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业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对农业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

张志超,王雪昭,张晨晖,林雨蒙,陈佳丽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430068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关乎十几亿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的大事件。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意味着我国农业逐渐从一味向土地、自然界索取转向良性回馈,也意味着寻找到了经济与自然相对的平衡状态。本文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入手进行分析,探讨农业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效策略

前言:由于中国农村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但是中国当前的农村市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之中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文章重点对中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展开了全方位的剖析与研究,同时结合中国当前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状况与不足展开了全方位的剖析与总结,并于论文结尾时给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对策,以期达到中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逐步提高中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才能达到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与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模式的全面改革。

1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在漫长历史发展中,我国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进行着资源消耗型的农业生产,这样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长期发展需要,是资源与环境相互冲突的重要原因。想要在资源与环境之间寻找到发展的平衡点,同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提升,建设现代化农村,需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和应用。农业循环发展模式就是一个资源节约、生产过程清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过程,是一个遵循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原则的发展过程,符合当下社会经济的要求。从物质流动上来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坚持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强调提高资源利用率,强调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从而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节能和减排。从环境保护上来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坚持闭路循环,最大程度上保护稀缺的资源,降低污染物排放量,逐渐提高和恢复环境的承受能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必要一步,有利于保护现有的自然环境,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将农业种植业、畜牧养殖业等产业串联起来,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经济收入,构建节约型社会。

2农业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

2.1培育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为改变中国传统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走出农村可持续发展之路,国家和各地政府也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以鼓励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第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改变发展观念,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作任务,研究提出农村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制定促进发展循环农村经济社会的具体政策措施与方向。二是促进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观念的改变,充分认识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尽快实现效益。

2.2发展农村循环经济

不仅是农业部门的内部问题,而且涉及到了农业部门的内外关系问题。这是一项包括了农业人口、教育、文化、经济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我们需要形成人口管理、文化教育、社会保险以及地方政府经济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机制系统,以满足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和构建农村循环型社会的需求。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仅是农业部门的内部问题,同时关乎到整个农村领域的对外关系问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投资条件和外部环境,实现了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

2.3提升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

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就是要把一部分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培养成为具有文化、科学技术的最新型农民。主要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对部分生产经营专家实施实用型人才培养项目,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另外,部分不出去务工的村民要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同时,政府还应该引导一些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村学生,以及城镇下岗职工回乡村就业。这不但能够给农业社会带来新的生产力,同时也能够增加农村的整体文化素质,进而带动农村社会循环经济的发展。

2.4加大科研投入

目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和应用还属于比较基础的层次,对一些生物资源的资源化再利用还比较理想化,真正实施起来可能达不到预期,容易挫伤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还有可能带来经济损失。以前几年倡导的秸秆还田为例,秸秆还田需要先进行破碎,然后进行深翻或田间土地覆盖,秸秆还田的效果还没发挥出来就先成了害虫过冬的暖房,反而给第二年的农业生产带来了虫害。很多农民觉得秸秆还田的经济效果并不能覆盖破碎、还田消耗的劳动力和时间,还给害虫提供了过冬暖房,还不如直接烧掉。所以很多地区明确禁止燃烧秸秆,但还是有农民悄悄烧掉,给环境带来损伤还容易引起火灾。农业部门需要加大科研投入,寻找到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过程中能够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从经济效益方面推动农民群众的配合程度,辅助农业生产的有效开展。

2.5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相统一

应在不违背生态环保要求的基础上,对农业经济产值进行提升,这样能够促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因此,对于农业经济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需对其进行积极重视,使用科学的方式,完美融合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实现土地和自然和谐发展。第一,政府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全面掌握农作物生长习性,明确农作物生长规律,唯有这样才能明确可持续发展目标,例如构建畜牧、水利。农耕为一体产业链条,降低其运输销售成本;第二,要依据本地农业生产和土地实际情况对产品进行合理选择,提升农作物产量,全面运用土地资源,推动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全面保护环境。

3实际案例分析

以云上居为例,云上居家庭农场创办于2020年,主要发展高山生态循环农业和立体种养殖产业,把高山村的闲置土地、抛荒的农田重新盘活,带动村民一同发展。

现在农场采取的就是生态种植、立体循环养殖,种植的水稻全部不施化肥、农药,人工锄草,鱼稻共生。虽然亩产只有500斤左右,但是高山大米的品质得到了保证,每斤的售价也上去了,可以进入高端市场。2020年,浦城大米品牌的推介会,云上居家庭农场展销的高山大米品质获得省里众多专家和嘉宾认可,并且和福建省建材协会签订了5000斤的订单合同,2021年增加到1万斤,今年订单增加到了3万斤,价格也比普通的浦城大米价格高。

与同年,农场里放养了1万尾的厚唇鱼和10万尾泥鳅,养殖的鸭子、鹅,在鱼塘里嬉水,等于是天然的增氧机,产生的粪便又可成为鱼的饵料,鱼种和泥鳅等到秧苗插下去了,放到田里,与水稻共生,会吃到很多害虫,等年底鱼和泥鳅上市时,又可增加一项收入。这样种植出来的大米和养殖的鱼、鸭,品质,加上高山区特有的生态环境优势,更能提升品质。下一步,云上居家庭农场发展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农场刚好紧邻仙阳镇的樱园山庄旅游景点,只相隔1.5公里,如果连成一片,农场可以发展高山露营、垂钓和果蔬采摘,届时,可以实现共赢。

结束语:

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建设,直接关系着国家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过,就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而言,还存在许多相应的问题。为更好地提升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需要从环保的视角入手,实现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科技的应用水平,并逐步发展完善农村生产科技。

参考文献:

[1]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富裕魅力宜居平安幸福新屯留[N].长治日报,2021.

[2]卢贵敏.田园综合体试点:理念、模式与推进思路[J].地方财政研究,2020.

[3]孙振钧,孙永明.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与农村生物质能源利用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0.

[4]韦佳.刍议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家参谋,2019(09):6.

[5]王冠.中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探析[J].农业展望,2018,14(12):87-90.

基金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20221050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