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施工技术

王念恒 ,陈燕娇 ,张昂 ,罗星灿 ,张帅杰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湖北 410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建设期间,想要保证上层结构的稳定性,必定要先将地基打好,基于此,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施工都与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密切相关,基础是否稳固,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将会受到直接影响。因此,需提高地基基础与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合理性,基于工程实况高效应用适宜的施工技术。文章先探讨了地基基础与桩基础施工的难点,而后对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效果及稳固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桩基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地基基础与桩基础施工的难点

1.1施工现场条件是重要影响因素

在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与桩基础施工中,其本身都属于基于地质情况及特点进行的基础性施工作业,而工程所处地区不同,必然存在差异性的地质特点,这就促使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中,现场作业环境及地质条件都有所差异,现场情况复杂,地基基础与桩基础的前期处理、施工技术控制都将更为困难。例如:我国北部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时间长,空气湿度小,部分地区的气温在冬季长时间维持在较低状态,土层中存在大面积冻土,在换季时,温度上升,土壤也将随之融化,致使地基结构及形态发生变化,地基施工质量也将受到直接影响,更易出现土质不均匀的情况。因此,地基基础与桩基础施工前,需先明确建筑工程所处地区的地质条件,经过综合分析精准定位技术操作的影响因素,提高施工操作的可行性。

1.2施工作业易被地下水所影响

为了满足不断上升的建筑需求,建筑工程的层数也在不断增加,高层建筑逐渐成为建筑工程建设体系中的高占比项目,而层数越高,技术难度越大,这必然对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及施工质量提出了高标准要求,当地基承载力及力学深度符合标准时,整体结构才会更趋于稳定。但是随着地基深度的不断拓展,将与地下水更为接近,一旦开挖深度达到临界点,就可能在深基坑施工中出现积水或渗水问题。若未能对地基进行妥善处理,这种问题将频繁出现,致使施工阶段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严重下降,难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地基基础与桩基础施工技术

2.1 高压注浆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施工阶段,高压注浆法的应用频率较高,在技术操作中,需先选择型号适宜的钻机设备,在施工现场的指定位置钻孔,而后再将浆液注入其中。因此,正式施工前期,应先将施工现场修整到位,提高其平整度,为钻孔作业的高效进行夯实基础。在场地处理完毕后,需将钻机设备准备就位,确保设备处于平整状态下运行,严格控制其偏移角度,而后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准确选择成孔技术,提高成孔率。在成孔操作结束后,应及时对注浆口及注浆管进行检查,确定其干净程度,在上述作业都按要求完成后,有序推进注浆作业,注浆完毕的第一时间要对注浆管进行清洗,防止发生堵塞问题。

2.2 强夯地基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粉土及砂土等松软土质时,可应用强夯地基施工技术,对大颗粒材料进行处理,基于强夯操作提高地基结构稳定性。基于此,在应用该技术时因涉及到强夯震动操作,可能会产生对建筑物的扰动性影响,要想保证整体施工效果,就需在技术应用前,先通过试验确定建筑物稳定性与震动频率的影响关系,评估技术操作的可行性。当周边建筑物在强夯震动下出现稳定性下降的情况,就需调整震动频率及技术参数,通过减振处理,充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在实际施工中,需先将地基施工现场清理到位,为强夯设备的正常操作留足空间,确保强夯点与周边建筑物之间保持安全距离。如果现场条件受限,难以保证适宜间距,就需在指定位置设置隔振沟带,阻隔震动的传递,以免产生对周边建筑物的不良影响。因此,隔振沟带应将强夯地点包围起来,严格控制其深度,保证形成隔振效果。在强夯设备的前期准备阶段,还应加强安全防护,保证强夯操作中起重臂杆的稳定性,规避偏移问题,钢丝绳也不可随意摆动。在强夯施工阶段,需根据设计参数及现场测量结果,明确强夯深度,并在强夯操作完毕后,及时回填,约束地基下沉深度。针对施工现场的软土地区,需设置排水沟,将水分快速排出,提高强夯施工的有效性。

2.3 搅拌桩地基施工技术

当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为砂石土质时,可根据含水量选择适宜的桩基础施工技术,一般情况下,土质含水量少,可直接应用搅拌桩地基施工技术,目前技术操作中还可针对性的选择干法施工法(粉体直接喷搅)及湿法施工法(深层搅拌处理)。在实际施工阶段,技术人员需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及土体特点,加强对技术的选择及应用。在正式操作前,同样需先做好场地的清理及平整处理工作,而后将准备就位的搅拌设备调平,增设安全防护装置,对设备性能及运行状态进行检查,在确定无问题后,将设备启动,采取缓慢速度,将旋转机身叶片下放,在达到预设的深度后,将搅拌机提升,提升期间同样需按要求控制好速度,而后压入混凝土,展开搅拌作业,将软土与混凝土相互混合,当搅拌机逐步上升到地面以上,应确保加固结构呈现出八字形状,检查其纵向及横向长度。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控制搅拌桩地基的垂直度与位置误差,需确保其误差值处于允许范围内,在注浆操作结束后,及时清洗搅拌机管道,若施工操作中因突发情况影响,设备停止运行超过三个小时,就需先清洗管道,再继续进行施工作业。

2.4 冲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阶段,冲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频率较高,这是因为该技术本身的适用范围广,且技术优势突出,可省去接柱处理工序,施工操作中也不会产生高分贝噪音,但是冲孔灌注桩技术的流程项目多,施工完毕需花费大量的养护时间,致使整个周期的耗时长。因此,在技术操作前,需将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到位,不仅要由专人进行现场测量放线,更需按规定制备泥浆,使用片石等提高设备稳定性。在实际冲进操作中,需先勘察及了解地质情况,严格控制冲进速度,保证泥浆补给量的充足性,在接近持力层时,厚冲向前100mm,而后进行清孔取样,对岩样的常规指标进行鉴定,明确持力层参数情况。在钻孔作业结束后,及时检查孔深及孔径,需确定达到施工要求,才能进行钢筋笼的下放作业。在混凝土浇筑前期,需先清孔处理,再结合设计要求,对泥浆性能进行处理,清孔完毕后需尽快进行混凝土灌注作业,保证工序的衔接性,从整体上提高施工质量。

2.5 静压桩基础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中,静压桩属于常用技术,在实际操作中,需先将施工现场平整处理,确保其上部无杂物情况,将施工设备准备到位,并在使用前先进行检查,明确设备的运行状态,确定无故障及问题后,操作吊机将管桩设置在指定位置,在保证管桩垂直后,开展压桩作业。因此,压桩技术效果会影响整体施工质量,基于此,在施工阶段需利用吊线锤,对压桩的垂直度进行准确控制,确保桩身整体垂直向下,促使其误差被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在压桩操作结束后,对接头部位进行焊接处理,将超高位置直接截除。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与桩基础施工技术操作中,需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更适宜的技术措施及方式,提高地基处理质量,提高上层结构的稳定性,科学延长建筑工程的可使用期限。因此,为了提高技术应用及操作能力,就需明确各类基础处理技术的特点及适用环境,提高施工技术与现场情况的适配性,提高建筑基础的承载力。

参考文献:

[1]于丽莉, 佘彩发. 民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施工技术研究[J]. 建材与装饰:上旬, 2016,(19):4-5.

[2]陈国栋.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施工技术思考[J]. 科技与创新, 2022,(07):108-110+117.

[3]胡裔贤, 林海岚. 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研究[J]. 硅谷, 2013,(05):13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