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顶板超重支模架专项施工方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地下室顶板超重支模架专项施工方案

朱熙鹏

43252219850318642X

摘要:随着工业生产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建设结构体逐渐增多,近年全国发生多起支模架倒塌事故,超重支模架体系施工技术已迫在眉睫。由超重支模架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因此,如何控制超重支模架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广大建筑业同行的关注。本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用地下室顶板超重支撑体系,经过现场合理组织,合理的超重支模架的搭建,在超重支模架要求规范以内,取得了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对以后施工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超重支模架;地下室顶板;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207m2,其地下3层,建筑高度15m,全现超重支模结构。本工程入口处框架梁净跨为18m,截面尺寸为850×2170,该梁支模架的搭设高度达9m,且其跨度、截面均较大。

2.施工管理及控制

2.1施工要求

材料施工中,严格控制钢管、扣件、板材、木方等材料的进场验收,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浇筑过程中,严格遵循混凝土浇筑方案,采用由中部向周边扩展原则,确保支模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钢筋等材料不得集中堆放在支架上;派人检查支模架支承情况,发现支架沉陷、松动、变形等情况,及时采取解决措施。

2.2技术保证条件

(1)本方案施工图纸会审、方案编制审批必须严格按照有关体制进行,确保方案符合设计图纸的设计要求,从而确保方案的可行性。支模架搭设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做好书面记录

(2)方案经专家论证修改通过后,经监理、业主单位审核后,方可进行支模架搭设施工。

(3)对该工程的主要材料(如钢管、扣件等材料)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准进场使用。

(4)现场工作人员做好整个过程施工记录,定期上交公司技术部检查并存档,便于安全事故的预防及事后处理。

(5)技术人员和特种工作人员均满足资质要求,持证上岗。

2.3施工过程控制

把好材料进场质量验收关,做到不合格产品不得进场;把好技术交底关,组织技术人员、班组吃透施工图及施工方案,做到人人对施工过程、施工技术了如指掌,并随时接受监理、质检站的监督和检查。把好工序检查验收关,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检查门架及钢管支架间距设置;严格按规范要求逐层抽样检查支模架扣件扭力矩、锁销锁固情况,并对梁板底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扣件扭力矩全数检查;逐层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支模架安装,并严格控制立杆垂直度偏差。各工序严格按照规范及施工方案要求验收,并要求相关责任人签字验收形成文字记录。

2.4应急预案

2.4.1支模架局部变形、下陷预案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监控专员一旦发现支架局部变形或下陷应立即通知项目经理及施工负责人,必要时停止作业,及时疏散施工人员,马上卸掉板上的混凝土,对整体支模架进行加固,再次验收通过后方可再施工,确保超高超重支模架安全。

2.4.2火灾预案

现场施工危险源部位准备干粉灭火器,并对所有现场作业人员进行灭火器使用教育,一旦起火,迅速灭火,并及时通知项目经理;火势现场不能控制的立即组织非应急人员疏散;在火势扩大蔓延时,立即拨打119,寻求第三方援助,并组织抢救生命及财产,保护现场。

2.4.3触电预案

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干木棍、竹竿等绝缘物体把电线从触电人身上移开,使伤员尽早脱离电源,及时通知项目经理,对神智清醒者,应让其在通风处休息,观察病情变化;对已失去知觉者,仰卧地上,解开衣服等,使其呼吸不受阻碍;对心跳呼吸停止的触电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等抢救措施。

3超重支模施工方案

3.1支撑系统

该框架梁属于高支模大跨度的非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支模架施工是一关键。通过几个方案的比较,合理考虑施工时间及经济效益,确定使用钢管排架作为大跨结构的施工支撑。由于施工组织的要求,框架梁施工时,其下还为自然地面和回填土地基,保证支撑系统不下沉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对地基的处理成了必要。现场施工中,我们首先对地面原土和回填土进行塘渣回填碾压、夯实;然后在整个排架支撑范围内的地基上面浇筑150厚C20砼板

带,底部配置Ф12@200双向钢筋。为保证钢管排架均匀地把力传到地基上,梁底3排顶撑立杆支座采用16a槽钢口向上纵向铺设。为保证排架系统的整体稳定性,设置间距4米以内的竖向及水平向剪刀撑,同时利用已浇注完毕的框架柱、框架梁作为连接件,防止侧向移动;最后,为防止下雨或其它123施工用水浸泡地基,我们施工的排架地基高于周围地面,并设通畅的排水沟,确保施工过程中排架下无积水。

3..2混凝土工程

3..2.1混凝土材料要求

该工程采用的商品混凝土,碎石选用1~3cm粒径,坍落度严格控制在12~14cm,要求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以确保能够通过大梁密集的钢筋,流淌充实大梁的任一部位,且不发生离析现象,其初凝时间控制在7小时左右。

3.2.2混凝土浇筑施工

该工程18米跨框架梁的混凝土量为40m3,由于框架梁截面上部有6根Ф25、下部19根Ф25钢筋,较密的钢筋导致砼浇筑时振捣难度大,所以砼浇捣相对较费时容易产生冷缝。现场施工时我们采用了汽车泵浇筑此框架梁,由梁中间向两边分层流水施工的方法,严格控制上下层混凝土衔接的时间,并特别注意对框架梁下部钢筋稠密区的振捣,做到既不欠振也不过振。

3.2.3混凝土养护

框架梁顶面采用麻袋覆盖并浇水养护;框架梁侧面及底面采用延迟拆模的方法。框架梁模板支撑时接头处用胶带贴严,密封性能较好,这样既能防止混凝土内的自由水份蒸发,又起到一定的保温效果,防止大梁因收缩而产生的裂缝。

结论

工程中,通过对各种构件支模体系精确计算、设计,及时组织施工安全技术交底。模板及支撑体系现场制作、安装,并严格遵守验收制度,严把质量关,满足了安全、质量要求,避免了材料浪费,顺利完成了施工任务,为同类现浇混凝土构件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尹友成,黄宵雷.转换层超重高大支模架体系下结构楼板施工验算[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000(016):1-6.

[2]周建明.东方·普罗旺斯二期五标段二区地下室工程——支模架施工方案[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1,000(008):296-297.

[3]李波,楼萍娟.某工程的地下室支模架施工技术方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000(022):1-6.

[4]林哲邦,朱军会.某工程超高、超重支模架设计方案[J].建筑安全,2008(09):54-56.

[5]胡爱云,张昔飞.地下室顶板行车通道的支模排架及加固技术[C]//第十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