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调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2

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调查探析

姓名:单昌璧

单位名称:华测生态环境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单位邮编:300467

摘要:为了更好地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有序进行,本文以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调查为例,首先阐述了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相关调查,包括调查程序以及结论分析等,随后探讨了土壤及地下水调查的具体内容,包括土地管理全局关联性、表层污染源探测、采样深度设置以及地下水污染调查等,最后分析了调查过程中的风险评价,包括水污染风险评价与土地污染对粮食作物等的安全风险评价等,以期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污染;地下水

引言:场地污染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严峻的问题。我国很多郊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如重金属污染、水污染等等。场地污染对社会发展的危害主要是通过有害物质的堆积、迁移所实现的,能量经过层层传递最终汇集到人体内,从而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为了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场地污染信息进行调查与分析,确定污染源,进而制定污染防治管理对策。本文将从当前较为严峻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入手,对具体的调查内容与调查要点展开探讨。

一、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相关调查

污染物最终几乎都会归属于土壤中。在土壤中的污染物借由各种方式进行传播,譬如通过土壤颗粒的漂浮传播到农作物体内,或者通过食物链传播进入到人体内等,最终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当前随着人们环境污染治理意识的不断提升,很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不会直接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大多数的污染往往都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形成的。譬如排放在他地的污染物经过雨水淋融作用发生迁移,进而影响到地下水,最终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健康。所以,在探究地下水污染时,应首先明确土壤污染源的来源,具体程序以及结论如下:

1.调查程序

调查的第一步是要收集相关资料信息。譬如场地环境信息、场地相关记录、场地利用变迁信息等等,要首先明确企业的主要生产流程以及这些生产路程中可能会产生的污染性物质。随后要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分析,要分析该场地可能会迁移至土壤以及地下水中的污染物种类,并辨别污染的大致区域。

调查的第二步是要进行现场勘测。要明确勘测的范围、勘测的重点区域以及勘测的大致内容。进行现场勘测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要能够对企业的生产技术与生产工艺有着详细的了解,而是要能够统计可调查土壤的面积。其中,在调查企业生产工艺时,可以通过询问工地人员、查询工厂地图以及调查废渣存储处与原料存储处等方式来进行;而在统计可调查土壤面积时,可以先依据场地地图做好计划与准备,确定详细位置,随后逐一进行现场踏勘。值得注意的是,在勘测前,要对勘测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要教会其安全防护知识,并配备齐防护用品,如防护服、急救包等等。

2.结论分析

在经过资料收集、资料分析等流程以及结合过去调查人员分析结果的基础之上,应对所调查地区的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程度有着初步的判断,要能够初步认定污染物类型以及重大污染物类型,要区分不同的污染区域,并着重辨别重点污染区域。

二、土壤及地下水调查

1.土地管理全局关联性

过往土壤及地下水调查往往只从土壤利用方法单一维度进行考虑,如果依然沿用以前的调查思路,则会导致调查结果以及治理的片面性。如对于重金属污染区域,只从场地角度来看,仅仅采用水泥硬化以及转变用途既可以得到解决。但从整体环境的角度来看,整个场地就是一处污染源,随着土地使用功能的转变会逐渐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此外,地下水的流动也会导致污染物迁移,从而影响周边环境。因此,在土地与地下水污染调查中,应持有土资管理的全局观,应将场地及其周边环境视作整体进行统一评价,并在土地的利用上出台合理的方案。

2.表层污染源探测

污染源信息统计主要包含污染程度、污染物种类以及污染位置信息等。在测试期间,要先通过仪器确定疑似污染源,随后将现场勘测到的土壤数据送到实验室进行探究,确定污染数据。疑似污染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明显示,另一种是暗显示,二者在调查方式上有所不同。

(1)显性调查方案

通常来讲,显性疑似污染源的确定是依据背景来进行的。背景主要包含两个层面,分别为土壤环境的背景值以及土壤的自然背景值。不受人类活动干扰的、固定的组成成分以及组成状态就是土壤环境的背景值;而不容易受到影响的土壤地区就是自然背景,通常作为对照。在土壤与地下水污染调查研究中,可以将非污染源干扰区的土壤作为土壤环境背景值。将环境浓度值作为污染发生与否的必要条件,将高浓度位置划分为污染源区域。

(2)隐形调查方案

隐形疑似污染源浓度具有难确定性,主要是因为便携式器材的检测限比较高,通过该类器材只能够简单地判断出是否存在污染,然后将高浓度的地区大致判断为拟似污染源,对于具体的浓度却难以做出判定。隐形调查方案通常是根据厂区类型以及污染扩展形式的不同而加以区分,第一步首先是要根据厂区工艺划分调查区域,标注好调查区域的类型。第二步则应该在每一调查范围内通过概率统计布点,随后对污染源展开详细的调查。

3.设置采样深度

土壤终孔采样深度的确定需要依据污染特征以及水文调查数据。在确定采样深度以后即可开始采样,采样完成以后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与检验,随后根据结果判断是否存在污染以及污染的程度如何。

4.进行地下水污染调查

地下水污染调查中应注重调查的全面性和一体性,即应该将整个场地作为污染源,同时辐射厂区的周边环境。要注重对周边区域的污染情况调查,根据地下水流行特征进行水样点的设置,随后再具体分析是否存在污染物迁移以及稀释平衡等问题。

三、风险评价与分析

1.水污染风险评价

通常情况下地下水污染风险主要涵盖三种类型:①场地源区土层单一污染,其余地区无污染。在该种情况下要注意的是场地源区的土层可能会对周边地下水造成污染。②场地源区土层以及周边地下水出现单一污染或者均被污染,在该种情况下应对同一含水层目标附近源区所涉及的土壤以及地下水等做好水污染风险评估。③只有场地水源区的地下水受到污染。该种情形下要对整体地下水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水污染风险。针对第一二种状况,可以考虑采取英国环保局的水污染风险评估方法,治理也可以参考英国修复目标法的有关思路。而对于第三种状况,当前国内还并未存在较为有效的风险评估对策,该点需要国内水文地质专家继续加强研究与创新,争取早日攻克难关。

2.土地污染评价

该评估项目的产生是因为在农业生产区域,土地污染不仅会涉及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污染,同时还会间接影响到粮食以及作物的安全,进而危害到人的身体健康。具体评估方法可以选择用现场实际值与国内外土壤干预值进行对比,以此来评估风险。

结束语: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调查是土地资源管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在调查过程中应注重调查源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同时重点关注隐形污染源,要对风险作出评估,从全局出发,开展全面的勘察工作,以更好地提升调查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杨利霞.典型涉重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D].导师:李颖.中北大学,2022.

[2]张蕾,边志明.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防治修复的相关研究[J].新型工业化,2021,(06):219-220.

[3]张亚尼,邓小文,袁雪竹.典型石油烃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估[J].绿色科技,2021,(08):147-150.

[4]张旭.谈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防治修复[J].山西建筑,2020,(22):10-13.

[5]张驰,秦榕璘.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筛选值及标准应用[J].广东化工,2018,(06):147-148+119.

[6].陈梦舫.我国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重金属修复技术综述[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03):327-33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