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运动疗法配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强制性运动疗法配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的影响研究

杨芮 ,邢朝云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9

摘要:脑卒中所致功能障碍会造成患者出现不良的健康结局和更高的贫困率等各种困难。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配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的影响,通过6周的治疗观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肌张力均有显著改善,能最大限度的帮助患者功能恢复,使患者能够更好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关键词:脑卒中;强制性运动疗法;运动想象疗法;恢复期

1 研究概况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指起病迅速,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二十四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大部分脑卒中病人在发病后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这会对病人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对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病人对出院后的生存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单纯的生活自理,更希望在生活自理的基础上能够回归原来生活的状态,专家们在常规康复疗法获得良好疗效的同时,也对治疗方法做出了更多的研究,致使新的康复技术也接踵而来。本文主要进行研究的是强制性运动疗法及运动想象疗法两种新技术。

1.1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在国内,强制性运动疗法作为新型的康复疗法,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张建[1]等专家研究表明,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能有效提升临床疗效。这种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是治疗脑损伤后上肢功能的障碍,同时注重把训练内容向日常生活转移,其疗效已取得了业界的首肯[2]。高家欢等[3]的实验结果表明:运动想象疗法可以活化皮质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顶叶皮质区、扣带区等,与此同时,研究还发现视觉和动觉想要产生运动想象,对二者产生控制的神经区域是不同的,下顶叶皮质区域及与运动相关的脑部功能区域是对动觉运动想象进行控制的主要分布区域,上顶叶皮质区域及枕叶皮质是对视觉运动想象进行控制的主要分布区域,但二者在提高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效果上无明显差异。

1.2 国外研究现状

强制性运动的基础研究可以追溯到70年以前,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康复疗法。它是由美国亚拉巴马(美国州名)人类神经科学研究者开发出的一种用于治疗上神经元受损的训练方法。Jackson等人[4]建议,运动想象疗法与常规康复训练必须结合起来使用,但是,运动想象疗法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手段,尽管如此,运动想象疗法仍然可以单独应用于提高动作的执行能力,并且可以帮助促进大脑的可塑性改变。

2 强制性运动疗法配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2.1 强制性运动疗法配合运动想象疗法对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上肢运动功能的损伤是脑卒中病人最常见而且最严重的功能障碍,在上肢异常模式中,偏瘫病人最常见的为屈肌痉挛模式,主要表现为: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手指屈曲,肩关节下降、内收,肩胛骨回缩,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出现肩关节半脱位,主要恢复机制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使效应器官重新出现功能性活动。强制性运动疗法配合运动想象疗法主要作用是利用想象激活脑海内正确运动的“流程图”,再对患侧肢体进行长期重复练习形成条件反射。运动想象主要目的是对协调运动功能思维通路恢复起到促进作用。让患者能够有意识的去运用自己的患侧肢体更好的激活神经,达到恢复运动功能的目的。经过为期六周的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尹科[5]等专家研究表明强制性运动疗法配合运动想象疗法在对于脑梗死后的上肢功能障碍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仅仅使用常规治疗的患者。

2.2 强制性运动疗法配合运动想象疗法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对病人的日常活动和出行产生很大的干扰,对病人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由此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时下肢的重点目标就是步行能力的恢复,偏瘫患者因脑神经损伤部位、严重程度等不同,从而出现的问题程度不同,对于能力不同的患者,治疗师将强制性运动疗法及运动想象疗法进行个体化定制要采用运动想象疗法时,不同的病人,对于运动的喜好也不完全相同,所以根据不同患者的运动爱好,在制定治疗方法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治疗的个体化定制使得趣味性增加,更好的调动患者训练的积极性;强制性运动疗法提高患侧肢体使用率,帮助患者更好的锻炼下肢功能,两者相结合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进行常规治疗。

2.3 强制性运动疗法配合运动想象疗法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更看重日常生活的质量,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也成为了康复治疗的一项重要内容,运动想象训练和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训练时不需要过大的器具,训练成本较低,运动想象治疗中的内容根据病人的运动爱好为主,能够更好的使病人进入想象当中,比如慢走、上下台阶、深蹲、踢球等。也可添加多种日常生活活动,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让患者有主动参与意识,积极配合训练,增强自信心。

2.4 强制性运动疗法配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肌张力的影响

脑卒中发病后,大多数都会出现异常的行为模式,其中最常见的是上肢的屈肌痉挛模式以及下肢的伸肌痉挛模式,两者大多共同出现,两异常模式的出现均与肌张力异常有关,其中上肢肌张力大多高于下肢,肌张力增高呈持续状态,会导致分离运动难出现,给临床治疗增加难度,所以在治疗早期对肌张力进行控制尤为重要。马伟涵[6]研究发现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患者肌张力的改善有良好效果,运动想象疗法对大脑的运动区域和神经进行刺激,操作过程中,患者大脑放松,肌肉不处于紧张状态,两疗法结合对脑卒中后肌张力的改善效果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健,王小雪,耿博,等.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15):2902-2905.

[2]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世界残疾报告(概要)[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 践,2011,17(6):501-507.

[3]高家欢,胡昔权,尹明宇,等.动觉运动想象和视觉运动想象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11):815-818.

[4]Jackson PL,Lafleur MF,Malouin F,et al.Functional cerebral reorganization following motor sequence learning through mcntal practice with motor imagery[J].Neuroimage.2003,20:1171-1180.

[5]尹科,尹立全,蔡菲等.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后上肢功 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7):2255-2256.

[6]马伟涵.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张力与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J]. 科学养生,2021,24(24):7-8.

通讯作者:邢朝云,副教授,基础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