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 2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闫其强1 ,刘建华2 ,董明俊3

1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海职业学校  山东省青岛市  266427

2青岛黄海学院  山东省青岛市  266427

3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海职业学校  山东省青岛市  266427

第一位:闫其强,男,汉族,籍贯: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   生于:1985-10,工作单位: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海职业学校,单位省市:山东省青岛市,单位邮编:266427,职称:助理讲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第二位:刘建华,女,汉族,籍贯:山东省青岛市  生于:1979-03,工作单位:青岛黄海学院,单位省市:山东省青岛市,单位邮编:266427,职称:讲师,,研究方向:电气控制。

第三位:董明俊  男  汉  青岛市黄岛区    1978.12

单位: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海职业学校

单位省市:山东省青岛市

邮编:266427

职称: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机械设备及其自动化。

摘要:随着国内的教育水平越来越高,社会对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控制的需求越来越大,其未来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所以在职业学校的焊接技术与自动化课程中,必须要针对目前的形势做出相应的改变,只有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案,以确保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从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的实训教学改革入手,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并就其实施的具体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同行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焊接技术;教学改革

目前,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已经走上了职业学校的课堂,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正在进行着相应的研究,希望能够在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课堂上落实项目开发、课程开发,以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校企之间的交流,注重师资的培养,从而使职业学校的焊工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更上一层楼。所以,教师在面对焊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的课程时,必须加强对自身的革新,确保焊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能够充分地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确保满足社会的要求。

一、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行业定位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对焊接技术的发展和整个市场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职业学校在进行焊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的教师时,要保证学生在掌握焊接技术、焊接设备、金属材料等知识同时,还要能掌握一定的创新型,确保学生在未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除此之外,在焊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方面,还要求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以处理、分析、解决所有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二、教学改革必要性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焊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目前的手工焊接技术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的生产要求,而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焊装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就需要采取高效率的焊接工艺。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自动化焊接生产装置,这种工艺的运用,大大的提升了焊接的效率,不仅扩大了焊接工作的范围,而且减少了工作的劳动量,使得工人在同样的工作时间内可以生产更多的商品。所以,自动化焊接技术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要想真正熟练地掌握这种技术,就必须加强这种技术的教育,职业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跟上时代步伐,通过增加新颖的教学要素,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焊接自动化技术。对学生们来说,传统的手工焊接技术只是一种基本技能的训练,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自动化焊接技术的普及有助于学生的未来。现阶段我国职业学校在焊接自动化技术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此很感兴趣,因此,在实践中,还必须引入相应的设备来进行实践训练[1]

三、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策略

(一)以专业调研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我国现行的一些教育制度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很少,大部分都是相对独立的,所以,学校的录取基本标准与企业无关,由于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高校必须要做好充分的调查,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如果职业学校里设置的专业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那学校的教育水平就会降低。而且,从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如果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企业招聘要求的优秀毕业生,那么职业学校所开设的专业便会呈现出一个停办或萎靡的局面。因此,教育的质量决定着一所职业学院的发展。因此,职业学校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同时,还应把培养专业化的人才作为其长远的发展方向。在教学工作中,应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教学体系,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工作任务进行细致的分析,以便合理地安排教学工作。同时,在进行焊接技术与自动化的教学工作前,还必须对汽车制造、压力容器、钢结构等相关的生产厂家进行调查,同时还要对其进行人才需求和生产过程的调查。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即以工作与分析为依据,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能力体系和知识体系,然后对相关的课程进行适当的安排。

(二)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现阶段的社会企业都十分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综合素质,所以针对这两方面的实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由于学校内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的原因,使得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难以融合。因此,在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做”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在实施“教、学、学”一体化教学的同时,必须提高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强化校内的人力、物力,建立电焊实习基地,使学生可以把实训与理论有机地相融合,以提高学生的焊接技术。在实施“教、学、做”的改革中,一定要强化对教学的改造,改善软硬件条件,避免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在调查了企业的现实基础上,根据教学的可能性,对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进行全面升级,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需要,又能提高培训的效率,节约投资,达到共赢的目的。在实习楼的改造中,实训车间的实际布局,可以根据各合作单位的需要,适当地进行相应的设计,使“教、学、做”模式得以改进。同时,教师在实际训练中所展现的指导水平也影响着教学质量,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仪器操作中,将会牵扯到相应的教和学;所以,教师的职业素质的提升也对教育工作的改造有着一定影响,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学校的课程进行调整,派出教学导师到企业进行深度的研究,并与企业进行全面的交流,以掌握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

[2]

(三)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第一,制定相应政策保障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为保障校企间的协作,职业学校可以制定《生产性实训章程》、《岗位实习质量考评办法》、《岗位实习管理办法》、《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办法》、《产学合作奖励管理办法》、《校企合作专项人员奖励办法》、《校企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

第二,实训工作的开展,要有专门的硬体保证。先进的设备,多样的教学方法,为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所以,校方可以组织一些专业的焊接实习,让学生们练习自己的技术和技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整个工作的过程和运作方式,增强学生的工作能力和集体意识。

结论

总之,目前国内许多职业学校对焊接技术与自动化的关注日益增多,因而,在焊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的教育工作也应适应市场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与变革;为此,职业学校应制定专门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积极开展校企协作,培养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徐双钱.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农家参谋, 2020, No.651(07):290-290.

[2] 庞明皓. 试论高职焊接技术自动化专业一体化教学[J]. 社会科学(文摘版), 2021(2016-1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