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质检测质量控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煤质检测质量控制研究

马公信

国家能源乌海能源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中心 内蒙古乌海市 016000

摘要:实验室检测环节是制样和化验两大过程,为了接近真实值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应该从上述两大过程上科学有效控制。影响因素很多,无论主次、大小,无论是客观的、人为的,应该尽一切办法去避免。只有在过程上严格控制,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希望对煤质检测实验室管理有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煤质检测;质量控制;误差分析;准确度;精密度核验

1煤质检测项目内容

1.1制样

制样是使原来煤样达到分析或者实验状态的过程。包括破碎、混合、缩分(有时还包括筛分)和空气干燥等操作。通过规范性的制备程序,使获得的分析煤样能够代表原来煤样(实验室收到的煤样)。制样基本要求,煤样无偏倚的被制备,其特性不发生变化,不被污染。经过实际经验总结,制样过程最易出现水分损失、过筛率不达标,空气干燥欠缺或者空气干燥过度,未能实现煤与实验区域空气达到接近平衡时所处的状态(即空气干燥状态)。因此,制备的煤样是否均匀,是否空气干燥状态(试样在大气中连续暴露1h,其质量变化在0.1%以内),是后续化验结果是否准确的关键性基础,类似房子的地基。此过程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可靠规程执行。

1.2水分测定

收到基水分的测定,容易出现误差的是,很难保证原来煤样的水分没有减少或者增加。在制样过程中水分损失,尤其在北方冬季比较干燥的空气环境中会加速水分的损失。空干基水分的测定,空气干燥状态是一个基准态,就像房子的地基基础一样,若基准态没有准确测定,之后其他参数的测定结果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低位发热量。

1.3灰分测定

煤的灰分不是煤中能够燃烧的成分,是煤在一定温度和时间的条件下完全燃烧后的残留物。煤中矿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化合、分解等复杂反应,结果形成灰分,它是煤中矿物质的衍生物。测定简单,但是在煤中分布不均匀,因此,一般用灰分评定制样、化验方法的精密度。煤的灰分每增加1%,大约需要增加耗煤量2%-5%。灰分大的煤,还会增加其燃烧后处理灰渣的成本,易产生结渣降低热效率和损害炉壁。

1.4挥发分测定

煤样在特定温度和时间的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会有一部分物质挥发,包括煤中的水分,除去水分后挥发的物质的产率就是煤的挥发分。挥发掉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水分(不包括煤的物理吸水)、碳氢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以甲烷为主)。测定时易受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加热速度影响。尤其是在煤样放入马弗炉后,温度应在3min内恢复到900±10℃。挥发分的测定有助于为特定设备(热源厂的锅炉指标是既定的)选择燃煤种类。

1.5全硫测定

硫是煤中的有害元素之一,煤中的硫在燃烧过程中形成SO2,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料,还会污染空气、破坏环境和破坏燃烧设备。硫元素在煤中存在形式主要为有机硫、无机硫和单质硫。全硫测定就是测定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总和在煤中的占比。

2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2.1制样过程质量控制

制样在整个采制化技术中权重占比高达16%,制样程序的可靠性与否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制样(破碎、混合、缩分和干燥等步骤)将采集的煤样制备成能代表原来煤的煤样。制样环境、设备和制样过程都可能产生影响因素,对此,提出:

(1)制样室:密闭无阳光直射;室内备有除尘设备,以免煤样被污染;制样人员穿制样服并佩戴防护工具。

(2)制样设备和工具:应经实验证明精密度达到预期值,无实质性偏移(实验方法参考GB/T19494.3《煤炭机械化采样》第三部分),每次制样前后应将设备清扫干净,确保没有残留物。制样的过程中,要破碎,每一种粒度相应的煤样过筛率要达到95%以上。特别注意的是,0.2mm的分析样过筛率要达到100%。

(3)缩分:制样误差几乎全部产生于缩分过程中。影响其精密度的因素主要是缩分前试样的均匀性和缩分后的留样量。采用人工缩分法,应尽可能保证试样充分混合,保证其均匀性。采用机械缩分法,应尽可能增加切割次数,减小不均匀导致的缩分误差。不同粒径的煤样留样量的最小值应满足GB474-2008《煤样制备方法》的规定。

(4)空气干燥:贯穿任一制样阶段,目的是减少煤样水分使之顺利通过破碎机或缩分器。在自然条件下,暴露至与大气湿度接近平衡状态(连续1小时质量变化不超过0.1%),这个过程需要很长很长时间。为此,实验室一般采用烘干箱加速干燥法,干燥后,煤样在实验室环境下放置一定时间。但是由于经验和实验人员素质差异的限制,加速干燥法比较难以达到真实的空气干燥状态,要么未达到空干基状态致使化验分析过程中水分变化影响结果,要么干燥过度致使某些煤的成分发生变化。事实上,这个真实的空气干燥状态比较难把握。为了真实接近空气干燥状态,干燥温度不宜过高,干燥时间不宜过长。经实际经验总结,大于环境温度10℃,不超过50℃,为宜。

2.2化验过程质量控制

化验在煤炭采、制、化技术中权重占比为4%,但这个过程需要精细程度较高的操作,不仅需要实验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实验设备和操作应有符合要求的精密度。

2.2.1称重

(1)每一次收到样品时,要称其重量,核验对应粒径的最小重量是否符合表1的规定。

(2)每一次分析试验取样前,应将煤样充分混匀,取样时应尽可能从容器的不同部多点取出。对取出多余的试样不能再放入原试剂瓶。电子天平应远离震源和强磁环境,防潮、防腐蚀,防止带“病”工作。

2.2.2重复性限

每一个煤样的每一个项目都要做重复测定,两次测定值的差值应符合规定限度(同一化验室允许差T)。否则应做第3次测定,若三次测定值的极差小于等于1.2T,则取3次的算术平均值为结果。否则,应做第4次测定,若四次测定值的极差小于等于1.3T,则取四次的算术平均值为结果。若四次测定值的极差大于1.3T,而其中有三次测定值的极差小于等于1.2T,则取此3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结果。若都不满足,则此次实验作废,检查相应实验仪器和操作程序,然后重新测定。

2.2.3校准

(1)化验用称重电子天平,精度应为0.1mg,每一次称重前应适当调节水平仪,用至少M1等级无磁不锈钢的砝码定期校准。

(2)烘干箱,应定期校准其温度,检查通风状态是否良好。

(3)马弗炉,定期对热电偶及毫伏计进行校正,定期测定恒温区,定期验证温度恢复速度是否符合要求。尤其挥发分的测定,对温度的恢复速度要求较高,必须在3min之内恢复到900±10℃,否则实验作废。

(4)自动库仑定硫仪,每天正式实验前应用高硫煤不计结果的测定,消除电解液存放过程中产生的碘和溴。若一天中分析次数较多,试样硫含量较高时,电解液的PH值易小于1呈强酸,应定期更换电解液,否则测定结果偏低。

(5)热量仪,通常热量仪的热容量应定期(一般为3个月)标定,方法为,用已知热值的苯甲酸做5次重复试验,计算其标准差,其相对标准差不应超过0.2%,否则再重复做一次测定,取符合要求的5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仪器的热容量。

3结束语

集中供热是我国北方城市冬季取暖的主要清洁环保方式。煤炭作为获得热能的主要燃料之一,其各项化学指标不仅要满足环保方面要求,还应该满足燃煤锅炉的基本特性要求和企业成本控制经济指标要求。因此,必须对煤炭进行化学检测。

参考文献

[1]王化阳.煤炭检测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21(2):7-78+83.

[2]孙利.浅谈煤炭采购、合同以及煤质监督[J].区域供热,2020(6):46-51.

[3]刘焕坤.煤炭检测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煤质技术,2016(6):29-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