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患者手术室安全防护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8
/ 2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病人安全隐患的环节很多,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尽管不经常发生,但有潜在发生的可能,我们不能杜绝所有的危险,但应尽量减少发生在病人身上的可能性。围手术期是从护士迎接病人进人病房,到术后切口痊愈出院的这段时间。确保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更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如何保证围手术期病人的安全呢?作为护理人员,每日的工作都是与病人打交道,为了保证工作质量,确保病人安全,提高患者心理、生理、社会的健康水平,本文主要讲述围手术期间针对手术病人所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介绍如下。

一、术前患者安全防护措施

(一)在病人接待室设立手术通知单一览表,接患者时,认真核对手术通知单、病人手上的标识带及核查病历,标识带上注明病人科室、床号、姓名、住院号;

(二)在手术室门旁设置一个透明架用来放置各手术间当天的手术病人一览表,以便巡回护士进行第二次核对,确认与病历、病人所述相一致,并且方便其它人员查询;

(三)麻醉医师在麻醉前进行核对;

(四)摆放手术体位前,与手术医生一起确认手术病人及手术部位,在手术开始前,手术者必须按照病历记载、CT片或X线片等核对手术部位特别是泌尿外科、骨科、神经外科及血管手术;

(五)各种接送病人的平车、床都应配备安全带和防护栏,防止病人摔伤,同时注意保暖;危重病人及特殊治疗的病人应由护士和医生一同接人手术室,途中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六)手术对病人来说既能解除病痛又是创伤的经历,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如感到害怕和焦虑、恐惧抑郁或情绪激动等,及时评估外科病人的常见心理反应,并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

二、术中患者安全防护措施

(一)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再次认真核对病人的姓名、病室、床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前用药、禁饮禁食、药物过敏史、血型及化验单,并要与麻醉师再次核对;

(二)手术中所需的器械及一次性用品、药物、仪器设备都应准备完好,术中所需的特殊 仪器要提前检查其性能是否完好;

(三)手术区域存在“燃烧三要素”:火源(电刀、激光刀、光纤、冷光源、电钻、锯及除颤器等)、可燃物(无菌布类、敷料、病人体毛及体内气体、消毒酒精等)、氧化物(因病人面罩或气管内给氧周围空气中氧气浓度超过21%,还有笑气、乙醚),使用电外科设备(高频电刀、激光、等离子电汽化、结扎束等)时,避免局部有易燃性液体和气体,不能直接与病人皮肤相接触,也不能放在潮湿的地方,以免造成电灼伤;使用高频电刀时,应正确放置负极板 ,注意病人体内有无植入物,作好相应的处理。如头颈部手术使用电刀时禁止开放性吸氧 (面罩或鼻管),避免用电刀切开肠腔、胸腔、气管等脏器;

(四)手术过程中用药由手术助手下达书面医嘱,禁用缩写,统一药物计量单位并让手术医师目核确认后巡回护士方可执行;而遇紧急情况,需要执行口头医嘱时,应有效沟通与核查。如术者口头医嘱、巡回护士与麻醉医师复述确定后执行,重要检验报告必须复读。

(五)在配合麻醉医生麻醉前,需要与麻醉师核对药名、剂量、浓度和方法,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在抢救病人时,执行口头医嘱必须复述一遍,经麻醉医生核对无误后再执行医嘱,并将药瓶保留备用检查。巡回护士器械护士认真做好台上物品清点工作,使用的纱布、纱垫、缝针,器械等做好记录。洗手护士应全力管理好手术台上的一切手术物品。

(六)手术完成后,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对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和输血、手术标本确认、手术用物清点是否正确、再次核査手术患者皮肤有无压疮、影像学资料是否完备等,患者如去ICU、普通病房或离院,完成核査后签名。

三、术后患者安全防护措施

(一)手术医师宣布实施手术的名称,放置引流管及特殊处置情况;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共同清点核查术中所用器械、敷料、物品等的数量是否与切开体腔前一致。并将结果报告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在得到清点准确后方可关闭体腔。关闭体腔后再次核查 无误后手术清点记录1式2份,1份放入手术室留档,1份存入病历。如有任何疑问即摄X线片协助核查;

(二)手术完成后,留手术室观察30 min,待麻醉清醒后送回病房。在离开手术室前由巡回护士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共同负责再次核查患者身份、实际手术名称、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血型、手术用物清点情况及手术标本确认,并对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尿管及监测仪器线路及患者去向等确认,结果由三方共同确认签字;

(三)将患者送回病房时实行三人交接: 巡回护士、病房的当班护士和专业组长进行交接。巡回护士主动向病房护士详细告知患者的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中失血和补液情况、神志状况、切口情况、管道是否通畅和引流液性状及全身皮肤情况,交回病历和用物,作好交接记录并实行三方签字,交接清楚后手术室人员方可离开;

(四)根据护理级别定时巡视患者,发现患者异常表现及时通知医师,及时为患者解答疑问,提高护理质量;

(五)术后观察病人切口疼痛情况,耐心倾听患者描述疼痛部位程度,并对患者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尽量陪伴病人并对感受表示理解,协助病人放松,让其有自我控制能力或遵医嘱。及时为病人用镇痛类药物;

(六)拆线时间 腹部手术7天,下肢手术10天,颈部手术5天,头部手术3-5天,出院前一天对患者进行出院健康宣教,包括休息、饮食、如何观察切口异常等,出院时由责任护士送患者进人电梯术后周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

将安全及全员参与管理理念渗透于手术安全管理过程中,持续推行患者安全理念,建立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流程,加强术前、术中和术后3个重要环节管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发生错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逐步形成以患者安全为中心的医院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