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李彦双

邢台市第九医院   河北  邢台  055250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提出相应预防措施,预防患儿病情进展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方法:选取我院近1年(2020年8月-2021年9月)收治的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者90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两组,其中普通组45例,难治组45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发热峰值、平均发热间隔、住院时间及发热伴随症状占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大叶性肺炎占比、支气管肺炎占比、胸腔积液占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年龄、间质性肺炎占比中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越长,且伴有各种并发症时,考虑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可能性越大。在临床中确诊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需全面了解患儿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合并各种伴随症状的情况,才能避免患儿发展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关键词】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

临床上,难治性的支原体肺炎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在治疗好转支原体肺炎之后,很可能再次感染到肺炎支原体,而出现反复性的、刺激性的干性咳嗽[1]。对此尽早识别疾病,把握适当机会进行合理治疗,对尽早控制病情,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对此我们选取这类患儿临床资料,分析了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研究资料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我院近1年收治的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两组。其中45例普通组患儿(男22例,女23例)年龄在1-6岁(平均3.54±0.18岁)。45例难治组患儿(男17例,女28例)年龄在1-6岁(平均3.56±0.17岁)。上述病例资料比较均衡性良好(P>0.05) ,有可比性。

1.2方法

收集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同时记录两组影像学检查结果,以此分析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版本)分析数据。

  1. 结果

2.1相关因素分析

2.1.1临床资料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普通组和难治组患儿临床资料中年龄分别为(5.78±3.06)岁、(7.01±2.96)岁,发热持续时间分别为(7.90±3.12)d、(12.94±4.63)d,发热峰值分别为(39.19±0.65)、(39.83±0.58),平均发热间隔分别为(9.40±5.51)h、(4.98±2.86)h,住院时间分别为(8.71±2.26)d、(13.71±5.98)d,发热伴随症状占比20.00%(9/45)、53.33%(24/45)。其中t值==1.938、6.056、4.928、4.776、5.247,X2值=34.392,P值=0.056、0.001、0.001、0.001、0.001、0.001。可知,两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发热峰值、平均发热间隔、住院时间、发热伴随症状占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

2.1.2像学检查结果分析 在影像学检查结果中普通组和难治组患儿大叶性肺炎分别为23例(51.11)、39例(86.67),间质性肺炎分别为6例(13.33)、5例(11.11),支气管肺炎分别为15例(33.33)、2例(4.44),胸腔积液分别为3例(6.67)、25例(55.56)。其中X2值=79.699、0.110、20.176、68.037,P值=0.001、0.740、0.001、0.001。可知,两组患儿大叶性肺炎占比、支气管肺炎占比、胸腔积液占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

  1. 讨论

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机制为病原对呼吸道上皮的直接损伤及免疫损伤两部分。临床上对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定义为经正规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7天以上,仍不好转的。

本研究通过对比肺炎支原体患儿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发现,后者具有热峰高、肺部感染重且并发症多的临床特点[2]。随着病症的进展,患儿合并发热伴随症状越多,治疗难度增大,导致病程迁延不愈。本研究分析可知,发热持续时间、发热峰值、平均发热间隔、住院时间、合并发热伴随症状均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3]。考虑患儿特殊性,自身体质较弱,对支原体感染的反应强烈,会出现长持续发热状态。同时本研究中,难治组患儿影像学存在大片高密度肺实质变、胸腔积液等免疫应答反应,且反应较强烈,表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与免疫应答正相关。由于炎症没有控制住所以会出现体温的波动并反复发烧,所以其发热间隔短。当体温较高且持续升高超过38.5℃,应采用对症治疗合并治疗为主,使用退热剂。一般来说,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表现也为咳嗽,发热等,刺激性咳嗽,而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除严重肺部病变外,还合并肺外多系统并发症。另外,部分患者病变初期无呼吸道症状,而是以其他系统的症状起病,所以早期易误诊。故而,给予患儿有效的动态诊断,结合病情特点及诱发因素,稳定病情,对促进其身心健康及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另外,本研究作为回顾性研究,可能存在一些选择偏差。同时本研究对象例数较少,选择的患者类型较单一,所确定变量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还需今后扩大患者例数,增加研究范围。

综上所述,确诊肺炎支原体患儿中,应注意患儿发热时间、发热间隔、合并发热伴随症状及住院时间,避免病情进展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参考文献】

[1]韩茜, 蒋凯旋, 王燕侠,等. 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1,21(10):1168-1173.

[2]邢天宇.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J]. 黑龙江科学, 2021, 12(22):72-73.

[3]方晓丹, 王爱珍, 王有成.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21,36(6):1368-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