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合下的展示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课程思政融合下的展示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陈燕燕,余晓敏,黄怡丽,范斌

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  广东  广州510000

摘要:深入研究展示设计课程的思政融合模式,既包含各种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涉及“文化自信”的理论引领。同时,科技共享也对展示设计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基于课程思政如何融合,分析了展示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方案,以期实现教学到理论的一体化的转变。

关键词:课程思政;展示设计;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前言:展示设计是在规定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应用艺术性设计语言,并利用空间营造与视觉感受精心构筑和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它立足于解释展品、宣传展示主题的基础之上,使观众和展品之间形成情绪互动,实现信息的完整传递功能。针对其具有展示空间设计创造的功能,学界称之为展示设计。展示设计具有内涵丰富、涉及面广泛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交叉学科和多重领域的相互作用。其核心内容在于展示的过程——利用设计创建观者、受众、展品、展示空间的互动关联,最终聚焦于传播文化及时代潮流等关键目标。

1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建设现状

在技师学院的教学体系中,专业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对思政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如何结合课程思政?成为许多一线教师困惑的话题。在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不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推敲和改革,以不断提升其思政育人的教育效能。以如今技师学院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为例,我们很容易就可发现,“课程思政”依旧处在边缘化地位,技师学院的思想价值引导通常是由思政课程承担,而专业课程一般更为重视传授专业知识与培养专业技能,导致长期存在专业课程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其一,技师学院对课程思政无法顺利推进的现状,不仅反映了技师学院教师本身对思政课程的认知理解缺少全面性,也显现了思政课程建设和评价体系缺少完整性。其二,这一问题折射出当前许多教师对思政课程本质缺少有效理解。“思政”本质上属于一种精神教化的内在形式,而进一步地分析,它是一种将专业学科中涵盖的价值观念内化成理念、外化成行为的教育模式。我们将思政教育积极融入专业课程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才能开启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教育模式,才能将其核心价值凌驾于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的具体教学内容之上,实现学生精神素质的全面提高。设计类学科专业教师的使命包括创建文化自信、培养匠人精神、激发积极创新、传承传统文化,而这些同时也是课程教育的核心内容,应将课程思政积极融入其中,以明确切入点与突破口。除此之外,教师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应树立并积极引导学生认知新时代、了解人民、深入生活、传承文化的创作意识,建立正确的艺术观与创作观,注重“美”的育人,最终实现中华美育精神的弘扬。

2展示设计教学所面临的课程思政融合之困境

2.1课堂教学环节与思政教育途径之间的不足

一些技师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无法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任课教师过于重视专业教育而忽略思政教育。致使此现状的重要因素是:1)展示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理论知识储备缺少丰富性,在学生培养方面过于重视专业知识技能,其思维就是“拥有一技傍身,工作及生活无忧”。在此观念引导之下,必然会忽视学生思政的教育,导致学生偏重“技”而忽视“道”,很难树立远大志向。由此可见,思想教育在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思政教育课程教育模式通常是以理论灌输为主导,期末考试通常采用试卷测试的模式,教学方式形式单一、呆板乏味,知识专业教师与思政教育“各自为战”,影响育人效果。

2.2专业竞赛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之间的不足

科学竞赛是技师学院专业教学中不可替代的环节,它在提升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起到关键作用。1)一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对学生视角、学生思维困惑点缺少足够的重视,并未将学生专业课程竞赛活动积极融入技师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规划中,致使专业竞赛和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实现有效融合,且未能让学生树立积极参与竞赛的意识,无法传授专业竞赛的正确价值。因此,教师应注重提升学生的竞赛参与意识,并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和把握机遇的能力。2)学生对专业竞赛和思政教育之间的互相关联缺少认识,无法了解专业竞赛和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内容、价值理念方面存有的融合性。只有积极参与专业竞赛,学生方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维的转化和自身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个人价值。

3课程思政融合下的展示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3.1凸显增强“文化自信”的教学理念

坚定文化自信,并不是停滞不前,止步于历史,忽视时代的变化。真正的文化自信需要坚持与时俱进,更好地接受科技的发展,应充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需求,创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根本设计原则。在课程设计环节的内容中贯彻落实此设计要点,在现实技术条件下积极指导学生,并从各门学科的发展进行综合考虑,坚持迈向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融合和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创新设计。

除了室内陈设的历史梳理和讲授之外,应充分结合如今互联网传播背景下形成的网络设计新现象与新潮流,增强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优化创新。比如,在每年国际流行色方面,2018年《延禧攻略》这部电影票的房居高不下,与其背后暗含场景色彩设计息息相关。由于莫兰迪色系的流行和大众的追捧,从而导致家具设计市场掀起跟风浪潮。因此,作为教师需密切跟踪潮流趋势,针对展示空间色彩设计要点灵活补充专门知识点,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除此之外,近几年地域性文化特点不断地流失,是值得关注的现象。教师应立足于“文化自信”这一制高点,从观念上深入解读本土设计的特点,并详细分析优秀案例,为传播展示设计课程的中国优秀设计文化奠定基础。

3.2以文化体验为主导的展示设计实践教学过程

首先,展示设计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学模式贵在“精讲多练”。其次,教师不断组织和安排学生参观展示环境,有利于提高他们展示空间的直观体验,并精准掌控人体工程学与设计学的数据,并在实际展览流程中实现高效应用。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参观活动都是由学生自发组织,若是没有强烈的专业目标,学生的观展过程就如同走马观花式的行为。所以,从基础理论到设计要点,从理论讲授到现场考察阶段,教师如何树立理论根基、挖掘传统文化中展示空间的设计价值和商业空间中的文化意境、优化原有内容中过于侧重商业展示方面的专业内容,是实现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有效途径。比如,教师可充分结合校园和本地博物馆,以共建文创平台作为契机,详细讲解文化展示类空间,实现学生对文创类展示空间产生直观感受的教学目标。

在课程思政融合的推动下,我们可将案例分析的教学环节放到博物馆进行,并邀请展馆讲解人员和授课教师共同在现场为学生分析讲解、答疑解惑。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本土地域文化,提炼博物馆展示体验要点,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深入探讨问题,在深入研究中积极学习及运用设计视角下的“文化自信”理念,最终提高学生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驱动整合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师,我们不仅得要求学生探索展示设计问题的解决方式,而且要制定一套可处理问题的展示设计作品。

结束语:

首先,展示设计课程作为以实践作为主导的课程,它区别于一般纯理论课程,在教学大纲安排中并未大量讲授理论知识点。如何在具体设计案例中积极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难点,本文提出应增强“文化自信”并剖析其于展示设计之意义。另外,本文认为应充分结合展示设计开展融合创新教学,并寻找良好的解决措施,以适应新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其次,在课程思政融合背景下,应利用创新模式积极融入“展示设计”课程之中,实现“三全育人”的根本目标,为学校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且符合社会需求的会展综合型人才,最终才能面向职业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推动职业教育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彬.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2):37+39.

[2]霍楷,赵胜男.基于“课程思政”的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改革与举措研究[J].湖南包装,2021,36(04):147-150.

[3]董翠,卢政.“三全育人”理念下艺术设计类课程思政实践研究——以建筑设计与原理课程为例[J].安徽建筑,2021,28(09):142-143.

[4]张雷,李由,曹瓅.基于OBE教育理念下的金融学课程思政改革路径探索[J].对外经贸,2021(09):83-86.

[5]钟月.现代化教学环境下《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分析[J].绿色科技,2022,24(01):260-262+270.

[6]高和平,邵佳靓,陈威.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Python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08):178-180.

[7]王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包装设计课程思政教育路径探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2,22(04):38-42.

[8]林燕.文化符号视角下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2,39(07):12-1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