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传染病监测管理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分析传染病监测管理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临床价值

熊静 

威远县人民医院  四川 内江 642450

【摘要】目的研究将传染病监测用于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现以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未开展疫情监测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情况作为对照,分析该时段内的传染病报告情况,并于2019年1月-2021年12月,开展针对性、全面性疫情监测,分析开展疫情监测前后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效果。结果:开展传染病监测后的传染病总报告率显著高于开展前,P<0.05。结论:传染病监测更及时、有效的监测出传染病发生情况,以便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避免传染病的进一步扩散,强化预防控制效果,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传染病监测;传染病;预防控制;临床价值

传染病监测是预防与控制各类传染病的重要措施,目的是通过长期监测、相关资料收集以及分析动态分布等手段,及时反馈传染病的有关信息,提前制定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措施,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1]。我国大范围内构建了规模较大的传染病监测体系,且证实其在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中均发挥出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可以对各类传染病疫情开展实时的监控与跟踪,以确保疫情实际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从根本上强化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效果[2]。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传染病监测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由我院预防保健科于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全院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采用相关监测系统进行详细的数据记录与分类归纳后,对传染病各个时间段的报告数量等进行统计,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的传染病发生情况作为对照,分析传染病监测应用后,我院的传染病监测情况,分析传染病监测在传染预防控制中的效果。

1.2方法

现以肺结核、流感、手足口等多种传染病为例,主要采用特定的方式、途径,对院内各类传染性疾病的疫情状态进行监测,以此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再以常规或者是特殊形式,进行全方位的数据信息调查、收集、考核以及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制定出针对性的传染病预防控制计划。严格使用监测报表、患者登记卡,并依据现实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核对,每年对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于规定时间,将总结数据上报到相关部门。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转诊、管理等情况进行监测,并依据需求进行专项调查,分析患者实际的诊疗过程。调查院内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与态度,要求医护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依据患者的生理、心理等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治疗措施,从根本上强化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效果。

1.3观察指标

(1)统计传染病监测工作前后的传染病报告数量,以逐年对比的方式明确传染病监测是否能够提升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效果。(2)统计不同时间段的传染病发生类型与数量,主要包括肺结核、流感、手足口病等。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纳入至SPSS22.0统计软件中处理,以“[例(%)]”代表计数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χ2”检验数据差异;以“()”代表计量数据,以“t”检验数据差异,P<0.05,代表有意义。

  1. 结果

2.1比较传染病监测实施前后的报告数量

2016-2018年开展传染病监测前,我院传染病总报告数量为3359例,其中2016年、2017年、2018年传染病报告数量分别为953例、997例、1409例;而2019年-2021年开展传染病监测后,传染病总报告数量为3492例,其中2019年、2020年、2021年传染病报告数量分别为1209例、986例、1297例;开展传染病监测后的传染病总报告率明显提升,P<0.05。

表1 比较传染病监测实施前后的报告数量(例/%)

组别

总例数

2016

2017

2018

传染病监测前(2016年-2018年)

3359

953(28.37)

997(29.68)

1409(41.95)

2019

2020

2021

传染病监测后(2019年-2021年)

3492

1209(34.62)

986(28.24)

1297(37.14)

2.2比较传染病监测前后不同传染病类型的报告率

从2016年-2018年的传染病报告中可以看出,3359例传染病报告中,手足口病840例(25.01%),肺结核623例(18.54%),梅毒596例(17.74%),肝炎356例(10.59%),HIV201例(5.98%),感染性腹泻37例(5.53%),流感3例(0.09%),其他传染病共703例(20.93%);从2019年-2021年的传染病报告中可以看出,3492例传染病报告中,手足口病366例(10.48%),肺结核1154例(33.05%),梅毒801例(22.94%),肝炎345例(9.88%),HIV171例(4.89%),感染性腹泻52例(1.49%),流感297例(8.51%),其他传染病共306例(8.76%);对比结果可知,2019年-2021年,肺结核、梅毒、流感以及感染性腹泻报告率高于2016-2018年,而手足口病、艾滋病以及其他传染病报告率则有所下降,

P<0.05。

  1. 讨论

传染病监测目前已经成为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此监测体系主要通过对环境的调查、人群血清学检验、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症状分析等多项数据资料进行整合分析,从而预测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流行的规律等,以便及时制定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方案,避免更多人群感染疾病[3]。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主要借助于技术手段实现持续的更新和完善,以此把握传染病实时的发展与分布情况,从而采用针对性的控制对策,主要目的是避免传染病在全社会内的广泛流行,保护人民健康与生命安全,让社会可以稳定的发展[4]。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开展传染病监测后的传染病总报告率显著高于开展前,P<0.05,但2019-2021年的手足口病、艾滋病以及其他传染病报告率则有所下降,表明传染病监测工作在很多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中均起到有效的预防控制作用,主要原因是监测工作使得相关部门可以更及时的掌握传染病的疫情和发展趋势,从而为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以便开展下一步的防控干预措施,避免传染病的大范围传播[5]

综上所述,传染病监测是加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效果的有效途径,可有效降低传染病的发生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熊姿,白丽琼,谢赐福,等.基于传染病监测系统的肺结核疫情和流行特征[J].实用预防医学,2022,29(06):698-702.

[2]郝爱华,万东华,陈楚天,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职责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2,38(02):146-151.

[3]周李承,文哲,罗伟权,等.建立全球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及应对的3M-SPR系统防范和应对国门生物安全风险研究[J].口岸卫生控制,2021,26(05):27-30+34.

[4]张枫艳.公共卫生监测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1):1603-1604.

[5]罗力,白鸽,戴瑞明,等.政府对传染病预防控制和救治工作关注度的周期性变化[J].中国卫生资源,2020,23(04):317-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