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肥料施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农业肥料施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王统明

海东市民和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  青海,海东市  816000

身份证号632126198104052732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讲究精耕细作,从很早之前就开始了对肥料应用的探索。肥料的应用在中国农业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现代农业发展中肥料应用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了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希望可以解决问题。

关键词:农业发展;肥料应用;环境保护;地力;有机肥与无机肥

1、当前肥料施用存在的问题

1.1肥料施用不科学

很多人在施用肥料的过程中,都出现了肥料施用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不对症下药,没有考虑到自家土地的特性,不管自家的土地缺不缺这种元素,就听从厂家的推销,盲目使用肥料,这样不仅没有起到增产的作用,反而破坏了土地的潜力,污染水土;对肥料投入的分量没有科学的认知,有些人认为“一分肥料,一分收获”,认为投入的肥料越多,庄稼的收成就越好,于是在田地里大量投入肥料,结果产量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出现了烧苗、倒伏等问题,既损失了钱财,又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施肥方式简单粗暴,不讲究效率,把化肥和有机肥混合使用,或者是在使用化肥时不覆盖土壤,浪费化肥。

1.2对有机肥的作用认识不够

有机肥包括用作肥料的粪便、秸秆之类的有机物。近几年来,随着化肥的崛起,人们似乎开始遗忘、嫌弃这些便宜易得的肥料了。诚然,比之化肥,有机肥有发挥作用所需时间长、增产效果差的缺点,但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忽视有机肥的作用,因为有机肥所包含的养分多,且来源广,不应该淘汰有机肥,就像新媒体技术如何发展也不会淘汰报纸一样。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可以为庄稼生长提供“营养”;与化肥相比,有机肥有2大优势,天然无公害,符合建设绿色农业的要求;有机肥的成本非常低,甚至可以说是零成本;有机肥的使用,使生活垃圾有了“用武之地”。

1.3秸秆资源浪费严重

在农村,秸秆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它的用途非常广泛,既可以用来生火做饭、取暖,也可以当作饲料,最重要的是秸秆也是一种有机肥,可以作为肥料使用,它富含多种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元素,但可惜的是,在农村,秸秆大多是被当作燃料使用,由此浪费了很多秸秆。

2、肥料施用问题出现的原因

2.1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及技术水平较低

近几年来,“要想高产,多施化肥”的观念已在广大农民中根深蒂固,大量有机肥废弃不用,加重了对化肥的依赖性,造成化肥过量施用。基础知识匮乏,单纯追求高产,盲目增加施肥,从而浪费肥料,污染环境,撒施、表施造成挥发流失严重,我国肥料当季作物利用率较低,氮肥为30%~35%,磷肥为10%~25%,钾肥为35%~50%,化肥每年的流失量占使用量的40%左右,这与发达国家的肥料利用率50%~70%相差甚远。

2,2施肥配套技术不到位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农村农业生产已经由过去的以男劳动力为主转向妇女和老人等,迫切需要省时省力的肥料投入技术,如机械化施肥技术、缓控释肥料等新型肥料施用技术等。而目前生产中还是以传统的肥料投入技术为主,施肥配套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十分薄弱。

2.3肥料市场不够规范

目前肥料市场比较混乱,已经形成了恶性竞争的总结局面,各种以次充好的肥料很多,通过打价格战吸引农户的眼球,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农资经营户,有意引导农户去选择高利润的品种。化肥生产企业主导的各种施肥技术宣传不是真正站在科学施用的角度,而是从自身企业产品推广为主,存在着误导农民消费的现象,造成农民施肥成本的加大。

3、农业施肥问题改进对策

3.1增施有机肥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要广辟有机肥源,增加土壤有机物投入,培肥地力。可结合畜禽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项目,为农业提供优质有机肥料,同时大力种植绿肥和牧草,组织秸秆过腹还田、收集堆肥和沤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机肥源培肥土壤。

3.2大力普及推广测土配肥技术

近年来,通过开展测土配肥技术,提出了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的科学施肥指标体系和施肥配方,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实施精准施肥减量增效、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减量增效、转变施肥方式减量增效、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减量增效等方式,建立试验示范田,集成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不断提高技术普及率。

3.3新型肥料的研究、应用

缓控释肥料是利用各种机制对于肥料的水溶性进行管控,以肥料的改性处理作为出发点,对于养分释放的时机、数量进行控制,确保肥料养分的释放时间、水平能够与农作物发展不同阶段的养分吸收规律基本吻合,使得农业生产中的施肥技术得到了有效简化,一般可以通过一次性施肥满足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物质需求,肥料整体的利用率也能够明显提高。控释肥的氮、磷、钾元素利用率能够分别提高55%~80%、35%~50%、60%~70%。缓控释肥料的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需要在进一步深化技术合作的前提下,结合不同农作物在生产阶段的养分需求、吸收规律,综合考虑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和农业耕作类型针对缓控释肥料品种进行创新,满足不同农作物在生产阶段的营养物质需求。政府部门需要对缓控释肥料、水溶肥及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不断推广,有效降低化肥,尤其是氮肥无节制使用对环境带来的污染。

3.4强化农民群众的知识培训力度

农业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田间的生产指导,对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施肥工作机型现场技术培训,确保农民群众能够对土壤农作物以及肥料施用形成客观的了解。相关部门的基层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普及化肥知识、土壤特性和农作物习性,确保农民群体能够在肥料使用过程中有效的了解氮、磷、钾的具体比例和其他成分,避免之前肥料的盲目选择、使用现象,真正结合农作物的不同阶段的生长规律给肥给水,发挥肥料的最高效用。农业技术部门也可以通过测土配方施肥以及高产场地这类示范性施肥项目的推广和建立,以农业合作社及农业生产大户等全新的生产主体作为出发点深刻发挥这类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确保农民群众能够在思想上接受并使用科学的施肥技术。

总结

肥料作为农作物生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条件,生产企业和研究机构需要在创新缓控释肥料品种的前提下,进一步推进缓控释肥、水溶肥及生物肥料的使用,配合测土施肥技术的应用以及农民群众的知识培训,确保农民群众能够在掌握科学施肥技术的前提下,结合农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做到科学地给肥给水,提供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唐杉,杜为研,孙蓟锋,辛宇,汪洪.化学肥料施用的农业生产和环境风险因子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20(03):42-48+87.

[2]付婷婷.肥料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农技推广,2019,35(12):76-77+62.

[3]关静.农业肥料施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J].中国农业信息,2017(18):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