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0
/ 2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王刚

  120105198101110016

摘要: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也被广泛的应用。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很多的土木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都采用了现代化的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国传统工程施工技术当中的弊端。由于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当中最主要的原材料是水泥,其有着一定的收缩范围,在工程施工当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配比进行,将混凝土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尽管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了更多的施工现场,但是其中还是存在很多的不利因素,为了能够更加全面改善混凝土工程施工当中的弊端,土木工程单位的领导人员也应该重视源头改善这一问题。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就当前情况而言,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运用较为广泛,且施工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存在诸多缺陷和弊端,为此需要通过实践不断优化和完善该项施工技术,从根本上解决技术问题。

1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现实意义

混凝土是建筑项目建设的主体施工材料,其施工技术应用效果好坏会对工程建设整体质量造成直接影响。现阶段,建筑行业飞速发展,混凝土材料设备市场环境呈现多元趋势,增加了施工技术的应用控制难度。在此背景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有效发挥,需对以往土木工程建设应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情况进行分析,以找出局限问题与作用影响,继而推动建筑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2土木工程建筑中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因素

2.1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水泥在与水分混合后发生反应,进而产生诸多热量,这也是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大幅度提升的主要热量。众所周知,大体积混凝土的横截面较厚,一旦水泥出现水热化现象则会集中在结构内部,再加上内部结构散热速度较慢,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在极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并且混凝土导热性能不高,初凝时无论是弹性模量还是强度普遍不高,为此在发生水热化后温度骤然升高,对变形产生的约束力较小,温度应力也随之降低,伴随着混凝土初凝与终凝时间的不断延长,其自身弹性模量及强度有所提升,并且对收缩变形产生强烈的约束力,进而形成温度应力。

2.2浇筑中温度的测量影响

如果想要很好地保证混凝土工程施工的基本质量,在施工现场的工作技术人员就应该时刻注意对混凝土温度的测量,只有保证现场温度能够处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够为混凝土工程建筑带来基本的保障。在温度的测量中应该时刻保证温度计的准确性。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往往会出现测量位置不准确,不科学,严重的会导致最终的建筑出现墙体裂缝的问题。

2.3混凝土的收缩变形的影响

众所周知,混凝土属于一种复合型材料,是多种材料组成的非匀质材料,并且原材料之间的物理特性差异较大,再加上混凝土中掺有一定比例的水泥外加剂和矿物质等。在混凝土硬化之前,混凝土处于塑性状态,如果上部混凝土的均匀沉降受到限制,在遇到钢筋或大的混凝土骨料,或者平面面积较大的混凝土、其水平方向的减缩比垂直方向更难时,就容易形成一些不规则的混凝土塑性收缩性裂缝,并且紧缩现象还会随着混凝土湿度的减退而加剧,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断裂等质量问题。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3.1模板施工技术

作为土木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模板施工作业能够为房屋建设质量与施工效率提供重要支撑。模板施工质量达到预期还能为后续混凝土施工管理工作提供助力,降低施工作业风险。为此,施工技术人员的模板制作应按照土木工程的结构类型确定规格,并在拼接施工操作上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漏浆或变形现象出现。如制作阴角或是阳角模板过程中,借助钢制角模,与相邻墙模板以企口方式连接。

3.2混凝土配置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配置混凝土是最基础的一项技术,该技术看似简单,却关乎整个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水平,施工人员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根据相关规范、标准并结合自身经验严格操作,以项目工程实际需求为主,对施工所需材料进行准确配比,确保砂石、水泥、胶合剂以等各种原材料比例的准确性,依据制定的配置流程进行制作。例如:在对砂石进行配置时,搅拌混凝土之前要精准测量出砂石含量,以此明确其配比状况。在明确混凝土各项原材料的比例之后,首先要进行试验,如果调配出来的混凝土满足工程的要求,方可调配大量混凝土,经试验检测发现翡翠林溪花园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含水量控制在1.0%以内,氯离子含量不超过0.06%,各项参数均满足标准要求。

3.3钢筋搭接技术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的钢筋搭接技术有两种作业方式,即钢筋焊接与钢筋机械连接。钢筋搭接施工质量是决定建筑物承重力水平的关键,如质量不过关,不仅会威胁工程项目的使用寿命,还会降低施工建设的安全性。为此,需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来着手开展钢筋搭接施工,并将避免搭接裂缝问题出现作为工作控制重点。在进行钢筋焊接施工时,为保证骨架与焊接网制作效果,应采用电阻点焊,或者按照接头受力性能控制要求,采用闪光对焊,以在保证基本施工功能情况下,简化施工。T型接头钢筋焊接施工,应采用埋弧压力焊。在对钢筋搭接垂直与倾斜位置进行焊接施工时,应采用气压焊。机械连接钢筋施工可供选择的连接施工方法有:径向挤压连接、轴向挤压连接以及锥螺纹连接,具体施工选择应结合钢筋搭接建设等级要求来确定。

3.4混凝土浇捣技术

混凝土施工的过程的质量控制,从原材料源头严把进场关口,科学经济合理的配制混凝土配合比,在混凝土搅拌、运输、塌落度和水灰比检测等方面,严格执行每工作班至少抽样检查两次混凝土塌落度,在浇筑过程中按照标准选择相应的施工设备,以此确保浇筑过程的连续性,并随时检查现场混凝土浇筑的方法和质量、振捣方式、浇筑高度、施工缝的留置情况。如果浇筑的为基础底板类型混凝土结构,受到其厚度影响在浇筑时需要采取相应散热措施,以免基础底板结构温度变化较大,增加温差进而引发底板裂缝,如果对建筑墙体混凝土结构进行浇筑一定要确保浇筑的强度以及稳定性,尽可能强化墙体的施工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在浇筑之前,可将相同砂浆浇筑于墙体底部,随后对墙体进行分层浇筑。振捣是混凝土浇筑的重要环节,振捣设备等因素均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混凝土厚度选择相应振捣设备,其中混凝土板厚度小于30cm通常选择平板振动器,倘若浇筑面积比较小可以选择插入式振动棒。另外,在使用插入式振动棒时,振动棒与混凝土表层保持垂直状态,并且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同时确保插点排列的均匀性,按照插点顺序逐一移动,真正做到均匀振实。需要注意在移动振动棒过程中应该控制好间距,确保移动间距小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也就是30~40cm最佳,在对上一层进行振捣时,振动棒应该插入下一层5~10cm处,确保两层混凝土黏合。

结语

要想不断提高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水平应该对其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和实践,进一步提升应用水平,同时根据不同类型工程项目的规范及要求对混凝土施工内容进行完善,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操作流程,加大混凝土结构问题研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以土木工程建筑规范要求为核心,科学选择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并以此为前提拟定管理计划,将混凝土结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确保土木工程建筑质量,循序渐进地提升施工效率。

参考文献

[1]肖建军.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价值工程,2021,40(24):102-104.

[2]张超.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探讨[J].价值工程,2021,40(8):137-138.

[3]王东云,沈山,戴莹芝.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1(4):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