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9
/ 2

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分析

蔡菁榕

安徽地源不动产咨询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合肥 230031

摘要:现如今,需提高土地管理有效性,及时应对土地资源紧张局面,通过实行科学可行措施,利用少量土地资源,创造较大的价值,促进土地利用升级,逐步完成从定量向定性转变,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形势下,需利用土地资源管理,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利用措施和形式上的优化,让土地物尽其用,避免浪费,符合经济发展要求。

关键词: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转型方法;

1相关概念解读

1.1土地利用转型综述

土地利用转型是复杂的概念,涉及因素较多。在现实经济社会,为了实现某些目标,常常以特定形式使用土地,在一定区域内长时间从事商业活动。研究发现,土地使用的转型存在多种影响因素,其基础是经济向使用方式转变。实践中,土地利用的目的较明确,即通过土地利用客观改善自然环境,实现生态环境平衡。我国的传统做法是通过土地利用综合情况来评估环境,在此基础上,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态化土地利用模式。总结多年经验发现,土地利用十分烦琐,问题相对复杂。在不同的条件下,需要积极构建土地改造模式,在正式实施规划前,完成对土地利用的评估。在此项工作中,可耕地面积的安全极为关键,属于重要保障,也是土地利用基本准则,不容忽视。同时,还要打好土地养护和合理管理的现实基础,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为确保一致性,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立足于经济发展,制定长远、可行计划。

1.2土地资源管理综述

土地资源管理,核心理念是在某些条件下,实现土地的使用管理,土地管理在具体实施阶段,利用了法律、行政等可行性方案,全方位保障了资源使用效率。现实表明,为改善土地资源管理,需要持续完善集约土地保有制度,有效推行保护农田和征用土地等措施,促使土地使用效率得到实质性增长。想要实现以上目标,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需要落实好以下两点内容:其一,健全管理制度。从现实工作中了解到,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意义非凡,其开展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在此基础上,确保土地资源管理发挥最佳效用,在相关制度的约束下,朝着可控方向发展,确保土地利用率以最快速度增长,满足利益最大化要求。其二,实现政策的支持。想要确保土地管理的成果,就要加强政策扶持,夯实管理工作的基础,在一定的政策支持下确保管理水平提升。

2农村土地利用转型及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农村耕地质量日益下降

我国耕地质量日益下降,主要是因为资源的利用存在问题。过度使用农药的,导致农作物无法生长。我国很多耕地都是坡耕地。这样的耕地很难进行农作物的种植,而且还会破坏绿色植物。

2.2思想观念落后

因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地方政府对土地管理情况的检查不足,没有根据国家规定进行土地管理.还有一些土地面积比较大,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开发商以建设新农村为由占用土地,减少耕地面积。

2.3基层干部审批不严

乡镇干部的管理不够科学,对保护耕地等认识有所不足,土地管理机制也不够健全,很多农村的宅基地面积的没有数清,而农田保护违建等相关问题仍然存在,这对当地发展经济会产生一定的阻碍。

3土地管理和利用转型的有关策略

3.1健全政策保护

所谓的政策保护,主要指退耕还林以及对现有耕地的保护。研究发现,资源长期过度开发,势必会加剧风沙和土壤侵蚀,破坏环境。除此之外,受到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势必会减少可耕地面积,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为了土地资源开发满足可持续要求,归还农业用地的政策正稳步推行,农业用地重新安置成为新时期的使命,森林保护政策的落实,为土地资源可持续营造了条件。实践证明,可持续森林管理意义非凡,为土地资源管理高质量推进提供了契机。

3.2资源管理的长期规划

在具体工作中,一方面要灵活运用土地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土地开发和使用水平。在土地转让进程中,土地资源管理者所拥有的权利,在法律上应有体现和得到保障。与此同时,在土地使用阶段,克服许多限制因素,确保土地所有权行使。土地是农业力量的核心,其地位不容小觑,从社会角度看,社会想要安定,确保粮食生产是关键。因此在现实工作中,需要制定具体政策,全面推行农业用地保护,使其得到高效利用,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3.3土地结构调整

在土地结构调整方面,需要尊重核心原则,那就是保证农民利益,在现实工作中,要从农民实际出发,保护农民的利益,将农民利益作为采用新土地管理形式的科学依据和先决条件。在具体工作中,土地管理部门政策推行需要有农民的配合,在此前提下,开发和利用土地,确保资源利用率。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对土地价值的挖掘需要依靠农民来进行,土地的直接使用者是主要驱动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工作中,必须积极动员农民,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确保质量和效率的达成。在土地改革进程中,土地资源使用需保证最佳状态,通过土地结构调整,确保土地价值充分呈现。在此期间采用的土地整治技术有:其一,农用地整合技术。在现实工作中,生产空间属于资源载体,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构建生产空间的规模化以及高度匹配的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目标达成的重要手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此期间工作包括对农村耕地、园林以及相关配套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了强化土地整治效果,提高资源利用率,农用地整合技术需要遵循科学原则,具体实施手段有:首先,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综合分析种植传统等因素,在此前提下发展特色产业。这是新时期农业发展重点内容,需要高度重视。其次,劳动力水平应考虑到位,通过分析经济发展真实能力和科技文化水平,对核心生产因素情况作出判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土地资源浪费。最后,把特色农业看作是产业发展导向,统筹农业发挥资源,制定农业发展规划,例如:农田水利工程等。取缔传统的生产方式后,向高效集中方式转变,借助科学手段为农民增加收入,助力农村经济增长。其二,建设用地盘活技术。首先,按照农民的个人意愿完成用地规划,确保灵活用地,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保障资源利用效率。其次,依照实际的建房需求,在法规允许范围内,统筹城乡发展用地,实现均衡发展。最后,注重乡土特色,借助强制化手段,整治村落环境,在农村发展中,灌输环保理念,打造文明乡村。为了提升生活品质,完善配套设施,积极搭建农村生态网络,合理保护原有乡土特色。在保护土地资源基础上,科学规划建设用地,既要发挥出空间建设的功能性,又要彰显出土地价值。

3.4重视生态建设

土地资源需确保多样性,掌握多种多样的地区特征。从现状了解到,近年来,气候和人为的影响加重了土壤侵蚀程度,许多地区荒漠化严重,土地资源价值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积极完成生态建设,弱化土地侵蚀程度。例如:风力稳定战略,就是可行措施,具体包括牧场种植以及植树造林等。在现行工作中,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特点是增加土地资源价值,使土地资源财富叠加,改善现有生态系统。

4结论

综上所述,在经济的牵引下,我国土地利用转型登上了新台阶,土地资源管理工作顺利拉开序幕,相关工作的开展,促使积极影响产生。但目前来看,具体工作落实期间还存在许多问题,基于此,在今后工作中,需要确保规章制度以及保障性条例的健全,强化人员责任意识,为土地资源管理夯实基础,发挥城市建设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峥嵘,吕振华.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方法探讨[J].农家参谋,2021(13):97-98.

[2]龙双全.关于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的对策思考[J].中华建设,2021(6):44-45.

[3]王惠存.论县级及以下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的主要对策措施[J].现代农业,2020(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