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主题主线 营造浓厚氛围绘就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画卷——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紧扣主题主线 营造浓厚氛围绘就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画卷——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例

强成江

张掖行政学院

[摘要]张掖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历代中央政权和大一统王朝都将张掖视为稳定西北、经略周边、稳固边疆的桥头堡和战略要地,同时,张掖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民族地区地域辽阔、生态多样、文化独特的特点,决定了民族工作始终在全市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做好民族工作始终是全市的全局性工作、政治性任务、基础性事业、生命线工程。

[关键词]新时代  民族团结  共同体

张掖市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全市有39个民族,1个少数民族自治县、4个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2.72%,民族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近60%,其中,裕固族是全国唯一、甘肃特有、集中居住在张掖市的少数民族。近年来,张掖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推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走出了一条具有张掖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

一、强化组织保障,着力在大格局上求突破。

高点站位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族工作作为全局性工作、战略性任务、基础性事业、生命线工程,将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纳入全市一屏四城五区建设总体目标,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察监督、政绩考核,统筹指导创建工作。

夯实基础市县区均成立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市县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心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专项补助资金,创建工作的组织和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坚持把民族工作纳入县区、市直部门年度目标考核范畴、纳入市级党委政府督查范围、纳入全市统战工作督查调研,通过三督三查,全市各级各部门做好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

强化教育健全完善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近年来,张掖市先后在甘南、昆明、上海等地举办全市各类民族工作培训班30多次,累计培训3500多人,干部教育、学校教育和国民教育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丰富实践载体,着力在大平台上做细功。

深化市情认识,提炼总结形成具有走廊特质、地域特点、张掖禀赋的 创建思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精心编织沿黑河流域主干道和沿祁连山民族团结七彩飘带,突出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当好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联创共建牵头市、打造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样板市三个重点,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四大建设之中,重点讲好创建+生态守护、红色文化、历史佳话、时代风采、文化繁荣、家国情怀六个故事,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等十进活动,建立起引领带动我市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四梁八柱

全面覆盖精准滴灌相结合。在市县城区、乡镇主要路段、街道(社区)显要位置、车站机场广场等人口密集地段、各级各部门门厅走廊制作民族团结宣传牌7000多块,出租车、宾馆酒店电子屏发布民族团结宣传标语10万多条,制作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海报6万多张。在市县融媒体中心开辟最美石榴籽专栏,开设金张掖民族微信公众号,配发媒体终端播放显示系统,有效满足互联网时代各族干部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推动市县区博物馆及张掖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展陈馆建成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进一步使创建工作有形有感有效。

深化内涵彰显特色相结合。认真履行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联创共建年度牵头市任务,主动担当作为,举办河西各市开展联创共建成果展和书画作品邀请展,承办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联创共建联席会议、互观互检互评现场观摩暨交流推进会、走廊·文明互鉴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联创共建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和总结交流会、全省第六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河西片区培训班,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了张掖力量

融物无声春风化雨相结合。在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建设中融入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重点挖掘以汉明长城为代表的长城文化、以中华裕固风情走廊为代表的民族民俗文化、以红西路军西征史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建成一批反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实体,树立和突出了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依托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等文艺团体,推出《回道张掖》《裕固族姑娘就是我》《裕固族儿女心向党》等精品剧目, 赴以色列、波兰、匈牙利等10多个国家开展甘肃文化旅游宣传活动和民族文艺交流,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情感共鸣和理念相通。

讲好故事典型引领相结合。编印《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石榴籽·一家亲·好故事》,深度挖掘历史和当代民族团结故事,讲好团结故事,凝聚奋进力量。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逐步覆盖的工作思路,全市77个模范集体、130名模范个人受到中央和省、市的表彰奖励,被全国、全省命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5个、教育基地2个,市级命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64个、示范家庭400户,起到了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更加牢固。

三、聚焦民生福祉,着力在大发展上出实招。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检验创建成效的试金石围绕省委提出的建设河西走廊各民族共同富裕示范区目标,率先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开展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坚定不移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全省率先启动乡村振兴示范建设,90%的行政村创建为清洁村庄、70%的行政村创建为文明村,2019、2020连续两年乡村振兴考核排名全省第一。争取落实各类资金60多亿元,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生态农牧、特色旅游、清洁能源等优势产业,帮助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实施民生项目140多个,建制村公路通畅率、电网覆盖率均达100%,农牧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以上,有线电视和网络覆盖率达100%,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录取率达95.9%。

四、依托地缘优势,着力在大情怀上践初心。

依托居中四向交通枢纽城市地缘优势,肩负起服务民族地区发展的使命担当。河西学院充分发挥河西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的作用,组建河西学院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同时把援疆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任务和学校基本的办学目标,通过西部志愿计划”“援疆顶岗实习支教”“千人进疆就业计划等方式培养输送援疆人才。张掖市民族宗教委立足区域联动促团结,组织肃南民族歌舞团到河西各市和青海省海北州开展慰问演出,赴临夏州、内蒙古阿右旗、青海省海北州等地开展睦邻友好走访活动,签订民族团结、边界和睦、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议,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甘肃省前进牧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等重大国家和省级战略平台,通过东西互助方式,总投资6000万元在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建设大岭前进农牧有限公司产业扶贫项目,带动周边2300多户贫困户和3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资入股,每年分红达3000多元,实现了企业健康发展、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和民族团结进步三赢的局面。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十四五规划实施关键之年,也是开启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端其本、慎其先,张掖市将顺势而为,乘势而进,在新征程上奋力开创全市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