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准则视域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5
/ 2

财务会计准则视域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刘卫星

胶州市卫生健康局      266300

    摘要:近年来,人力资源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已经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会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目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效并不理想,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积极探索财务会计准则视域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成效。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财务会计准则视域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并就财务会计准则视域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进行探究,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财务会计准则;人力资源管理;影响;措施

   引言: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以提升人力资源潜力为目的,通过招聘、开发、培训等手段来促使人力资源发挥最大作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而财务会计准则视域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充分彰显人才价值,实现合理的人力分配,进而促使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更加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财务会计准则视域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1.1实现科学的资源分配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会涉及到企业内部资源调配问题,要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合理的资源调配,而人力资源则是重要的企业资源之一,将人力资源管理融入到企业财务管理之中,能够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进行人力资源分配,因此更有助于实现人力资本分配的科学性,可以更好地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1.2充分考虑人才的价值

财务会计准则视域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常规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其立足点上存在着显著区别。首先,在财务会计准则的角度视域下,要更加充分地考量到了人力资源的现实价值。对于一个大型的企业而言,人员素质是其中最核心的因素,人力资源管理应该以如何推动一个企业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作为其根本性目标,因此在我们进行大型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我们就需要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做到充分考量人力资源所能带给我们企业实际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1.3以维护企业利益为基础

财务会计准则视域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其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维护企业利益,这是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在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需要站在财务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效,使人才的作用得到最大化地发挥,使其能够为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以此来保障企业的利益。

2财务会计准则中人力资本的重要性

2.1确定人力资本

由于人力资源信息不属于会计信息范畴,因此会导致会计信息丧失全面性,甚至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这显然会给财务管理带来不利影响。在会计技术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确认、记录以及计量等方面工作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人力资源帮助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为企业带来相应的收益和回报,人力资源与我们企业所掌握的其他资源一样都具有发展的可能,同时还具有物质性和有限性的特点,由此可见,人力资源是一种能够符合会计要求所确认的根据条件,这就使得人力资源在企业内部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列入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这样一来,便可以使企业会计信息更具全面性与完善性。

2.2核算人力资本

在我国的会计理论界,针对如何正确确认企业人力资源的讨论尚未能够取得明确结论,而且站在企业商誉的计量理论角度上讲,则可以直接通过商誉的无形资产来核算企业的商誉,进而更好地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核算。而在财务会计准中针对于无形资产则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作为无形资产,必须符合法律以及合同规定,同时其成本能够被计量,并且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归属于企业。而作为人力资源,则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签署劳务合同,进而确定劳务关系,因此符合合同规定。在合同期限内,人力资源所创造的价值都会流入企业,并且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需要相应的成本投入。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符合财务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界定,因此站在财务会计准则视域下,则可以将人力资源视作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而对其进行单独核算。

2.3计量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的计量始终都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难题,这是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会直接受到员工个人能力的影响,但是员工之间必然会存在差异性,这就会导致不同的员工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在人力资本计量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员工的个体能力差异,并根据不同员工对企业的重要程度进行计量。通过这种方式,则可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划分,并针对不同形式的人力资源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量。以基本型人力资源为例,针对此类人力资源,在计量过程中,需要以当前的会计准则执行,并结合企业与员工所签署的劳动合同来明确后续计量中的使用寿命。

3财务会计准则视域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3.1组合人力资本

财务会计准则视域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较于常规人力资源管理而言,属于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这种新模式下,人力资本也会发生巨大的转变。具体而言,在新模式下,人力资本可以分为技能型、管理型、普通型等。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在于最终形成合理的人力资本架构,如果架构不合理,则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的运营效率,而且还会导致企业出现严重的内耗。而合理的人力资本架构的组成,则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充分考虑人的能力、品格等方面因素,最终实现资源之间的合理配置与优势互补,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发挥员工的能力,促进人力资本效益的提升。

3.2激励人力资本

从分配收益角度分析,企业对员工的物质激励往往都会发生在事后,是在员工取得成绩之后再给予员工相应的物质激励。与物质激励相比,人力资本则恰恰相反,其属于事前型,因此更有助于激励员工。在财务会计准则视域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结合人力资本事前型的这一特点,积极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实现收益结构、收益方式与考核机制三者的有机结合,提升激励成效。

3.3分配人力资本收益

在传统企业管理过程中,权力相对比较集中,通常都会由股东来掌握决策权以及控制权,这样一来,经营者则显得权力不足,同时还会始终处在被控制和被监督的情况之下。而财务会计准则视域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则更多地站地站在财务角度考虑问题,因此需要将人力资本以及物质资本均纳入到企业管理范畴之内,极大地丰富了企业管理主体结构,有助于提升参与监督之间的平衡性,避免因权力过于集中而影响企业的发展。而在收益分配阶段,则应根据物质资本以及人力资本在企业剩余分配中的比例和形式,保障收益分配的合理性。

4财务会计准则视域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企业应充分结合财务工作加强管理,充分考虑人力资源的实际价值以及员工为企业创造的实际效益。企业应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由该机构对企业不同部门的不同员工进行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的价值,帮助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价值。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对优秀管理人才的引进。财务会计准则视域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属于新型管理模式,因此需要有优秀管理人才的支持。企业引进优秀管理人才,可以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除此之外,优秀管理人才的引进,还可以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结束语:财务会计准则视域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充分了解员工的实际价值与潜在价值,进而实现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与成效,符合新时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有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蔡琛,桂梓椋.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视域下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构建——基于国际比较视野的考察[J]. 河北学刊,2020,40(03):132-139.

[2]李锦. 人工智能视域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措施分析[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07):123-124.

[3]李汐若. 基于新会计准则视域下公允价值计量研究——以W集团财务报告为例[J]. 当代会计,2019,(22):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