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背景下农耕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3
/ 2

“文化自信”背景下农耕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探析

                  ,黄婷   ,张杰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民族、国家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可,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基石,而农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是党和国家赋予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大使命,中华农耕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对高职院校实现社会职能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中华农耕文化在高职院校课程中融入不足,青年学生缺乏对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的问题亟待解决。对此,要深入挖掘中华农耕文化的现代价值,发挥高职院校作为传承中华优秀农耕文化阵地的作用,找准其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着力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作用,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创新思维及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自信 ;农耕文化;高职思政教育;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而中华文化、中华精神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中国农耕文化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社会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它贯穿传统文化产生发展始终。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农耕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性。高职院校作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弘扬传承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重要使命,怎样将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融入高职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目前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中华农耕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育人先育德,“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结合新时代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发展,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育人。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思想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多元化、良莠并存的样态,对高职院校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探索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教育中,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年学生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职业使命感都有重要意义。

二、农耕文化和高职院校的契入点

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组成部分。以渔樵耕读为代表的中华农耕文明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产生活的实践总结,是华夏儿女以不同形式延续下来的精华浓缩并传承至今的一种文化形态,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理念已广播人心,所体现的哲学精髓正是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资源。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虽历经艰难却绵延不绝,我国古代先民,奇妙的设想和巧夺天工的技术令人叹为观止,所创造的曲辕犁、耧车等耕作工具,无不向我们展示古人智慧的强大,让我们为中华农业文明的灿烂辉煌而赞叹不已。“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农耕文化所体现的人们勤劳,遵天时、地利,求人和的优良品质,铸造了几千年农耕的人文,也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基石。

高职院校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一定高等教育知识专业技能技术知识的应用型、实践性人才。这就需要学生具备精益求精、艰苦奋斗的农耕文化精神,学习

古代先民的巧夺天工的制造技艺,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弘扬和传承农耕文化,才能育出文化自信的沃土。对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创新思维及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文化自信背景下农耕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策略

(一)营造中华优秀农耕文化校园环境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要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方针,在“大思政”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就要不断丰富思政教育载体,要以校园文化、网络媒体等多种教育方式育人。将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蓝图,要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流行元素等,对农耕文化推陈出新,提炼精髓,如校园中摆放农耕器具、代表人物等模型雕像,创设具有农耕文化、工匠精神的人文环境,向青年学生展现先民的伟大智慧,利用实物载体,也能让青年学生在校园学习中,感受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伟大智慧,让学生们时刻浸润在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文化氛围中,逐渐让农耕文化精神嵌入心里。

(二)营造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网络教育环境

新媒体时代,网络是当下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网络媒体对青年学生思想的影响具有潜默移化的重要作用,是新时代,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

善于利用新媒体等技术手段,挖掘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元素,通过短视频、动画、VR展馆参观等形式,吸引青年学生注意力,快速和学生产生共鸣,以达到弘扬农耕文化的作用。通过新媒体,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中华优秀农耕文化思政教育资源,释放了教育活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这不仅是适应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的需要,也是提升中华优秀农耕文化教育工作的需要。

(三)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进课堂

课堂教学是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式,要将优秀农耕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教育,首先就要调整教学目标,将弘扬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增强青年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放在重要位置,加入思政考核评价,积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元素,寻求

农耕文化与课程知识点的映射点,提炼中华优秀农耕文化技术方法、典型人物事迹、农业器具、作品等案例,与现有知识内容相结合,通过了解农耕的历史与文化,培养高职青年学生知农、爱农、学农并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进一步培养青年学生艰苦奋斗、精耕细作、勇于创新的思想意识,增强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劳动的朴实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举止、思想品质,以实现知识传授,素质培养和锻炼能力的统一。

(四)实践中深刻感受中华优秀农耕文化

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在于先民的不断实践,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园内广泛开展中华优秀农耕文化与技能技术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如农耕技能文化周、农业科普展览、农耕文化节等实践活动,并将其作为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内容。在高职的实训课程教学当中,农业相关专业可将农耕文化的农耕器具、古代农耕实践经验等内容融入实训项目内容,让青年学生亲身参与农业相关的活动,切实感受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智慧和先民艰苦奋斗的精神,实践教育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影响是深刻和持久的。

[1] 郑海平.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J]. 青春岁月, 2017(9):2.

[2] 韩文乾.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5(3):4.

[3] 吕子泉.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素质教育[J]. 现代教育, 2003(12):1.

[4] 邹伟建. 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构建高职德育新模式[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 000(014):82-83.

黄婷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实习研究员  农业资源利用 695579466@qq.com 

张杰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助教  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