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压力、温度变化确定井筒水化物冻堵深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1

利用压力、温度变化确定井筒水化物冻堵深度

瞿加元,田新建,卢刚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新疆巴州库尔勒  841000

摘要:在气井试井作业中,由于井筒内存在游离水,当气温较低时,容易在井口附近形成水化物。以1口气井试井遇卡为例,从试井操作及压力、温度变化入手,判断井筒内水化物冻堵深度,从而掌握水化物形成条件及一般性规律,为气井水化物解堵注醇工艺提供依据。

主题词:气井  井筒  水化物  解堵

引言

XXX井是圈闭上的一口评价井,井段3379.2-3424.8m ,岩性为含砾细砂岩,岩心分析见多条裂缝,有垂直微裂缝,有横向树枝型裂缝或斜状裂缝,缝宽3-5mm,微裂缝中或被胶质沥青充填或无充填。岩心分析水平渗透率为 0.017-0.07md。

该井压裂后获工业气流。压裂放喷17天,以3mm油嘴试气,日产气9374.23m3/d,日产油1.04m3/d,日产水0.65m3/d。之后进行了压降及压力恢复测试,测点深度3300m。

在测流压时油嘴多次冻堵,压力恢复测试结束后,井下工具串或钢丝遇卡,导致阻力剧增,无法将工具串顺利提至井口。本文就是针对该井测试实例,通过分析井筒内压力与温度的变化,找出水化物形成位置及条件,从而给出气井生产时注醇解堵工艺方法及规律。

二、生产过程中冻堵现象

图1是该井流压曲线图。关井前测流压47.85hr,流压曲线呈波动形态,有4处压力波动较大,井底压力呈快速上升,结合现场记录及现场施工过程中重要事件,确认皆因油嘴冻堵所致,关井清油嘴后恢复正常生产。相对稳定测点流动压力为18.70MPa。

分析认为流压曲线波动与出液有关。油嘴多次冻堵皆因水化物的形成所致,水化物的成因与油嘴节流和温度下降密切相关。

微信截图_20221116100604

图1:XXX井流压曲线图

三、压力恢复完成后冻堵现象

该井关井测588.44hr的压力恢复,最后24hr压力变化0.09MPa,说明压力已经基本稳定。关井结束上提压力计遇卡,拉力至1200磅未解卡,正常情况下,3300m井深时一般拉力达到500磅即可正常上提压力计。关井前曾活动钢丝自如,生产过程中无出砂现象,故钢丝打扭和砂埋的可能性基本排除,经分析主要考虑气井水化物形成冻堵所致。

 四、解卡方案及实施

该井井口多次注入甲醇,并活动钢丝,经过反复多次,钢丝顺利启动,当压力计起至离井口200m时,钢丝速度减慢至16.7m/min,并均匀上提直至压力计进入防喷管,关闭清蜡闸门,施工顺利完成(见图2)。

微信截图_20221116100812

图2:解堵前后示意图

五、利用压力、温度数据变化分析判断形成水化物的井段

冻堵一般发生在井口附近,但冻堵温度是多少?从什么位置(深度看)开始冻堵的?冻堵井段的长度是多少?要搞清这些问题,必须借助压力、温度数据进行精细分析。

该井经过多次注入甲醇和活动钢丝,解卡成功之后又发生冰堵现象。为了进一步搞清水化物形成的因素和冻堵的位置,我们对起钢丝工具串临近井口的压力、温度数据进行了精细分析,计算出了冻堵的深度,为彻底解堵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微信截图_20221116095434

3:压力计进入冻堵位置及防喷管的压力、温度曲线图

1、压力、温度数据显示

 A区:温度快速下降区,该阶段持续时间1.02min,压力计的运行速度为16.7m/min,计算该阶段距离约17m,温度变化点13.5℃,这说明压力计运行已靠近或进入冰冻区。

 B区:恒温区,温度为10.43℃。压力降低,持续时间1.68min,在恒温区压力计的运行速度为16.7m/min,该阶段运行距离28.06m,说明压力计已进入冻堵区域。

C区:恒压区,温度上升,持续时间4.02min,该阶段压力计已进入防喷管,关闭清蜡闸门,形成恒压、温度上升的过程。

2、现场记录显示

工具进入防喷管的时间是10:31,防喷管泄压时间10:35,持续时间4min,现场记录时间与压力计记录的恒压时间4.02min相吻合。

结论

通过分析和计算,认为该井水化物形成位置在采油树以下,冻堵段长度至少为28.06m,水化物形成温度为13.5℃左右。冬季北方油区普遍存在气井冻堵现象,该井的分析方法可为该构造其它气井水化物解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