进行干预,同时建立患者的静脉通道。在对患者实施吸氧、降颅压以及止血等干预措施时,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各项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关注,并告知相关科室人员患者的目前实际状况,便于及时对患者的诊治方案进行调整。(4)院内转运:在对患者进行院内转运前,护理人员需要先提请通知相应的科室人员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同时将患者的个人临床资料信息以电子档案的方式发送于相应科室中,便于相关科室及时查看的患者的个人情况,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患者的呼吸、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进行密切的关注,同时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并且将相关数据进行及时的共享。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急救成功例数以及并发症(肺部感染、高钠血症、应激性溃疡)发生例数,并且进行组间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所纳入的统计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处理,(±s)代表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P评定检验结果,若数据相比不超过0.05,提示此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实施干预后的急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经过组间对比,研究组患者实施干预后的急救成功率要高于参照组,且并发生发生总例数要少于参照组,其组间差异为(P<0.05),详细如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实施干预后的急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n(%)]

组别

急救成功率

并发症

肺部感染

高钠血症

应激性溃疡

总发生率

参照组(n=40)

35(87.50)

4(10.00)

2(5.00)

1(2.50)

7(17.50)

研究组(n=40)

39(97.50)

1(2.50)

0(0.00)

0(0.00)

1(2.50)

5.215

--

--

--

8.986

p

0.022

--

--

--

0.003

3.讨论

颅脑外伤是临床神经外科中较为常见的病症,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头部受到外界力量的冲击或击打等造成的损伤。颅脑外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因此,对颅脑外伤患者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治护措施进行干预,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意义。

一体化区域救治信息模式是通过将病情检查、病情诊断以及治疗等多个环节进行相互的配合实施,通过各个科室之间进行相互的协同合作,促进提高对患者的急救治疗及急救成功率

[2-3]。通过对多个科室的相关医护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规范对患者的治护措施,从而有效的提高对患者的检查效果、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效果等;并且在对患者实施救治护措施干预的同时,保证相关科室之间的密切联系,有效的减短对患者的相关救护措施的操作时间,促进提高患者的临床急救成功率。通过让各个科室之间的信息化流通,便于各科室人员及时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个人基础信息,及时的调整及优化对患者的干预方案,促使提高临床急救的质量 。

综上所述,对颅脑外伤病人采用一体化区域救治信息模式进行干预,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急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及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贾敏, 易继涛, 王从平,等. 急诊一体化救治模式对创伤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疗效及预后影响[J].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9, 7(5):317-319.

[2]韦刚. 急诊一体化救治模式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 2020, 18(11):160-162.

[3]杲丽, 孙海玲. 早期康复护理结合医护一体化模式对颅脑外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药业, 2020, 29(S01):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