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体位及徒手旋转胎头纠正头位异常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3

改变体位及徒手旋转胎头纠正头位异常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观察

胡中山 ,朱冬梅 ,李立球

上海市松江区泗泾医院  上海松江区  201601

【摘要】目的 分析更改体位和徒手旋转纠正头位异常在减少剖宫产中的作用。方法 2020.07-2022.06在本院分娩的枕横(后)位产妇合计160例,结合抽签法将其中80例归为对照组(未开展特殊性处理,于自由卧位下分娩),余下80例归为观察组(更改体位加徒手旋转纠正头位异常),统计两组在产程耗时、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的第1产程活跃期、第2产程及总产程耗时为(4.15±0.45)h、(0.88±0.20)h、(8.10±1.75)h均短于对照组(6.58±0.56)h、(1.60±0.45)h、(11.24±2.35)h(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比例为7.50%低于对照组60.00%(P<0.05),顺产比例为92.50%高于对照组40.00%(P<0.05)。观察组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比例为0.00%低于对照组10.00%(P<0.05)。结论 更改体位和徒手旋转纠正头位异常能有效减少剖宫产发生,缩短产妇的产程耗时,减少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出现,值得采用。

【关键词】改变体位;头位异常;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徒手旋转胎头

近年来,头位难产出现不断增多,头位异常属于头位难产发生的一类主要原因,其中持续枕横(后)位是头位异常最主要的原因,在分娩中占5-20%,在头位难产中占65-70%[1]。若处理不妥当能直接增加剖宫产率,并给母婴双方带来较大伤害[2]。因此,尽早更改产妇的体位,在合适时机徒手旋转胎头,能纠正持续枕横(后)位至枕前位,采取最小径线经过骨盆,将难产顺利转化成顺产,减少产妇的产程耗时和痛苦,提升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方法易掌握、有效且安全[3]。但当前有关更改体位和徒手旋转纠正头位异常在减少剖宫产中的效果研究较少。为此,本文现对2020.07-2022.06在本院分娩的枕横(后)位产妇合计160例开展研究,分析更改体位和徒手旋转纠正头位异常在减少剖宫产发生中的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07-2022.06在本院分娩的枕横(后)位产妇合计160例,结合抽签法将其中80例归为对照组,余下80例归为观察组,两组年龄依次是19-37岁、21-36岁,均值依次是(27.35±2.62)岁、(27.40±2.58)岁;孕周依次是36-41周、37-41周,均值依次是(39.25±1.02)周、(39.30±1.05)周;初产妇、经产妇比例依次是52:28、55:25;枕横位、枕后位比例依次是42:38、45:35;新生儿体重依次是2600-3900g、2550-3850g,均值依次是(3245.26±168.40)g、(3251.36±157.96)g。两组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能比较。

纳入标准:(1)均是单胎、头位妊娠。(2)年龄≥19岁。(3)孕周在36-41周。(4)预估胎儿体重在4000g以下,骨盆内外的测量结果均正常,因胎方位异常所致头位难产。(5)取得研究对象知情以及同意。

排除标准:(1)存在骨盆显著异常、头盆不对称者。(2)存在妊娠合并症或者并发症者。(3)存在认知障碍、精神异常者。(4)拒绝参与或者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对照组于自由卧位下分娩,仅予以常规产科处理,未开展徒手旋转胎头,对于产生宫缩乏力者,能静滴缩宫素,以增强宫缩力。

观察组更改体位和徒手旋转纠正头位异常,徒手转动胎头的指征如下:胎膜已破,且宫口开大在6-9cm范围内,胎先露至S+1或者以下;无显著的头盆不称;胎儿无显著水肿或者血肿;不存在胎儿窘迫;不存在前置胎盘或者胎盘早剥和宫缩乏力;预估胎儿体重在4000g以下;不存在子宫破裂。产妇经评估符合上述指征后,才能进行后续操作。方法如下:确诊是枕横(后)位的产妇,使其往胎儿背反方向采取侧卧位,等到宫口开大6-9mm,且胎先露到达S+1后,指导产妇将膀胱排空,选择膀胱截石卧位,对其会阴部开展常规消毒处理,操作者站在产妇的右侧,以枕右后以及枕右横为例,于宫缩的间歇阶段伸入右手食指、中指到产妇阴道中,将食指的指端放在矢状缝的一侧,中指置于小卤处,宫缩来临时指导产妇用力屏气,同时将食指作为支点,慢慢对胎头进行旋转,以顺时针进行90°、45°旋转。对于枕左后以及枕左横的产妇,操作者将食指指端放在小卤一侧,中指放在矢状缝位置,将中指当作支点,以逆时针方向进行90°、45°旋转,在宫缩的间歇阶段听胎心音,后继续指导产妇往胎儿的背反方向取侧卧位,利用重力作用使胎背旋转。该方法能重复进行2-3次,等到宫缩2-3次之后感觉到胎头降低同时固定在枕前位提示成功。注意事项:改变体位时需有专人在一旁守护,持续做好产妇的胎心监护工作,存在胎心改变需及时停止操作,同时操作前指导产妇将膀胱排空,确保周围环境和用物安全,产妇产生疲劳需及时停止操作;严格把握手转胎头的指征,于宫缩间歇阶段开展,转位困难时禁止强制旋转;操作期间予以低流量给药,结合胎心变化、胎头位置和宫口的开大情况等合理选取分娩方式完成分娩;操作期间观察到脐带处在胎头侧方,需及时将操作停止,选择抬高臀部的方法同时立即转变成急诊剖宫产,以确保母婴安全;若操作期间产妇产生强烈腹痛或阴道大量流血,考虑可能有胎盘早剥情况存在,也需立即将操作停止。

1.3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产程耗时、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出现情况。(1)产程耗时:统计两组第1产程的活跃期耗时、第2产程耗时、第3产程耗时以及总产程耗时。(2)分娩方式:统计两组剖宫产、阴道助产以及顺产人数占比。(3)统计两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出现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经SPSS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代表,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代表,行t检验,将P<0.05作为评定存在差异的标准。

2 结果

2.1 产程耗时

观察组的第1产程活跃期、第2产程及总产程耗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3产程耗时相比无差异(P>0.05),详见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产程耗时相比结果(±s,h)

组别

例数

第1产程活跃期

第2产程

第3产程

总产程

观察组

80

4.15±0.45

0.88±0.20

0.15±0.04

8.10±1.75

对照组

80

6.58±0.56

1.60±0.45

0.16±0.03

11.24±2.35

t

-

30.254

13.077

1.789

9.585

P

-

0.001

0.001

0.076

0.001

2.2 分娩方式

观察组的剖宫产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顺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2所示:

表2 两组分娩方式相比结果(例,%)

组别

例数

剖宫产

顺产

观察组

80

6(7.50)

74(92.50)

对照组

80

48(60.00)

32(40.00)

χ2

-

49.308

P

-

0.001

2.3 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

观察组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3所示:

表3 两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出现相比结果(例,%)

组别

例数

产后出血

新生儿窒息

合计

观察组

80

0(0.00)

0(0.00)

0(0.00)

对照组

80

4(5.00)

4(5.00)

8(10.00)

χ2

-

-

-

8.421

P

-

-

-

0.004

3 讨论

枕横(后)位指的是胎头枕部朝往母亲骨盆侧方或者后方,持续枕横(后)位指的是临产之后经过充分试产,到分娩后期,不管胎头处于骨盆哪个平面,其枕部依旧处在母亲骨盆侧方或者后方,是头位难产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会对母婴产生严重影响,能导致继发宫缩乏力,延长产程,使剖宫产、产后出血率和围产儿死亡机率大大增加[4-5]。因此,做好头位异常的纠正工作是防止头位难产出现的首要措施。

徒手矫正指的是经徒手改变胎儿的异常头部位置以确保分娩顺利结束的方式,然而单纯徒手矫正虽能一定程度纠正头位异常,但效果不够理想,常常使产妇转变成剖宫产[6]。更改产妇体位是将重心改变的原理当作基础,经改变产妇体位以促使胎儿头部所处位置出现变化[7]。刘红慧[8]等发现,通过更改体位和徒手矫正能提升头位难产产妇的顺产率,加快其产程进展,确保母婴双方健康。杨梅[9]等发现,采取针对性体位加手法旋转胎位可减少剖宫产发生,提升复位率和分娩质量,使产程耗时明显缩短。本文结果发现:观察组的第1产程活跃期、第2产程及总产程耗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剖宫产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顺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这反映出更改体位和徒手旋转纠正胎位能减少产程耗时和剖宫产比例,提升顺产比例。当前较多产妇在平卧位下分娩,会影响胎儿旋转,若孕妇采取和胎儿背侧相反的方向在侧卧位下进行分娩,这时胎儿重心处于胎儿背侧,受羊水浮力以及胎儿重心影响,能促使胎儿背部转往母体的腹侧,将胎头枕部推往骨盆的前方,有助于胎头顺利完成俯屈和下降,促使胎儿头部通过最小径线(枕下前卤径)经骨盆完成顺产,进而加快产程进展,降低剖宫产比例[10-11]。观察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考虑原因是观察组在分娩期间胎头能顺利经过骨盆平面,减少挤压作用等导致的软产道损伤,进而减少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出现。操作期间需要严密观察产妇产程进展及宫缩状态,宫缩乏力会导致无法使胎头转动,需要在宫缩乏力时及时开展缩宫素静滴,维持宫缩合理,进而促进胎头旋转;手动转动胎头的时机较为重要,胎儿的头位内旋转是伴随胎头下降完成,若宫口的扩张程度<6cm,胎头处在下降的潜伏期,不是旋转的时机,同时宫口扩张较小会增加操作的难度,当宫口扩张到6-9cm时是合适的旋转时机,在旋转期间感觉到头盆紧贴较难转动时能略微往上推动胎头,等到感觉胎头比较松动时再开展旋转,旋转期间避免暴力操作,做好胎心变化监测[12]

总而言之,更改体位和徒手旋转纠正头位异常能有效减少剖宫产发生,缩短产妇的产程耗时,减少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出现,值得采用。但研究中依旧有需完善的地方,如选取的样本总数不多,样本全部是一家医院收入,且未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远期随访等,获得的结果有局限性,这些均需日后加以补充,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

参考文献
[1]朱晓红.镇痛分娩下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儿枕(横)后位的效果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9):37-38.

[2]师蔚.两指法转胎头对持续性枕后位产妇生命体征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J].青岛医药卫生,2020,52(5):329-331.

[3]赵贵,汪立.自由体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在枕横和枕后位孕妇第二产程中的应用效果[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8):1116-1118.

[4]曾暖诗,金细强,王兴和.用外倒转术纠正单胎臀位妊娠产妇胎位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21,19(7):66-67.

[5]张现蕾.镇痛分娩徒手旋转胎头对胎儿枕后位矫正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8):14-16.

[6]周筱鑫,张茜.外倒转术纠正单胎臀位妊娠产妇胎位的应用价值评价[J].系统医学,2022,7(9):171-174.

[7]胡美仙.用改变体位法纠正产妇胎头位置异常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97-98.

[8]刘红慧,周楚敏,林春意.自由体位在胎头位置异常产妇产程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2):110-112.

[9]杨梅,郑岚琳,何辉嫒,等.体位改变配合手转胎头术纠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2):98-100.

[10]李妮,李海峡,王咏梅.体位管理联合徒手矫正在头位难产孕妇分娩方式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10):1578-1579.

[11]梁慧叶.徒手旋转胎头对持续性枕后位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0,30(4):57-58.

[12]廖大隆,谭燕盈,伍思权,等.采用侧俯卧体位纠正胎头位置异常提高自然分娩率评价[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12):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