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县人口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 4

砀山县人口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孟祥东[1],訾海建[2],李新习[1],刘长生[1],常琪[1]

砀山县统计局,安徽宿州235300[1];砀山县普查中心,安徽宿州 235300[2]

一、引言

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核心要素,准确把握人口发展的趋势性特征,深刻认识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宿州市砀山县始终坚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人口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强化人口发展综合施策,加快人口均衡发展。为了解全县人口发展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进一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本文对砀山县人口发展情况及特征作粗浅分析,通过梳理砀山县人口发展现状,分析人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为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转型提出建议,这对全县人口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砀山县人口发展现状

砀山县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如表1所示:

表 1砀山县近三次人口普查数据

第七次普查

(2020年)

第六次普查

(2010年)

第五次普查

(2000年)

常住人口

765564

800408

862356

户籍人口

1004181

985159

892678

城镇人口(常住)

373965

286981

83374

城镇化率

48.85%

35.85%

9.67%

男女比例

1.017

1.028

1.036

家庭户数

290633

251487

227322

户规模(人/户)

2.61

3.07

3.75

(一)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

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砀山县常住人口为862356人,到2010年第六次普查时,常住人口为800408人,十年共减少61948人,下降7.18%,年平均下降0.74%。在第七次普查时常住人口为765564人,相比于第六次普查,减少34844人,下降4.35%,年平均下降0.44%。

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砀山县户籍人口为892678人,到2010年第六次普查时,户籍人口为985159人,十年共增加92481人,增加10.36%。在第七次普查时户籍人口为1004181人,相比于第六次普查,增加19022人,增加1.93%。

(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砀山县2000年至2020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如图1所示。

图 1砀山县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在2000年“五普”时,砀山县人口出生率为13.69‰,人口死亡率为4.7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93‰,到2010年“六普”时,人口出生率为13.45‰,人口死亡率为5.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95‰,在2020年“七普”时,人口出生率为14.5‰,人口死亡率为5.8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61‰。

(三)城镇化发展

图 2 砀山县城镇化率

砀山县城镇化发展如图2所示,砀山县城镇常住人口由2000年的83374人增加到2020年的373965人,增加290591人,年均增长14529人。乡村常住人口由2000年的778982人减少到2020年的391599人,减少387383人,年均减少19369人;城镇常住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9.67%提升至2020年的48.85%,提升39.18个百分点。砀山县城镇化进程加快,但与全国(63.89%)、全省(58.33%)的城镇化率相比,差距依然较大。

(四)年龄分布

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全县常住人口,0-14岁人口为149681人,占18.70%;15-64岁人口为565714人,占70.68%;65岁及以上人口为85013人,占10.62%。

2020年砀山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71827人,占22.44%;15-59岁人口为429941人,占56.16%;60岁及以上人口为163796人,占21.4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1424人,占17.17%。

砀山县2010年“六普”及2020年“七普”年龄分布如图3所示。

图 3砀山县2010年“六普”及2020年“七普”年龄分布

砀山县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县常住人口中,0-4岁人口56179人,占总人口的7.34%。与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相比,0-4岁人口增加4789人,占比上升0.92个百分点,但2020年0-4岁人口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容忽视。常住人口中0-4岁分年龄段人口分别为8630人、10010人、11136人、13220人、13183人,意味着全县常住人口中近几年出生人口每年约减少1100多人。

(五)劳动力资源

砀山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全县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462313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103401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0.39%,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回落10.29个百分点。

全县常住人口中,15-59岁人口占56.16%,比全市低2.16个百分点,且在5县区占比最低。

三、砀山县人口发展现状问题研究及对策

(一)人口结构性矛盾显现,老龄化问题严重

2010—2020年间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74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9.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5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6.55个百分点。

从老龄人口的占比看,2020年全市5个县区中,砀山县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21.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居5个县区首位。从老龄人口的增速看,2020年全市5个县区60岁及以上人口与“六普”相比,砀山县增长速度29.3%,居5个县区首位。

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以上数据显示砀山县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制定积极的应对措施刻不容缓。

1、人口结构

人口金字塔把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用几何图形的形式表示出来,不仅能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口性别、年龄的状况、类型和发展趋势,还能直观地判断未来人口再生产的发展趋势,反映出经济社会重大变化、重大自然灾害等对人口影响的情况。

砀山县年龄性别金字塔图形如图4所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砀山县老龄化社会程度还会继续加重。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309afcf8ac396cadf07bde4f7406a62.png

图 4砀山县年龄性别金字塔图

2、老龄化问题负面影响

(1)对国民收人分配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口增多会导致养老金增加,国家用于医疗保健、生活福利方面的支出相应上升,这就意味着国民收入中用于抚养老年人口的绝对值和相对比重将越来越大,从而使消费基金增大,积累基金减少,导致国民收人分配中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两大部分的比例关系发生变化。

(2)对生产发展的影响

劳动年龄人口的老龄化,既影响劳动力资源量,又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劳动参与率看,人口老龄化降低了劳动参与率,引起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减少,同时人进入50岁以后,劳动能力和劳动速度逐渐下降,大约平均每年递减1%―2%左右。

(3)对社会保障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会使用于老年社会保障的养老和医疗费用大量增加,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被抚养人数的增加,必将使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日益加重。

3、应对老龄化的对策建议

(1)把人口老龄化问题纳入社会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强调人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当然也包括老年人口在这一战略中的平衡作用。因此,在实施砀山县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时,不应忽视人口老龄化对砀山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这一基本事实,需要宏观地把握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推进县域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战略。

(2)实现健康老龄化

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的基本对策是:第一,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建立适应快速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老年保障和服务管理体制;第二,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公平的再分配体制;第三,提高人口素质,为实现健康老龄化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

(3)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建立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和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为主要内容的比较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二)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1、自然增长率

砀山县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在2015年至2020年呈下降趋势,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较低。不同孩次生育率的变化明显地反映了不同因素的影响。

2020年人口普查揭示中国生育率进一步下降到1.3的极低水平,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中国人口正在经历重大转折。假设中国在21世纪都保持1.3的总和生育率,那么2023年就会出现人口负增长。

2、刺激出生率回升的对策建议

(1)完善立法,设置性别倾斜保护制度

立法上的绝对平等只会导致实质上的不平等,在女性仍然是目前生育主体的前提下,除了在立法中应强烈体现性别关怀,用人单位还应制定对女性更加合理、更为友好的管理政策。

(2)合理规划女性延迟退休年龄

即使全社会建立完善的托育配套服务,但基于婴儿自身特点,并不适宜将幼儿养育的工作过早交给托育机构,此时仍然需要女性祖辈的照护帮助。延迟退休不应只考虑到男女平均预期寿命差异,而没有顾及女性在家庭事务中承担的比重和支付的劳动成本。

(3)提供较长期限的经济补助

释放生育意愿需要政府创设一个对育儿友善的政策环境,除了税收减免和生育津贴以外,还可提供长期财政补助给予在职父母经济支持。

(三)劳动人口资源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

砀山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砀山县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462313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103401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0.39%,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回落10.29个百分点。

随着现在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的持续减少,过去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低劳动力成本正急剧上涨。

1、劳动力减少、成本上升的影响

(1)食品价格上涨

从全国角度来看,2020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其中,城市上涨0.5%,农村上涨0.4%;食品价格上涨2.2%,非食品价格持平。副食品生产中最大成本因素之一就是劳动力成本,副食品生产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疫情导致整个食品供应链的大规模中断,使价格推至新高。砀山县如今劳动力资源减少,占比为5县区最低,也有可能造成食品价格上涨。

(2)增加农药化肥施用以确保产量

改革开放后大部分农民不再依赖单纯的耕种收入,外出务工人数增多。农民不愿意将劳动力分配到繁重而低效的农业中,更强倾向于使用省事、见效快的化肥和农药,这两种化学物倾向于增加产量,但会引起环境恶化。

(3)粗放利用农地

如今,农业劳动力“新鲜血液”注入不足,变为“老年人的农业”,普遍完全粗放经营,地力、农业收益大都下降。随着农业劳动力流失,诸如蔬菜、水果和家禽产品等农产品变得越来越贵,土地撂荒现象严重。

2、应对劳动力减少的对策建议

(1)发展现代农业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结合最新的农业创新技术,是完成提高农业生产力艰巨任务的唯一途径。现代技术可以通过科学开发新的农作物品种,使用不同类型的杂交种子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对于旱地型农地种植格外刻不容缓。

(2)发展人工智能

借助人工智能,农民现在可以实时分析各种事物,例如从农地收集的天气状况、温度、用水量或土壤状况,以更好地为决策提供依据。这种技术能够比肉眼看到更多信息,比穿梭农地更准确。农业是一项低利润业务,需要全面了解为优化而投入的每一分钱,利用人工智能可以在影响产量之前迅速纠正问题。

(3)聚焦农业人力资源

当前,我国“四个现代化”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急需一支与之配套的人力资源团队来推动农业转型,创新人才的关键性不言而喻。因此,应着眼于农业人力资源有效开发、选拔一心为民的农村干部、投资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建立农村人才市场、构建学习型社区村居,提升农村文化教育条件和创新型师资建设。

四、人口发展预测及分析

伴随着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进程,镇村地区的发展已步入新阶段。对安徽省砀山县进行人口预测,发现人口情况一系列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进行研究,这对砀山县的发展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有重要的意义。

砀山县近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如表2所示,2010至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如表3所示:

表 2砀山县人口普查数据

年 份

人口数(人)

1964

418571

1982

653457

1990

765866

2000

862356

2010

800408

2020

765564

表 3 砀山县2010-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人数

年份

60岁以上老年人口(人)

2010

136290

2011

147546

2012

156067

2013

151336

2014

160486

2015

169284

2016

174603

2017

178312

2018

178941

2019

178506

2020

178030

对以上数据进行人口预测,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对比指数、线性、对数等方程后,选择较为贴切的方程进行计算,用公式进行预测,砀山县人口预测如图5所示,老年人口预测如图6所示:

图 5 砀山县人口预测

图 6 砀山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预测

砀山县人口数据预测运用多项式方程,由预测的折现图可以看出,砀山县人口呈现下降趋势,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据预测运用对数方程,由折现图可以看出,老年人口呈现上升趋势。人口老龄化以及常住人口减少已经是砀山县人口近几年的发展趋势。这也与上文分析的人口外流、老龄化、自然增长率等问题相关联。但由于时间跨度较大,也存在误差,同时人口发展问题也受诸多因素影响,政策、环境等方面都能极大的影响人口发展问题。

五、结语

本文对砀山县的人口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砀山县常住人口下降速度明显,户籍人口增速明显下降,同时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在近20年呈波动状态并在近5年呈下降趋势,人口素质教育和城镇化发展虽然迅速,但是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其中砀山县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在全市5个县区中,砀山县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且居5个县区首位,其次老龄人口增长速度也居5个县区首位,同样老龄化也带来了劳动力资源减少的问题,其中15-59岁人口占比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老龄化问题需得到足够重视。

人口一直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础,人口问题也一直是各国关注的重点,而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人口的管理也自然上升为重要的国家政策。本文利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历年人口变动调查等数据对砀山县人口发展情况及特征作粗浅分析,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砀山县第七次人口普查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小组

课  题  组  组 长:孟祥东

课 题 组 负 责 人:訾海建

课  题  组  成 员:李新习   刘长生   常琪

二、课题组成员简介

孟祥东,男,汉族,中共党员,1974年8月出生,安徽省砀山县人,研究生学历,理学硕士学位,农业经济师。现任砀山县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訾海建,男,汉族,1971年6月出生,安徽省砀山县人,高级统计师,主要从事大型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等工作,现任砀山县普查中心主任。

李新习,男,汉族,1962年10月出生,安徽砀山人,一级主任科员、高级统计师,从事统计工作。

刘长生,男,1967年11月出生,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数理统计专业,现任砀山县统计局计算站站长,自1990年以来,参加了多次国家大型普查,统计分析文章多次获省市奖励。

常琪,男,汉族,1992年11月出生,安徽省砀山县人,大学学历,中级统计师,主要从事服务业统计等工作,安徽省砀山县统计局核算、服务业业务负责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