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近视眼成因及预防教育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中小学生近视眼成因及预防教育策略探究

李云

丘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  文山  663200

摘要:在社会迅速发展的影响下,学生学习环境不断优化。然而现阶段学生近视逐渐趋于低龄化发展,中小学生的视力问题日益严峻,视力问题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而应及时实施预防措施。本文分析了中小学生近视眼成因,并提出了中小学生近视眼预防教育策略。

关键词:近视眼;预防教育;中小学生

引言:中小学是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诸多因素都会对中小学生视力产生影响,若未能及时且有效地进行预防,会造成学生存在近视情况。因而应提高对近视眼问题的重视程度,根据其成因,并结合实际情况,探究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教育策略,确保中小学生具备良好视力。

一、中小学生近视眼成因

诸多因素都会导致中小学生患上近视眼,如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用眼习惯、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

(一)遗传因素

根据相关研究可知,近视眼也会受到遗传因素影响。如果父母都有着比较严重的近视程度,遗传给孩子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倘若学生父母都是高度近视,该学生患上近视眼几率较高,应及时展开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生活习惯

饮食习惯以及营养搭配缺少合理性都会导致中小学生体内缺少微量元素,增加其近视以及眼疾的可能性。若学生蛋白质与维生素的摄入量不足,会对眼部发育造成影响[1]。如果学生食用过多糖分和脂肪,对严重影响眼部健康。除此之外,发生近视眼也与睡眠息息相关,倘若中小学生长期缺少充足睡眠,会导致全身植物神经的功能发生紊乱,进而对眼睛局部交感以及副交感神经造成影响,干扰眼睫状肌正常的调节功能,进而引发近视眼。

(三)用眼习惯

不良的用眼习惯是诱发学生近视眼的直接因素之一,如在读书写字的过程中学生未运用正确的姿势;缺少缓解视疲劳的方法与习惯以及经常熬夜等。在特殊情况之下,也会导致学生在短时间内视力严重下降,如用脏手进行揉眼,因细菌侵蚀导致眼部疾病的发生,对视力产生严重影响。

除此之外,对于用眼习惯之中,最容易引发近视眼的因素为过度用眼。在社会科技迅速发展的影响下,诸多科技设备如手机、电脑等进入了人们日常生活,就容易导致中小学生沉迷手机、电脑的情况,学生长期观看手机电脑,会使得眼睛发胀、干涩以及疲劳等,严重影响眼部健康。过重的课业负担也会导致学生用眼过度,甚至会存在学生熬夜做作业的情况,进而增加学生近视眼的可能性[2]

(四)环境因素

部分学校在学生桌椅配置方面未能注重合理性,如椅子过高,进而会增加学生存在含胸驼背的可能性;又如桌子过高,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眼睛与桌面过近的情况。在中小学之中,学生桌椅配置大多数均为统一标准,并没有根据学生年级对桌椅高度进行调整,使得学生会运用自己舒适的姿势进行学习,进而不利于正确读写姿势的养成。部分家长在对学生学习环境设计的过程中,也未能全面考虑环境对学生视力的影响,进而导致存在一些问题。如台灯亮度不适宜,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学生视力。

(五)社会因素

首先,对于视力问题的关注程度仍有待提高,部分家长未能对学生视力进行及时检查,直到学生视力出现问题才进行相关检查,并且家长以及学校未能注重预防工作。其次,学生存在视力下降的情况,部分家长未能及时带学生去医院进行检查,未能对近视成因加以分析,而是直接带学生去眼镜店进行配眼镜。然而一些眼镜店视力检测水平低下、眼镜质量相对较差,佩戴之后反而会加重近视眼问题。此外,因佩戴眼镜会给生活造成一定不便,部分家长尝试恢复视力的方法,但相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甚至会给学生视力带来负面影响。

二、中小学生近视眼预防教育策略

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探究出科学合理的策略加强中小学近视眼的预防教育,还应强化健康教育,加强正确读写姿势的培养,完善环境设施,培养护眼习惯以及加强家校合作,进而确保学生视力健康。

(一)强化健康教育

目前大多数学生对眼睛健康的关注程度较低,未能正确认识近视眼的危害,家长以及教师运用了诸多预防措施,也难以改善学生不良习惯[3]。因而应从根本出发,强化健康教育,促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保护视力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教师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对近视眼相关内容进行讲解,以学生实际理解能力为基础,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讲解。在组织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活动的趣味性,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与吸收。如运用电脑软件以及眼睛模型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通过电脑对近视眼看到事物的具体情况进行模拟等。

(二)加强正确读写姿势的培养

读写姿势的正确性与科学性,能够有效预防学生近视,因而应加强调整以及指导学生读写姿势,避免学生眼睛与书本课桌的距离过近,影响视力健康。在学生接触读写的时候,教师应对学生读写习惯加以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发现学生读写姿势的正确性与规范性有待改善,应及时提醒并给予正确的指导意见。

(三)完善环境设施

学校以及教师应加强对环境设施的重视程度,并对其加以控制以及干预。比如,可以根据学生年纪配置适宜高度的桌椅。现阶段多媒体教学被广泛应用于各科教学之中,并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合理把控,严禁让学生长时间观看多媒体屏幕,进而减少多媒体屏幕对学生视力带来的损伤。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转移视线或者运用恰当的方法缓解视疲劳。教师也应将多媒体屏幕调至恰当的亮度,也可以运用护眼模式展开教学。对于家庭方面,家长也应确保桌椅布置、照明设施具备合理性,学生长时间学习应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远眺等方式缓解视疲劳

[4]

(四)培养护眼习惯

护眼习惯对于预防近视眼有着重要的价值,因而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护眼习惯的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确保学生合理饮食,还应注重学生睡眠习惯的养成。饮食方面,应加强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家长应加强对学生挑食习惯的纠正,培养其多吃粗粮、水果以及蔬菜的良好习惯。睡眠方面,家长应对学生作息情况加以监督,防止学生熬夜;随着双减政策提出与推广,教师更应将学生作业数量减少,确保作业质量,避免存在学生熬夜做作业的情况。除此之外,还应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使其具备强健体魄与良好身体素质。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应及时做眼保健操,预防近视。

(五)加强家校合作

应加强家校合作,实现全员协助预防中小学生近视。教师可以运用微信群、家长会等方法,向家长传播护眼知识与方法。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视力检查活动,家长也应不定期带着学生去检查视力情况,进而及时发现学生视力问题。若学生存在视力下降的情况,家长应及时带学生去正规医院检查,并对诱因进行分析总结,采用有效可行的预防与恢复措施。

结束语:总而言之,现阶段学生存在近视的情况不断增加,近视眼不仅会对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产生影响,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还会对其未来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因而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等都应提高对中小学生近视眼问题的重视程度,并运用恰当的策略加以预防,减少近视眼发生的可能性,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向聪.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的促进作用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7):134-135.

[2]覃子汐,罗家有,李雄伟等.中小学生用眼行为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21,37(05):774-779.

[3]赵楷桃.新时代中小学生近视眼预防和保健工作探索[J].当代家庭教育,2021(13):23-24.

[4]王晓婕,李静.义务教育中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2):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