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小知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7
/ 1

阑尾炎小知识

黄子钧

广元市朝天区中子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广元  628013

阑尾炎是一种急腹症,是指阑尾发生感染,出现炎症反应。阑尾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任何年龄段的群体都存在一定的患病几率,尤其是10-30岁之间的群体患病几率更大。在我国,急性阑尾炎的发病几率还是比较高的,大约保持在7-12%。了解阑尾炎的常见病症和诱因,掌握一些基本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能有效降低阑尾炎的发病几率及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损失。

1什么是阑尾炎?

阑尾炎主要是因为阑尾发生感染,导致出现了炎症反应,进而诱发的一系列病症。阑尾炎主要分为急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2大类,前者起病急,患者的疼痛感十分剧烈,根据病程长短、病理变化,又分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或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等4种不同类型,在治疗的时候需要结合不同类型的病症,采用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和方法;后者大多表现为腹部隐痛或有微微的不适感。

2阑尾炎的症状

了解阑尾炎的一些常见症状,才能够准确的识别是否患上了阑尾炎,并将其与其他急腹症区分开来,以便采取更科学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症状:1)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最开始的时候,患者肚脐周围可能会出现疼痛感,在数小时之后,疼痛可能会逐渐转移到患者的右下腹,也就是阑尾所在的部位,随着病症的持续加重,疼痛感也会持续加剧,尤其是按压阑尾部位或行走、咳嗽等状态下,痛感会更加的明显。2)恶心、呕吐。部分阑尾炎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食欲不振。这也是阑尾炎患者常见的一种病症,患者的食欲会明显下降,甚至没有想吃任何东西的欲望。4)便秘或腹泻。部分患者会出现排便困难、长时间无法排便或者是排便频率增加、粪便水分明显增加的情况。5)发热。在病情初期,也可能会出现低烧的情况,当病情不断严重,患者还可能出现高烧、脸部潮红等症状。此外,阑尾炎也可能会诱发其他方面的并发症,如腹膜炎、阑尾穿孔、脓肿形成及败血症等。当出现上述症状的时候,需要及时就医,以免病情迁延,造成更大的危害。

3阑尾炎的病因

诱发阑尾炎的因素比较多,了解阑尾炎的诱因,才能科学有效的预防,降低阑尾炎的发病几率。1)阑尾管腔梗塞。这是导致急性阑尾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阑尾管腔堵塞之后,阑尾粘膜持续分泌的黏液会导致腔内压力不断上升,使得血运发生障碍,从而加剧阑尾炎症反应。2)细菌入侵。阑尾腔与盲肠相通,如果人体的阑尾粘膜出现损伤,则大肠杆菌、厌氧菌等细菌会侵入管壁,从而引起阑尾部位不同程度的感染,诱发阑尾炎症反应。3)慢性阑尾炎。大多数情况下,慢性阑尾炎都是由急性转变而来的,少数则是阑尾炎慢性发展形成的,阑尾管腔狭窄或闭塞、阑尾扭曲、阑尾与周围组织粘黏等都可能会诱发慢性阑尾炎。4)其他。阑尾先天畸形或者是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引起内脏神经反射,都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阑尾肌肉和血管痉挛的情况,进一步诱发血供障碍或者使阑尾炎膜受到损伤、阑尾管腔狭窄,增加了阑尾炎的发病几率。此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会增加阑尾炎的发病几率,如长期便秘、生活作息严重不规律等。日常加强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阑尾炎。

4阑尾炎的治疗和护理

阑尾炎在采用适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治疗之后,可以得到有效治愈,如果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复发性,如果患者在接受阑尾切除术之后,则不会复发。当患者出现转移性腹痛或阵发性、持续性腹部胀痛、钝痛情况的时候,需要高度警惕,及时到医院肠胃外科、普外科或急诊科就诊。为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在就诊前患者需停止饮食,也不要自行服用一些止痛药等。阑尾炎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采用适合的治疗方式和方法,确保治疗结果最佳。例如,如果病症比较轻,或者是患病初期,可以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服用头孢美唑、头孢曲松等药物治疗,起到抗感染作用效果,但如果是一般症状不建议采用这种方案;阑尾切除手术(开腹或腹腔镜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出现了阑尾破裂穿孔、脓液破入腹腔等情况的时候,需要采取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彻底清除脓液,切除发生病变的阑尾,以保证治疗的效果,同时降低阑尾炎的复发率。

如果是采用切除手术治疗的方法,可能需要数周时间才能彻底恢复健康,在这期间患者要时刻关注身体变化情况及其他症状,如腹部疼痛、腹泻、便秘等,警惕疾病复发;要定期到医院复检;如果需要用到止痛药等,需要谨遵医嘱,不能擅自服药;日常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和饮食,保证充分休息和良好的睡眠,短期内不要剧烈活动,在恢复期内要减少腹部肌肉运动,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需要做一些康复训练,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针对阑尾炎的预防,日常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加强锻炼,保持健康规律饮食。也需要对阑尾炎的一些常见病症等有所了解,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日常也需要注意加强体检,时刻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