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热敷治疗骨伤科慢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4
/ 2

中药热敷治疗骨伤科慢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陈晓峰

肇东市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针对中药热敷治疗骨伤科慢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在2019年9月—2021年9月期间于医院骨伤科进行治疗的骨伤科慢性疾病患者中选择94位开展研究分析工作,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以上患者划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即观察组47人、对照组47人,针对观察组利用常规治疗加中药热敷的方式,而对照组仅适用常规治疗方法,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计算分析得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87%,而对照组相对较低,总有效率为85.11%,且在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结论:相较于单纯的常规治疗方式,采用中药热敷与常规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更有利患者康复,不仅可以减少疾病带来的痛苦,还不会出现副作用,有利于强化整体的治疗成效。

关键词:中药热敷;骨伤科慢性疾病;临床疗效

对于骨伤科慢性疾病而言,不仅会阻碍患者的正常行动,还拥有病程很长的特点,久而久之引发患者消极的治疗情绪,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不良影响,需要进行积极且有效的治疗,强化骨伤科慢性疾病的治疗成效。通过对临床治疗经验的分析,采用常规治疗方式与中药热敷方式有机结合的治疗模式,能够缩短患者的病程,减少疾病治疗消耗的时间和精力,且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减轻由此带来的痛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9年9月—2021年9月期间于医院骨伤科进行就诊治疗的患者中选择94名骨伤科慢性疾病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配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7人、观察组47人。在对照组的患者中,有31例男性患者,占整体比例的65.96%,16例女性患者,占整体比重为34.04%,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4—65岁,通过计算得到平均年龄(44.99±5.28)岁,此组患者的主要病症为21例风湿关节痛、17例患者是陈旧损伤、9例患者是其他症状。而在观察组中,有32例男性患者,占整体比例为68.09%,15例女性患者占总体比例为31.91%,此组患者是的年龄范围为26—65岁,计算其平均年龄为(45.92±5.17)岁,患者的主要病症为22例风湿关节痛、15例陈旧损伤、10例其他疾病。通过对比患者资料发现存在可比性,及P>0.05。

1.2方法

针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利用常规治疗与中药热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观察组的治疗工作。在对照组中,开展治疗工作时,通常应用针刺、推拿、牵引等方式,每次治疗需要持续60min的时间,治疗频率1次/日,疗程一般为21d;而在观察组的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制备中药进行热敷,同时加热至合适的温度,观察患者能够接受的温度范围进行合理调整,治疗工作频率为1次/日,需要持续治疗14d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使用的药材包括红花15g、秦艽20g、桃仁20g、伸筋草20g、三七30g、白芷30g。将以上药材进行混合研磨,利用白酒做好合适时长的浸泡,之后热敷于患处,能够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疗效评价标准,包含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显效具体指患者经过治疗不再有临床症状,或者症状得到良好的改善,不再出现关节疼痛的情况;有效的衡量标准为关节的活动情况得到改善,疼痛有一定程度的减轻;无效指临床症状没有减少,且关节活动及疼痛的情况没有得到缓解,甚至部分患者出现加重的情况。总有效率的计算公式: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的疼痛情况,即无疼痛为0分,轻度疼痛为1—3分,中度疼痛为4—6分,重度疼痛为7—10分。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Excel数据库开展数据分析工作,应用SPSS20.0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进行计量资料的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进行检验,当P值在0.05以下时,即P<0.05表示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显著差异(P<0.05),见表 1。

表 1 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n=47)     19(40.43)       21(44.68)      7(14.89)             40(85.11)

观察组(n=47)     32(68.09)      14(29.79)      1(2.13)              46(97.87)

X2              7.244            2.231             5.053                   5.053

P              0.007            0.135             0.025                   0.025

2.2 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情况

通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的疼痛情况,其中观察组的总体评分为(2.25±0.81)分;而对照组的总体评分为(3.70±0.92)分,差异显著(t=8.110,P<0.05)。

3.讨论

对于骨伤科慢性疾病而言,具备病程长、伴有疼痛性等特点,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于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治疗方式、治疗周期等,容易引发患者的焦虑、不安等情绪,为了避免患者对临床治疗出现抵触心理,应该增强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意识,编制专业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激发患者疾病治疗中的积极性。在本次研究中,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个组别,其中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87%,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11%,很明显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能够说明采用常规治疗与中药热敷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强化骨伤科慢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成效,缩短总体的治疗时间,给患者的疾病治疗带来正面影响,在此基础上增强患者抵抗力,避免疾病出现恶化的情况,降低外界病菌侵入的概率。

虽然很多行业内的专家学者认为常规的治疗手段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不同的医务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法保证力度、手法的统一,避免不了会带来一些损伤,即使患者在治疗之后恢复健康状态,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良影响,需要配合使用药物治疗的方式。传统的治疗工作中需要采用内服药物的方式,由于药物服用次数较多,很容易给患者的脾胃等内脏带来伤害,而采用中药热敷的方式有助于减少以上问题的发生,常用的药物中有三七,此种中药材具备散淤、消肿的作用;伸筋草有助于达到舒筋的目的;秦艽有助于患者止痛清湿。通过以上几种药材的混合可以发挥祛湿止痛的功效,最终达到在短时间内康复的目的。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可见采用常规治疗与中药热敷相结合的模式,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还能减少疾病带来的疼痛等不良影响,确保患者能够实现对药物的吸收,充分发挥正向的积极作用。在中药及温度的作用下,有助于打通患者堵塞的部位,及时去除炎症,降低痉挛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概率,让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高,提升医院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方金娥.改良式中药湿热敷疗法在骨伤科的护理应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04):238-239.

[2]张海涛.推拿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肩周炎56例[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8(9):1.

[3]曹晓波.中药热敷包应用于骨质疏松症所致腰部疼痛患者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