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功能科分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31
/ 3

优质护理在功能科分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王爱伟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新泰 271219)

【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功能科分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患者74例(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随机分为优质护理观察组(37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7例),观察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患者情绪状态及配合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护理质量评分高,SAS、SDS评分低,配合度高,P<0.05。结论:在功能科分诊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能提升满意度,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改善不良情绪状态,且提高配合度,值得借鉴。

【关键词】优质护理;功能科分诊工作;效果

功能科为医院辅助诊疗科,在患者疾病的诊断中,其检查结果能为其提供依据[1]。功能科所包含的检查内容较多,主要有心电图、B超、脑电图等。近年来,由于门诊患者的增多,导致功能科检查人数越来越多,并且加大工作量,导致护理人员工作繁忙,对工作效率造成影响[2]。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护理服务,促进检查精确度及效率的提升,而且有利于缓解护患关系,保证患者得到准确的治疗。本研究选取我院患者74例,观察优质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选取我院患者74例,随机分为2组,各37例。对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20至76(48.72±4.92)岁,观察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21至77(48.65±4.37)岁。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提供咨询帮助,维持良好的室内环境等。

观察组:加强患者各方面能力的培训,可以由护理经验丰富、工作时间长的护理人员对各人员进行培训,对护理人员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并且定期进行考核,使其责任及工作意识得以明显的提升。①吵闹的环境对患者情绪状态影响较大,常出现焦躁、烦闷的心情,因此,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候诊环境,可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保持候诊椅清洁舒适,并且保证灯光柔和,缓解患者紧张情绪。②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需要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精神状态等,维持良好的外在形象,有利于护患间的有效交流。因此,护理人员需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主动的提供微笑服务,积极解答相关问题。③患者主要常规心电图检查,在进行分诊工作时需要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有效的观察,尤其是急危重患者,一旦其出现头昏、胸闷等症状,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并且进行优先检查,进而在短时间内更好的了解患者病情,有利于进行后续的观察及干预。④患者除常规心电图检查,需要在预约的情况下进行其他项目的检查,因此,在时间的预约方面需要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以便患者较好的就诊,而且需要为患者提供预约通知单等,使其对检查项目有更深入的了解,熟悉检查目的、流程,并且使其自觉遵守预约时间,为保证患者按时检查,需要留下其电话号码,提醒其检查。⑤功能科部分检查存在特殊性,进而对患者要求更高,需要其符合检查要求,在其进行脑电图检查时,必须获得充足的休息,并且将头发洗干净。检查前向患者进行耐心的解释,向其说明检查配合度对最终检查结果的影响,在此期间还需配合图片、健康教育资料等进行宣传,提高配合度。彩超检查的部位最多,具体检查期间每个部位的检查要求也存在差异,肝胆检查者要求早上不能进食、饮水,膀胱子宫附件检查者需要憋尿,以此使膀胱处于充盈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彩超检查较为细致,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较好的观察各个切面,进而检查所需时间较长,应告诉患者耐心等待,做到互相理解。⑥检查期间加强患者心理辅导,积极与其交流,能保证患者检查期间保持平稳的情绪,而且在检查结果出来后主动向其说明情况,并且耐心解答存在的疑问。⑦为防止患者盲目等待时间过长,可以开通网络预约平台,通过短信的方式通知前方等待位数及时间,有利于安抚其不良情绪,给予患者陪同式温馨服务,引导其进行相关检查等,维持良好的秩序,并且排队过程中不能插队。为更好的收集患者的意见,可以开通投诉电话、意见箱等,有利于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1.3观察指标

满意度:5个方面,各100分;护理质量:4个方面,各25分;情绪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配合度:总分100分,完全配合(90~100)、部分配合(60~89),不配合(0~59)。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n,%,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满意度对比(分)

组别

护患关系

健康宣教

心理干预

环境

护理仪态

对照组(n=37)

85.32±3.28

88.63±3.16

86.83±3.48

88.62±3.11

87.23±3.18

观察组(n=37)

90.49±3.13

93.27±2.78

93.58±2.74

94.21±2.48

92.85±3.47

t

6.9363

6.7059

9.6068

8.5482

7.2630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护理质量对比

观察组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护理质量对比(分)

组别

服务态度

护理技能

护理人员形象

工作主动性

对照组(n=37)

20.18±1.83

19.42±1.47

19.49±1.25

19.34±1.17

观察组(n=37)

23.11±1.24

23.05±1.14

23.48±1.08

22.14±1.24

t

8.0624

11.8696

14.6919

9.9901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3情绪状态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情绪状态对比(分)

组别

SAS

SD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n=37)

65.13±2.81

50.28±2.84

63.92±2.17

48.41±2.15

观察组(n=37)

65.38±2.54

45.82±1.28

63.85±2.46

43.29±2.84

t

0.4014

8.7088

0.1298

8.7432

P

0.6893

0.0000

0.8971

0.0000

2.4配合度对比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配合度对比(n%)

组别

完全配合

部分配合

不配合

配合度

对照组(n=37)

12(32.43)

18(48.65)

7(18.92)

30(81.08)

观察组(n=37)

20(54.05)

16(43.24)

1(2.70)

36(97.30)

-

-

-

5.0455

P

-

-

-

0.0246

3讨论

在患者病情的判断中,功能科检查结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通过医疗仪器及设备对临床工作进行指导,所包含的内容较多,并且不同科室的职能也存在较大不同,医院功能科较多,包含多个科室,能检查患者机体状态,并且对检查质量进行有效的优化[3]。在功能科分诊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护理工作,使患者得到较好的护理服务。

本研究结果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护理质量评分高,SAS、SDS评分低,配合度高,P<0.05。具体护理过程中,对候诊环境进行有效的优化,并且为其提供候诊座椅,能促进患者舒适度的提升,保持良好的环境。保证灯光柔和,能避免对患者形成不良刺激,维持良好的状态[4]。进一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使其处于稳定闲暇的状态,保持情绪平稳,有利于临床检验结果的有效优化,护理人员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及仪态,能在患者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并且提升信任感,通过微笑及主动服务的方式使其需求得以满足[5]。通过分诊流程服务,能考虑到患者病情情况,对临床检查活动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检查,进而快速的诊断病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疾病延误发生率的降低,同时提高检查效率[6]。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的患者,能降低其危险事件发生风险,获得良好的就诊感受,积极开展预约检查,能对分诊环境进行有效的优化,并且尽可能节约患者检查时间,避免出现功能科患者较多的情况[7]。为防止患者盲目等待,可预留电话,通知其按时检查,避免不必要时间的浪费。在功能科检查时,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向其说明注意事项,提高检查期间的配合度,有利于检查准确性的提升,并且通过多种方式强化患者印象,了解具体检查形式,提高配合度[8]。护理过程中加强心理疏导,了解患者心理情绪,能使其正确看待自身病情,并且及时说明检查相关情况,能解答疑问,减少不必要的担心,积极配合临床工作,降低纠纷发生风险[9]。在优质护理模式下,能为患者主动提供服务,获得更加准确的检查结果,同时促进分诊工作质量的提升,节约检查时间且提升检查质量。

所以,优质护理用于功能科分诊工作中,能提升满意度,且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患者情绪状态好,且配合度高,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贝凝.分析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提高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的效果[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3):1728-1729.

[2]张雁,黄高贵,刘芸,等.护理流程管理对儿童康复科分诊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9(s1):297-297.

[3]张晓乐,余艮珍,易永红,等.护理专案改善在提高儿科急诊分诊准确率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2):145-148.

[4]朱佳敏,杨晓莉,葛凯玲.急诊预检分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调查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23):4063-4066.

[5]叶小玲,吴婷,程玉春,等.优化预检分诊流程对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2(S02):173-175.

[6]宋春艳.开展集束化干预对急诊预检分诊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重庆医学,2021,50(S01):387-389.

[7]田静.智慧型预检分诊系统用于急诊创伤患者的护理效果探讨[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26(S01):119-120.

[8]温小金,金清河,林笑霞,等.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用于急诊预检分诊中的临床效果[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1,30(1):2-2.

[9]刘梅,郑少茹,李鹤,etal.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全科医疗科门诊就诊咨询满意度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6):1940-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