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磷脂软胶囊对大鼠血脂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7
/ 4

卵磷脂软胶囊对大鼠血脂功能的影响

李亚丹

秦皇岛博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目的:探讨卵磷脂软胶囊对大鼠血脂功能的影响。方法:经口给予模型大鼠每日0.20g/kgBW、0.40g/kgBW、1.20g/kgBW不同剂量的卵磷脂软胶囊30d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该受试物在0.40g/kgBW组能降低高血脂模型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P<0.05);在1.20g/kgBW组能降低高血脂模型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P<0.05)、能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1)、能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P<0.01),受试物对各剂量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影响,对大鼠体重增长无不良影响。结论:卵磷脂软胶囊具有辅助降血脂功能。

卵磷脂是1844年法国人高布利第一次从蛋黄中分离出含有氯及磷的脂肪混合物,并以希腊文命名为Lecithoes即卵磷脂。20世纪30年代又在大豆油脂加工后的副产物中发现了大豆卵磷脂。卵磷脂具有乳化性、分散性,是一种纯天然的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化工、医药等行业具有广泛的用途【1】

随着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变,动物性食物摄入比例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摄入量相对减少,导致高血脂症患病人数不断上升,高脂血症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及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合理有效的预防、控制高脂血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大豆卵磷脂对大鼠血脂指标的影响,为有效预防高血脂症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大豆卵磷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

卵磷脂软胶囊:主要原料大豆卵磷脂、大豆油(其中大豆卵磷脂占比25%),规格1.2g/粒。人体推荐量每日4.8g/60kgBW。

1.2实验动物

选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许可证号:SCXK-(京)2009-0017]繁殖的健康SPF级雄性大鼠共60只。高脂饲料和维持饲料由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3剂量

实验设人体推荐量的2.5倍、5倍、15倍,即每日0.20g/kgBW、0.40g/kgBW、1.20g/kgBW为低、中、高剂量组。受试物处理:取24.00g样品加玉米油至100.0ml为高剂量受试物。中、低剂量受试物是取高剂量受试物用玉米油1:2和1:5稀释而成。每日一次经口给予,连续灌胃30d后测各项指标。大鼠灌胃体积为0.5ml/100gBW。同时设空白与模型对照组(0g/kgBW),用玉米油代替受试物,每日灌胃体积与受试物组相同。

1.4仪器与试剂

SELECTRA-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离心机、HZF-B3000电子天平;总胆固醇(TC)试剂盒、甘油三酯(TG)试剂盒、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试剂盒、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试剂盒。(试剂盒均来自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5实验方法

   12只大鼠给予维持饲料作为空白对照组,48只大鼠给予高脂饲料作为模型组,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9d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不禁食取血,采血后离心分离血清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根据总胆固醇水平将模型组随机分为四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混合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实验方法,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在给予高脂饲料的同时灌胃不同剂量的受试物;模型对照组给予高脂饲料的同时灌胃相应体积的玉米油;空白对照组给予维持饲料的同时灌胃相应体积的玉米油,给受试物30d后,不禁食取血,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总三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5.1血清总胆固醇测定方法

取静脉血,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出血清,取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1.5.2甘油三酯测定方法

取静脉血,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出血清,取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1.5.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方法

     取静脉血,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出血清,将血清与沉淀剂按1:1混合,室温放置10min,3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1.5.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方法

     取静脉血,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出血清,将血清与沉淀剂按2:1混合,室温放置15min,取上清液,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1.6数据处理

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值<F0.05,结论: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F值≥F0.05,P≤0.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量转换后扔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给受试物前后,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试验数据的比较采用独立样品的t检验进行统计。

2结果

2.1卵磷脂软胶囊对高血脂模型大鼠体重的影响

表1卵磷脂软胶囊对高血脂模型大鼠体重的影响(X±SD)

组别

动物数(只)

给受试物前体重(g)

P值

给受试物后体重(g)

P值

空白对照组

12

274.9±30.4

0.133

453.7±22.3

0.105

模型对照组

12

289.1±21.0

-----

480.1±40.6

----

0.20g/kgBW

12

284.0±35.5

0.815

475.6±44.0

0.998

0.40g/kgBW

12

288.1±22.7

0.983

475.0±28.9

0.999

1.20g/kgBW

12

278.7±25.9

0.558

468.3±56.9

0.930

由表1可见,给予大鼠受试物前实验各组初始体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予受试物30d后实验各组体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卵磷脂软胶囊对高血脂模型大鼠的体重无不良影响。

2.2卵磷脂软胶囊对高血脂模型大鼠血清TC的影响

表2卵磷脂软胶囊对高血脂模型大鼠血清TC的影响(X±SD)

组别

动物数(只)

TC(mmol/L)

给受试物前

P值

给受试物后

P值

空白对照组

12

2.10±0.48*

0.000

1.87±0.24*

0.000

模型对照组

12

4.63±1.01

-----

4.50±0.94

----

0.20g/kgBW

12

4.68±0.96

1.000

4.18±0.90

0.466

0.40g/kgBW

12

4.89±0.90

0.843

3.67±0.69*

0.040

1.20g/kgBW

12

4.81±0.79

0.952

3.55±0.57*

0.014

*: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由表2可见,给予模型组大鼠高脂饲料9d后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P<0.001),即模型建立成功。给予受试物前后各剂量组血清总胆固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口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卵磷脂软胶囊30d后,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P<0.001),0.40g/kgBW组、1.20g/kgBW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即卵磷脂软胶囊在0.40g/kgBW组与1.20g/kgBW组可以降低高血脂模型大鼠总胆固醇含量。

2.3卵磷脂软胶囊对高血脂模型大鼠血清TG的影响

表3 卵磷脂软胶囊对高血脂模型大鼠血清TG的影响影响(X±SD)

组别

动物数(只)

TG(mmol/L)

给受试物前

P值

给受试物后

P值

空白对照组

12

1.17±0.52*

0.001

1.28±0.30*

0.000

模型对照组

12

2.30±0.93

-----

2.24±0.54

----

0.20g/kgBW

12

2.26±0.56

0.988

1.93±0.38

0.359

0.40g/kgBW

12

2.60±0.70

0.728

1.81±0.44

0.121

1.20g/kgBW

12

2.19±0.51

0.932

1.46±0.48*

0.004

*: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由表3可见,给予模型组大鼠高脂饲料9d后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升高(P<0.01),即模型建立成功。给予受试物前各剂量组甘油三酯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经口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卵磷脂软胶囊30d后,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升高(P<0.001),1.20g/kgBW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1),即卵磷脂软胶囊在1.20g/kgBW组可以降低高血脂模型大鼠血清甘油三酯含量。

2.4卵磷脂软胶囊对高血脂模型大鼠血清HDL-C的影响

表4卵磷脂软胶囊对高血脂模型大鼠血清HDL-C的影响(X±SD)

组别

动物数(只)

HDL-C(mmol/L)

给受试物前

P值

给受试物后

P值

空白对照组

12

1.10±0.28

0.115

1.17±0.27*

0.031

模型对照组

12

0.89±0.26

-----

0.91±0.28

----

0.20g/kgBW

12

0.93±0.32

0.993

0.91±0.28

0.995

0.40g/kgBW

12

0.94±0.28

0.994

0.94±0.28

0.990

1.20g/kgBW

12

0.86±0.28

0.931

0.98±0.31

0.927

*: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由表4可见,给予模型组大鼠高脂饲料9d后各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口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卵磷脂软胶囊30d后,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卵磷脂软胶囊对各剂量组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无影响。

2.5卵磷脂软胶囊对高血脂模型大鼠血清LDL-C的影响

表5卵磷脂软胶囊对高血脂模型大鼠血清LDL-C的影响(X±SD)

组别

动物数(只)

LDL-C(mmol/L)

给受试物前

P值

给受试物后

P值

空白对照组

12

0.56±0.16*

0.003

0.65±0.22*

0.000

模型对照组

12

1.11±0.50

-----

1.22±0.37

----

0.20g/kgBW

12

1.15±0.51

0.994

1.06±0.41

0.476

0.40g/kgBW

12

1.29±0.32

0.633

0.98±0.28

0.164

1.20g/kgBW

12

1.19±0.44

0.950

0.75±0.24*

0.004

*: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由表5可见,给予模型大鼠高脂饲料9d后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口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卵磷脂软胶囊30d后,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01),1.20g/kgBW组与模型对照组间比较,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1),即卵磷脂软胶囊在1.20g/kgBW组可以降低高血脂模型大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

3讨论

大豆卵磷脂是从天然大豆中提取精制而得到的混合物,包括;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肌醇胺(PI)、磷脂酰乙醇胺(PE)、磷酯酰丝氨酸(PS)和磷脂酸(PA)等具有不用生理活性的成分2。大豆卵磷脂中PC是大豆卵磷脂中调节血脂的主要有效成分。磷脂酰胆碱是合成脂蛋白的原料,脂蛋白是脂肪的运转形式3;同时卵磷脂化学结构上既有亲水性又有亲油性4,其可将胆固醇乳化为极细的颗粒,这种微细的乳化胆固醇颗粒可透过血管壁被组织利用,而不会使血浆中的胆固醇增加,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内壁的沉积。大豆卵磷脂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估计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增加对TG的转运,及对TC的乳化,清除作用而达到降低血脂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本实验证实了大豆卵磷脂具有降血脂功能,能降低高血脂大鼠模型血清中胆固醇含量、甘油三酯含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这与国内外诸多报道较为一致5-7。大豆卵磷脂为食品的正常成分,属于公认的安全产品,并参与机体代谢,毒副作用极小,食用安全8-9。适用于降血脂保健食品的研究与开发。

参考文献:

[1].付茂辉、赵青山.大豆卵磷脂的研究概况.山西食品工业.2005,4:24-28.

[2].Pota PA,Oberste MS,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J].Science,2003,300(5624):1394-1399.

[3].KUO L,MASTERS PS.Genetic evidence for a structur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arboxy termini of the membrane and nucleocapsid proteins of mouse hepatitis virus[J].J Virol,2002,76(10):4987-4999.

[4].NARAYANAN K,CHEN CJ,MAEDA J,etal Nucleocapsid independents pecific viral RNA packaging via viral envelope protein and RNA signal [J].J Virol,2003,77:2922-2927.

[5].陈东方,王海玉,李立.大豆卵磷脂对大鼠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J].河南预防杂志医学,2010,21(2):140-141.

[6].Iwata T,Kimura Y,Tsutsumi K,et al.The effect of various phosphlipids on plasma lipoproteins and liver lipids in hypercholesterolemic rats[J].J Nutr Sci Vitaminol,1993,39(1):63-71.

[7].Samochowiec L,Kadlubowska D,Rozewicka L,Invesrtigations in esperimental atherosclerosis Part 1:The effents of phosphatidylcholine on experimental atherosclerosis in white rats[J].Atherosclerosis,1976,23(2):305-317.

[8].赵文,王庭欣,秦淑珍,等.卵磷脂的致突变性及其对大鼠实验性高血脂症血清的影响[J].毒理学杂志,2005,19(A03):321.

[9].胡晓芳.大豆磷脂对大鼠的长期毒副作用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2,20(9):9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