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效果评价

代娥,杨会仙

丘北县人民医院儿科 云南 丘北 663200

摘要:目的:本文将着重分析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的实验分析。方法:本文将直接回顾我院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入院的儿科100名患儿,共分为对照组、对照组,每组为50人,文章中将主要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对比;分析患者家属护理措施及情感焦虑现状、满意度等。结果:本次实验证实观察组所获得的评价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已经达到了本次实验所要求的目的与意义。结论:此次实验也证明了风险防范式护理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是非常值得推广和使用的。

关键词:儿科护理管理;风险防范措施;护理质量

引言:众所周知,儿童在很多方面能力并不如成年人,常会因为岁月比较小缘故无法配合医生进行正常治疗,再加上一部分护理人员没有带小孩治病经验,而导致他们无法为儿童更好的进行治病,同时也因为忽视了护理对治病的影响继而导致护理风险发生。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势必就会对接下来的治病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果存在护理人员因疏忽细节,更会导致医疗事故出现而引发巨大的纠纷。因此,在现实中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关于儿科护理工作当中。尤其是应切实的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护理防范,宜采用合理的方法来做好患儿的治病护理工作,这样才能更有助于帮助患儿治病取得更大的治疗效果。目前,采购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才能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同时提高患儿治病安全性。本文探讨了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这一问题,将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在文章的最后将总结出一套可行的实施方案。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了更好的进行实验对比和评价,文章将主要回顾我院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入院的儿科100名患儿,此次实验将有目的性的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对照组,每一组为50人,两组患儿均符合本次实验的全部要求,同时并无特大、重大疾病历史,因此,两组患儿符合本次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

1.2方法

本次研究将主要采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实验,最终的实验目的就是区分两组实验的最终结果,当<0.05的时候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研究过程中就发现因为一部分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经验缺乏、实践操作技术不足等,而导致这部分护理人员在护理患儿的时候存在着一定问题,由此必须引起足够的关注和注意。其中,护理人员对对照组主要采用传统的一般性护理方法。观察组主要采用了具有一定的防风险的护理方法,其中具体的措施如下文所述。

①风险识别。为了更好的分析观察组患儿的患病情况,由医生牵头带领全体实验护理人员对患儿的基本资料进行筛选分析,主要是检查患儿的具体的患病的情况,然后在评价不同患儿的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着的各类风险性因素出现。一方面,医生负责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综合专业技能、素养以及护理知识培训工作;一方面,医生对护理不同环节进行实训,同时由医生负责对他们进行实时监督,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综合技能。最后根据观察组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和方案。

②风险护理措施。为了更好的开展此次实验,以及确保观察组患儿护理工作能有条不紊的开展下去,第一步便是要求护理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基本原则,尤其是切不可马虎了事,要注意护理过程中每一个不同细节,要将护理工作细心做到位,务必保障患儿的人身安全。护理人员也要与家属进行密切的沟通、交流,帮助家长提高儿童的家庭护理技巧、方法,为更好配合治病做好更多的准备,具体包括如下。

1.护理人员向患儿家长关注与治病相关的护理方法和技巧,同事向家长灌输家庭护理的技巧;患儿治病过程中的饮食禁忌,如:避免吃油煎炸等食物,切实做好这些措施;遵守住院期间的各项规章制度与相关的治疗事项,如此便可以让家长能及时的掌握患儿的生活规律、运动规律,能配合医务人员参与到为孩子治病当中,这样才能将护理风险降至最低,杜绝各种医疗事故的出现;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应加强病房巡查,每日、中、晚都要了解患儿的治病情况,并及时发现有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出现,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当中。

1.3评价指标

本次实验的评价指标是以此次护理实验所得最终评价作为标准,评价的各个项目包括了:护理质量、家属焦虑状态、满意度、并发症等。每一项评价项目的分数为一百分。家属焦虑状态主要是采用了焦虑自评量进行对比评价,如果实验项目组的一个指标分数比较高,那么就表明家长的焦虑感就显得越加严重。护理满意度则采用了十分制,如果满意度分数越高就表明其的满意度就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采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6.0,针对两组患儿分数进行合理性评价,采用了t作为了检验工具,如果当P<0.05的时候,那么就表明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2.1 护理质量评分

在经过此次护理时间之后发现,观察组所获得的的评分远优于对照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存在比较明显的优势,统计学具有较高意义。具体实验所得数据参考表1。

表1 观察组、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

  组别

治疗护理质量

心理护理质量

生活护理质量

健康教育

对照组

92.2±3.3

90.0±3.2

87.2±5.8

83.4±2.4

观察组

98.4±1.5

96.8±2.1

97.8±3.1

96.9±1.8

t

-14.17

-14.95

-13.79

-37.64

2.2 对比分析

通过上述对比分析后不难看出,观察组、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在治疗护理、心理护理质量、心理护理质量、生活护理、健康教育所得数据优于对照组,这表明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明显提高护理具体效果和质量。

3 讨论

本文主要针对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管理中的应用,在此次实验当中,可以看到所组所得质量评分远远优于对照组,这反映出该方法适用于护理大多数儿童,不管是心理护理质量还是生活质量护理或者健康教育评分都要优于对照组。因此,能够降低护理人员在护理儿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比如生活质量降低等。通过此次实验对照分析可见影响护理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下述几点原因。

第一、护理管理质量。众所周知,医院的护理管理制度如果不够健全或者完善,那么就很难起到管理的作用。这显然也充分说明,医院内部的护理管理制度缺乏人性化,设置不够健全,那么就会影响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影响到护理质量,这势必会造成护理风险出现比较容易引发医疗方面的纠纷事件产生。

第二、自身专业能力比较低,目前有一些护理人员,因为自身的专业技能不够过硬,也因为自身缺乏了经验,对护理认识不到位,导致他们不能够准确的判断患儿的病情。因此造成她们在护理的过程中产生失误,比如:输液不规范或者是配药配量不足,继而造成十分严重恶劣的医疗事故发生。在此次研究过程中,就发现对照组护理人员在护理患儿的过程中出现了输液不规范行为,无法准确找到静脉的,还有患儿不慎跌下床一次。而在观察一组,这类问题从来都没有发生过。

第三、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比较差,由于一部分护理人员每天都处于一种高压的工作状态,因此情绪会因工作压力过大而变得比较容易爆发,在面对患者家属询问的情况下,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脾气,甚至会出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情绪,继而导致患者家属投诉。

第三、责任意识比较低,在现实的护理过程中,一个护士经常需要照顾多位患儿,因此工作比较忙碌难得有时间休息,还有一部分护士为了减轻工作量,就会出现偷懒的现象,不能定时的去做好病房巡视与检查工作,不能全心全意的去工作出现,既然引发了患者家属的不满和投诉。对比两组家属焦虑评分情况来看,观察组要远远高于对照组,这说明了对对照组患儿家属焦虑感较强。造成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因为观察组的护理人员会精心的帮人做好护理工作,同时也会与患儿家属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从而减轻了她们的焦虑感。

在此次研究中也证实了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对整个护理工作开展是非常有利的,同时还能大幅度降低各种经济成本和人力成本等。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是具有很高的推广实践价值,不管是从护理成本还是护理资料及服务等来看都是如此。但是从患者角度而言,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可以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同时还能减轻对治疗的恐惧和压力,患者更有信心的去治病,这也符合患者对治病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 颜丙霞. 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19(14),:95-96

[2] 李倩芸. 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基层医学论坛, 2021,15(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