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8
/ 2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张从新 ,张春丽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1

摘要: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地方发展型政府更多是注重对生产性产业的投入,而忽略了对历史和文化的保护,尽管受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等因素的制约,但其具有明显支出偏向的政府支出,往往忽视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利用。然而,在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仍然存在着行政公共性不足、建设性破坏和静态被动的保护问题。根据新时代文化自信与历史文化传承的需要,本文从保护共识、明确利益协调机制、加强活化与再生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更新;

引言

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性、不可复制性、不可再生性等特点,往往是一座城市独特发展的见证,乃至是其所在区域的一个重要标志和代表。在城市的粗放经营模式下,大部分的城市更新都是大规模地拆除和建设。改造是可以理解的,但可惜的是,许多历史文化遗产也在拆除浪潮中受到了损害,谨慎的被动保护虽然值得怀疑,但建设性的破坏却是不可取的。我国许多城市在转型时期陷入了经济发展的困境,对其价值认识不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如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更有能力、更有资源去探究文化遗产建筑古迹的价值,并对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1.城市更新中开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义

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紧密相连的,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既赋予了文化的生命力,又赋予了城市的历史气息,增强了城市的发展内在动力,提高了城市的文化、科学和美学价值。同时,通过建立旅游景点等方式,可以吸引大量的游人前来参观,从而充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本身的价值。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遗物,它记载着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城市宝贵的财富。它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因而成为城市的代名词。由于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人们的流动率提高,从而促进了整体的经济发展。由于土地资源具有刚性约束,因此,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进行城市拆除和重建。如果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够重视,势必会给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作为一个具有多个时代内涵的文化大国,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如果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保护,那么就会造成传统文化的损失和资源的减少,从而削弱民族文化的吸引力,从而影响到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既可以促进城市的文化传承,又可以促进国家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的更新。

2.城市更新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

2.1城市管理公共性不足

在城市规划领域,尽管目前我国已形成了“规章、规划、技术规范”的管理体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财政支出偏好”的原因,一些地方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管理公共性还不够充分,这将直接影响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在城市的治理上,一些城市只会把 GDP的投入提高到更高的水平,而在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尽管已经制定了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保护计划,但却没有在保护上投入更多的资金。由于规划的选择性执行,很难很好地与城市管理的公共性目标相结合。

2.2历史文化遗产建设性破坏严重

就历史文化遗产来说,因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许多城市在创建“城市 IP”时,往往会利用其作为载体,披上“历史文化遗产”的外衣,进行大规模的更新和开发,已经给历史文化遗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害。首先,随着城市旅游休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以“文化”为中心的旅游景区的规划和建设,往往是以“发展”为导向,对已有的历史文化遗址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大规模地城市更新和发展,“假古董、假街区”逐渐取代了真实的历史、文化景观,造成了文化遗产的严重破坏。其次,由于在建设过程中,有关主管部门未能对其建设行为进行有效的评价,而在城市旅游发展的指导下,对其建设性的破坏行为默许、纵容,以至于外在的破坏不断加剧。

2.3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下的静态保护

在传统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背景下,由于各省、市都有明确的保护政策和规划,因此,对于一些具有历史文化遗产、但并没有进行旅游开发的城市,当地政府通常会采取消极的、静态的保护态度。首先,当地政府根据相关规定,制定了相应的保护计划,以达到保护的目的,但由于缺乏对其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发掘,使其成为一种负面的历史背景。其次,由于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控制,使得它很难将其他城市的功能融入到更新和再生的思想中,从而使得它成了“盆景”,很难体现出可体验、可参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城市更新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3.1贯彻落实保护工作思想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其首要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其历史文化遗产的社会经济价值,而是在研究和评价遗产的同时,总结、传承和创新地方的民俗文化、精神文明和历史文化。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随着城乡建设、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保护中华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课题。因此,必须由地方相关部门和相关专家共同努力,从整体上对该地区的文物资源开发进行整体规划,并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

3.2提高遗产资源利用水平

在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更新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危及到历史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因此,政府在制定城乡规划时,必须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到一个综合考虑的范围之内,并综合考虑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城乡发展。同时,工作人员也要合理地提高文物的日常使用效率,使文物资源的使用得以顺利进行。以时代发展建设为切入点,可以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展览、宣传的主题,或者利用传统的文物展,以图书、新闻、动画、歌曲、影视、视频等主要媒介的宣传方式,将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相关信息,以此达到提高当地民族精神向心力、凝聚力的目的,使优秀的文化品质得到深度传承与发扬。

3.3做好遗产保护基础工作

为了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得到最好的发展,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主动将其作为代表性的资源进行申报,并制定一套与目前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相适应的管理条例和制度,便于对遗产资源做好重新规划保护与管理工作,对于遗产资源所在地的周边环境问题展开立体式的治理。另外,要学习利用信息化的文物普查技术,将所辖地区的文物信息规范化、标准化,并利用资料的核查和收集,实现对文物的数字化管理,提高对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效果。为了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地方政府必须成立一个专业的机构,负责文物的日常维护。在财政预算方面,工作人员也必须尽可能地为日常维修工作提供足够的经费。只有拥有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将专业的文物保护技术人才投入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去,才能使地方的保护工作更上一层楼。

3.4搭设遗产资源登记平台

目前,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和更新都处在一个不断变化和完善的阶段,仅靠人力来进行现场核实是很困难的。这一工作方式不但效率低下,而且很容易造成人为错误。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努力搭建一个文物资源注册平台,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力量,通过线上资料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来帮助有关的文物保护部门,加强对辖区内的文物古迹的保护。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最大程度地防止文化遗产的破坏,从而实现对文化遗产的更深层次的保护。

结束语

因此,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必须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完善和更新,以推动区域文化的创新和传承,并推动地方文化旅游的发展,扩大区域的文化特色。要从保护思想、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开展保护基础工作、建立遗产资源登记平台等方面,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设想。

参考文献:

[1]张春阳,岑虹萱,黄烨勍.城市更新中村落历史遗存的活态保护探索[J].当代建筑,2022(02):33-36.

[2]周向频,陈路平.基于遗产价值评估的历史公园更新策略[J].风景园林,2021,28(06):50-55.

[3]王晓冬,刘鑫.基于城市记忆延续的工业遗产更新策略研究[J].建筑与文化,2021(11):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