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学习法”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换位学习法”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黄珍妮

沙县区总医院手术麻醉中心  福建省三明市  365500

摘要目的 研究“换位学习法”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并思考其推广可能。方法 将我院手术室在 2019 1 月—2020 1 月期间接收的实习护生 80 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其护理带教方案的差异,来对其进行平均分组。其中,采取常规护理带教的护生有 40名,将其作为参照组 ;采取“换位学习法”进行护理带教的护生有 40 名,将其作为观察组。在对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术进行考核后,评估去教学质量。同时,就护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沟通交流能力培养、护理职业认同感等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护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术水平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沟通交流能力培养、护理职业认同感等指标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采取“换位学习法”,能够保证其教学质量,有助于护生多方面素养与能力的提高,从而保证手术室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换位学习法 ;手术室 ;护理带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了在我院手术室进行实习的护生 70 名,时间在 2019 年 1 月—2020 年 1 月,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在 18 ~ 23 岁,平均年龄(21.34±0.23)岁,本科 5 名,专科 30 名;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在 18 ~ 23 岁,平均年龄(21.43±1.34)岁,本科 4 名,专科 31 名。本次研究所涉及带教老师的年资、学历等无差异,且两组参与研究护生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带教方案,其在进入科室后,带教老师要对手术室的工作流程、管理制度等内容进行讲授,尽可能提高其对环境的熟悉度。同时,对手术室收治的常见患者进行了解,就不同术式患者的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介绍,从而使得其对手术步骤有较为详尽的了解。在整个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地进行配合。同时,以演示的形式,来提高护生的能力。

1.2.2观察组

观察组采取“换位学习法”进行护理带教,其内容有:(1)思想换位。在护生进入手术科后,带教老师要与之进行充分的沟通,从而了解护生对教学的想法。同时,引导护生与自己进行位置互换,从而让其能够尽可能从带教老师的角度来进行思考,理解护理带教的意义,给护理带教工作的开展有一个良好的开端[1]。(2)结合当前的教学大纲,将手术室带教的学习目的告知所有护生,从而让护生能够根据带教的目的和内容,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和了解,来进行初步解析。在解析的基础上,带教老师需要就其中存在的不足或者错误进行纠正。例如围术期心理护理。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治疗方案,其在实施的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基于此,在术前必须要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从而使之能够理解手术的意义,并且尽可能调节自己的情绪,保证治疗的积极性与配合度[2]。(3)引导护生来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并以讨论的形式,强化护生对带教内容的了解程度。结合教学大纲与计划,来让护生学习更为有条理,教学工作开展更为顺利。(4)在教学完成后,要通过反复的示范与实施,来保证护生对操作技术的掌握程度。对于一些操作较为复杂或者难度较大的护理行为,必须要保证护生完全掌握。这与手术室的工作性质存在较大关联。

1.3评价指标

在实习完成后,对护生进行理论知识与操作技术水平考核。其中,理论知识采取书面试卷进行考核,总分100 分。而操作技术则以模拟操作的形式进行,其由带教老师和护士长来进行评估,总分 100 分。

1.4统计学方法

在数据分析方面,借助SPSS22.0展开相关工作,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s)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教学质量

观察组护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术水平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 1。

表1 两组培训前后考试成绩比较

组别

例数

理论知识

操作技术

参照组

40

76.78±4.21

77.18±4.24

观察组

40

90.30±3.56

89.02±4.17

t值

t值

-

15.509

12.591

P值

-

< 0.001

< 0.001

2.2带教满意度

在护生对护理带教方式满意度上看,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5。

3讨论

3.1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渗透,当前的服务行业工作要求增多。尤其是医疗服务,其对象较为特殊,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进行双向满足。护理服务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之一,其主要是由护理人员来实现的。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所培养出来的护理人员,不适合现代医疗环境的具体需求,很容易诱发护患纠纷,导致患者、护理人员、医生等多个主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异常。在这种状况下,临床对于当前医护学生的培养越加重视,尤其是护理人员。手术作为临床常见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其需要由专门的场所来进行实施,也就是手术室。而在手术室中,其涉及多种精密设备、药物等的运用,这些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使之对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提高。同时,设备与药物的使用,都需要依靠护理人员来进行,这些也就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再者,手术室实施的诊治措施,其具有侵入性,患者的生理应激反应程度不一,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除此之外,手术室护理人员还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让其了解手术的风险与注意事项,从而使之在护理工作开展时,尽可能取得患者和家属的认可、配合,降低护理难度

[3]

3.2换位学习法的运用优势

在医疗技术优化的背景下,手术治疗成为常用方案,自然手术室收治患者数量增加。而在手术室护理服务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影响较大的背景下,临床对于护理教学工作的重视度提高。因此,我院为了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对近几年的护生培训采取了多元化的教学理念与方案。传统护理带教方案具有较长的运用历史,多数手术室在开展带教服务时,都会进行直接采用这种教学方案。其以理论灌输为主,强调带教老师的作用,整个教学活动的落实中,护生都较为被动,难以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再者,这种带教方法实施中,实践教学还是略为不足,无法对护生的操作能力进行保证。在这种状况下,教学质量明显缺失,难以满足现代医疗环境下的手术室护理需求。换位学习法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衍生出来的教学方案,其属于先进的临床护理带教模式,其能够通过护生与带教老师的有效沟通,来引导双方进行角度的转换,使得护生能够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环境等有大概的了解和认知,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能够让带教老师最大程度地了解带教中护生的情绪变化、阻碍因素以及教学需求等内容,从而保证教学计划制定的可实施性与有效性。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护生可以通过换位的形式,来了解教学的意义,这能够提高其学习积极性;而教师可通过换位的形式,来了解护生的教学需求,并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4]。再者,护生可通过换位的形式,来对其在具体工作中,患者可能会产生的一些疑问和需求进行预测,并且进行应对思考,这有助于提高其应对能力。尤其是在沟通过程中,换位学习法能够保证解答问题形式和内容的合理性,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可能。

3.3研究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带教模式,观察组采取“换位学习法”引导下的护理带教模式,从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水平上比较,观察组分值高于参照组。而在就两组护生在整个教学中,所表现出的满意度评估上比较,观察组高于参照组。这也就意味着,换位学习法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具有较高的实施价值和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换位学习法开展的核心在于有效沟通,因此,带教老师在整个交流时,要尽可能保证态度的亲切与语言的通俗,从而使得护生对其充分信任,并愿意在其引导下主动学习。再者,还需要定期开展讨论会议,实现护生与护生的沟通,保证协作能力的优化。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采取“换位学习法”,能够保证其教学质量,有助于护生多方面素养与能力的提高,从而保证手术室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参考文献

[1]林泽如.换位学习法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8):26-30.

[2]黄晓燕.探讨“换位学习法”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名医,2020(12):369-370.

[3]雷京,夏维.“换位学习法”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1):142-143.DOI:10.16659/j.cnki.1672-5654.2019.31.142.

[4]施玲玲.“换位学习法”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0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