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融入学科教育的路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中职德育融入学科教育的路径分析

严海军

江苏省淮阴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淮阴  223300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中职德育融入学科教育在践行立德树人理念、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提高职业教育育人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并围绕凸显思政课程的导向作用、深挖学科教育内容的德育元素、结合学科特点创新德育方式、加强专业及行业德育标准的规范、完善德育评价机制体系等方面,就相应实践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德育;学科教育;德育元素

新时期背景下,中职教育中各门学科不仅要承担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基本作用,还要全面凸显育人功能,实现德智体美劳的一体化发展。其中德育和学科教育的融合最为关键和重要,是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值得就相关发展措施加以探究。
一、中职德育融入学科教育的必要性

(一)全面践行立德树人理念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背景下中职教育的基本理念。而德育作为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主要教育形式,其在中职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将德育融入学科教育,能够真正做到全面践行立德树人理念,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实现“三全育人”,让所有教师、所有学科都能参与到育人全过程之中。传统中职德育往往较为片面和单薄,大多聚焦于某一点或某一部分,缺乏足够的综合性与全面性,这实际上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德育效果。而将德育融入不同学科教育之中,则能借助学科对德育范围进行有效延展,形成全面覆盖的德育体系,让立德树人理念成为贯穿中职教育的核心理念。

(二)推动学科建设水平提升

德育在学科教育中的融入,不仅能为立德树人理念的践行提供支持,还能为学科建设水平的提升带来活力。德育本身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其与智育、美育等有着密切关联并能相互影响、作用。这意味着将德育融入不同的中职学科教育之中,不仅能丰富学科教育的内涵,还能借助德育和智育、美育等之间相互促进作用优化学科教育,形成契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质量、高水平学科教育模式。

(三)提高职业教育育人质量

不断提升育人质量,是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关键。将德育融入学科教育,正是促进育人质量得到提升的有效举措。一方面,德育在学科教育中的融入,实际上能够深化专业教育和德育之间的紧密联系,让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成为每位学生踏入职业岗位前必修的基础,进而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德育在学科教育中的融入能够强调人文关怀,全面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职业技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发展情况,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良好发展。

二、中职德育融入学科教育的路径

(一)凸显思政课程的导向作用

德育在中职学科教育的融入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优化。而思政课程作为本身就包含丰富德育内容的课程,其在融入德育方面无疑最为简单、轻松和有效,因此有必要凸显思政课程在融入德育方面的导向作用。中职思政课程主要包含《职业道德与法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等,这些课程作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课程,自然包含大量德育内容,具有巨大的德育价值。思政课程教师应当从课程特点出发,深化对中职德育内涵、要求、方法等的理解和把握,并提炼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实践要点,为其他学科教育融入德育指明方向,提供理论依据以及实践经验。思政课程教师也应当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主动帮助其他学科教师探索学科教育中融入德育的有效路径,为不同学科中德育的渗透与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二)深挖学科教育内容的德育元素

德育在学科教育中的渗透与融入,一定要做到贴且契合,这样才能在不影响正常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下保障德育效果,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实现思想认知、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的良好发展。而从课程教学内容出发对德育元素进行挖掘,无疑是简单而有效的德育渗透路径,能够很好基于学科特点探索德育路径,在不影响学科教学质量的同时最大化地提升德育质量。中职学科较多,而且同一学科还可能对应着多个专业,相应的学科特点与专业特色自然会有所差异。这意味着不同学科的教育内容本就不同,同一学科面向不同专业的教育内容也可能会有差别,相应的德育元素提炼自然也是千差万别。学科教师应当对学科内容进行全面、综合、深入把握,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专业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进而从学科内容中提炼合适的德育元素。譬如语文学科便可挖掘爱国教育、品德教育、理想教育等元素;历史学科可挖掘爱国主义情感、合作团结精神、创业创新精神等元素;英语学科可挖掘礼貌交际、文化自信、创新进步等元素;音乐学科可挖掘审美与心灵美、坚持不懈品质等元素。

(三)结合学科特点创新德育方式

基于学科特点对德育方式进行创新,能够以适合学科的方式融入德育工作,切实避免德育和学科教育脱节的情况,尽量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强化德育。不同学科的特点存在明显差异,各学科教师应当在准确把握学科内容的前提下深化对学科特点的研究,主动了解和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合适的方式创新德育,进而保障德育在学科教育中的深度嵌入。譬如历史学科作为中职教育中的基础课程,其本身是基于历史内容而形成的课程,与其他学科有着明显差异。在历史学科教育中融入德育时,应当充分凸显历史学科本身的特性,尽量以契合历史教学需要的方式创新德育。诸如引导学生在历史情景剧中感受历史人物的精神情怀、通过历史辩论活动渗透历史思想、对课程德育“历史”进行总结等新颖的德育方式,均能促进德育质量的切实提升。

(四)加强专业及行业德育标准的规范

面向不同专业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时,应当强化德育和专业、行业需求的有机结合。中职教育作为以职业技术能力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专业教育往往具有“定向”培养的特性,即专业育人和行业用人高度统一、有效对接。这一背景下,有必要加强专业及行业德育标准的规范,将行业用人需求尤其是职业道德要求融入到德育之中,并以学科教育作为载体,兼顾德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效果。教师在学科教育中应当深化对专业、行业的联系与实践,通过创设行业情境、规范行业职位等方式,以较为直观有趣的方式将职业精神道德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尤其要发挥学科实训的优势,在专业化的实训活动中强化德育实践,让学生们在具体的专业训练、行业实习中深化对职业道德的理解、感受与把握,发展相应的思想道德品质。

(五)完善德育评价机制体系

德育离不开评价。在德育融入学科教育的背景下,需要从评价层面将德育和学科教育进行整合,完善相应评价机制体系,从而准确反映德育情况、德育和学科教育的融合情况,为后续的教育改善及优化提供支持。一方面,对德育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兼顾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充分考虑学生评价,着重针对学生们的表现对德育问题加以分析;另一方面,对德育和学科教育的融合情况加以评价,从内容、形式等方面判断德育在学科教育中的衔接与落实情况。

结束语

综上可知,中职德育需要融入到不同学科教育之中,才能充分实现智育和德育的有机融合,也能切实扩大德育覆盖范围、增加德育深度、提升德育质量。各学科教师需要提高自身德育水平,了解和把握德育要点,并要从学科教育的内容、方式等方面切入,探索学科教育和德育融合的有效途径,进而强化学科教育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振林.德育对中职学科教学的影响探究[J].吉林教育,2020(04):45-46.

[2]赵永华.中职学科德育“课堂渗透—课后延伸”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9(25):176-177.

[3]陈贵亨.如何在中职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散文百家,2019(01):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