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后临床医学生对预防医学知识需求的变化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7
/ 2

疫情前后临床医学生对预防医学知识需求的变化调查

王圣洁,马耀仁,周成龙,于子栋

济宁医学院  中西医结合学院  

摘要:目的: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前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内容的认知和需求的变化,为改进预防医学教学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于2019年、2020年对某医学院校2017级、2018级临床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半开放式访谈,比较其对预防医学知识需求的变化。结果: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前3项依次为“合理营养指导、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2018级学生对“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两部分内容的关注度高于2017级学生,增加相应学时数的需求也较高。结论:医学生能普遍适应COVID-19疫情时期的困难环境,并提升自我。疫情期间医学生的医学知识问题有其自身特点,应给予关注,同时还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疫情前后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知识需求变化调查

引言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无惧艰险,挺身抗“疫”,数次“逆行”,他们不畏生死、冲锋在前,坚持患者至上,以人为本,用责任与担当守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展现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人道主义精神。虽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从世界范围来看,疫情仍未得到全面有效地控制,这就要求医务人员随时准备“逆行”,他们面临前所未有的生理和心理压力,生死抉择与价值取向是对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检验与审视。为推动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发挥医学职业精神的导向作用是题中之义,这也给医学生知培育赋予了光荣的使命和艰巨的任务。作为医疗卫生行业的“后备军”,学生时期是职业精神塑造和养成的关键时期,当前亟须围绕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探索全方位的职业精神育路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于三年级上学期学习预防医学课程。本研究于2019年选取2017级学生、2020年选取2018级学生为调查对象,教学前后发放自制的调查问卷了解相关情况。

1.2方法

1.2.1文献研究法

根据研究主题,以“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医学生”等为主题词,使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整理国内外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测量的权威问卷,结合疫情影响下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筛选并确定适合本研究的量表及所需研究变量。

1.2.2问卷调查法

运用权威量表制作问卷,借助“问卷星”等平台开展网络调查。主要内容有:①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年级、专业等;②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健康情况,包括焦虑和抑郁情况;③社会支持状况。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019年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前后,向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发放调查问卷510份,收回有效问卷492份,有效回收率为96.5%;2020年向2018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480份,收回有效问卷475份,有效回收率为99.0%。

2.2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内容的认知

学习预防医学课程前,两级学生对本课程的认知差别不大,仅“与传染病有关的学科”一项差别较大,2017级59.1%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应与传染病有关,2018级64.6%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应与传染病有关。学习预防医学课程后,两级学生对本课程的认知变化较大,2018级学生中认为预防医学应用范围广泛,能促进健康,与生活环境、生产环境、食品安全有关的比例更高(见表1)。

2.3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内容的关注度与兴趣

两级学生较为关注和感兴趣的前3项内容均为“合理营养指导、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与2019年调查的2017级学生相比,2020年调查的2018级学生对“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两部分内容关注度有所提升,分别从78.7%提升至82.1%、从62.2%提升至69.5%。2018级学生对“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感兴趣程度超过“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见表2、3)。

2.4学生对增加课程学时数的需求

两级学生前3个希望增加课程学时数的章节均为“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合理营养指导、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其中2017级学生最希望增加“合理营养指导、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章节学时数(51.2%),而2018级学生最希望增加“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章节学时数(41.4%,见表4)。

2.5学生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评价

学习预防医学课程后,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78.1%的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了新的认识,46.3%的学生对传染病流行过程认识更加清楚;今后工作中遇到特殊的可能发生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时,60.6%的学生选择及时上报,54.6%的学生能够立即做好个人和周围人的防护工作,11.2%学生同意详细记录病人信息。

2.6访谈结果

针对问题1“是否有必要学习线上优质课程的重要章节,以补充线下课堂教学”,多数学生表示线下授课过程中对线上课程学习的需求不大,遇到问题时会直接与任课教师沟通。只有对课堂上没有涉及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才会考虑学习线上推送的优质课程,而且推送课程太多时无法做到坚持浏览。对于问题2“对案例讨论教学安排有何建议”,学生对案例讨论教学方式评价较高,认为有助于理论与实际的融合,可适当增加与实践紧密联系的案例。

3讨论

新冠肺炎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以发热、干咳、乏力等为主要表现,其对人民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均造成了一定影响。而预防医学人员在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检查,分析疫情的扩散趋势以及防控策略、措施。这些任务和工作在护理学和预防医学的学生耳濡目染下,可能使其感觉责任重大,相对增加其焦虑和压力状况。

3.1社会环境方面

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应加大对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扶持力度,并出台相关的规定,避免社会上对女性就业的歧视。地方政府应该配合医学院校营造健康的就业环境,搭建高效的就业平台,组织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2学校教育方面

各医学院校应及时构建学校‑院系‑辅导员“三位一体”管理体系,加强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宣传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走出就业困惑期,缓解就业焦虑。

3.3学生自身方面

既要意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又要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在面临就业问题时,学会自我调节,减少自责、逃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多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以积极良好的心态面对就业压力,正确从容地应对就业焦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科院校的内涵式发展需要结合时代特色和时代需要。在后疫情时代,充分利用抗击疫情带来的积极效应,并将其运用于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使医学生努力成为具有精湛医学技能、良好职业素养的优秀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帅.新冠疫情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001221.

[2]吴佩林.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疫情期间涉医报道的感知差异[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2):158-163.

[3]王楠楠,朱杉杉.医学生疫情前后职业认同的对比研究[J].科技视界,2020(06):77-82.

[4]黄蕊, 张风华.新冠疫情下医学生择业心理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心理月刊,2020,16(10):1-4+7.

[5]张小璐,乔鹏飞.医学专业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知及职业认同感研究——基于内蒙古自治区两所医学院在校医学生的调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3(04):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