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1
/ 2

新形势下的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

左新庆

安阳市教育资产管理服务中心

要:新形势教育背景下,中小学的固定资产种类、运用路径与日俱增,因此,固定资产所涉及的采购、使用、处置等与财务相关环节亦愈来愈多,因此给中小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增加了莫大的操作难度。而相关管理人员由于自身职业技能的局限性,被囿于传统理念,难以开展行之有效的管理活动,亦难以采取有效针对的管理策略和路径进行规整。

关键新形势背景;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探究

引言: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现代社会对于教育领域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我国相关的财政部门以及政府部门,亦加强了对于中小学财政补贴和帮扶的资金力度,因此,我国中小学的教学硬件水平与基础设施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与此同时,固定资产在中小学日常资产管理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因此中小学的上层管理人员以及领导人员亦逐渐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和必要性,现代中小学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渐渐从较为浅显的整理作业转移至,保存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充分挖掘固定资产的内在潜力、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固定资产所带来的使用效益等方面。以下是笔者立足于当代新形式社会环境下,对于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现状进行的一定研析,意在能够提出行之可效的管理方法,全面提升我国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质量和水平,从而奠定中小学院校财务管理的标准化。

一、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之简要阐述

从财务会计的角度而言,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在用固定资产、闲置固定资产以及非自用固定资产等类型,而固定资产管理指的便是对于固定资产的规划、购买、验收、登记、使用、维护、处置等全过程的的管理,由于固定资产通常占据单位资产的很大比例,因此,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对于实现单位的固定资产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作业中,由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较高、使用的年限较长、应用渠道地点又较为分散和复杂,因此,其在管理和维护环节,通常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百年树人教育为本,中小学常常被认为是学生教育的“摇篮,”中小学亦将自身的管理重点放在教学管理方面,往往会忽略了对自身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因此,长期以来,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游离于标准之外,学校对固定资产管理并未投以过多的关注,而在管理作业中,缺乏一定的科学制度进行规范,多方面的负面因素交织,使得我国现阶段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停滞不前,给学校管理工作和运转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之现状研究

(一)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及规则

基于上文所述,新教育形式背景下,我国对于中小学投入的资金力度不断提升,而现代部分中小学中所采取的固定资产管理策略及路径,仍然一味的沿袭传统的管理体系和标准,因此造成了管理水平与资产规模数量严重不相匹配的现状。而中小学的各个部门在此管理现状下,往往是采取“各自为政”的管理策略,即只对自身所负责的固定资产区域进行管理,久而久之,为中小学内部的财务资产管理埋下了一颗分裂的隐患“种子”。而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核心原因在于,现代中小学内部关于固定资产管理尚未形成科学、严谨、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应用标准,正所谓“无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一体制漏洞的出现,衍生了现代学校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问题,因此,给现代学校内部敲响了一记警钟。例如,在固定资产的取得、购入、安装、处置等环节中,相关管理人员由于没有相关制度的要求或相关制度形同虚设,对于固定资产的记录往往采取随机编号方式,从而给后期固定资产的维护、核查、返修等工作增添了很大的难度,使得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质量与水平长期停滞不前。

(二)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薄弱

据笔者走访活动发现,我国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不仅尚未形成统一的管理规则和制度,对于管理人才的筛选、录用,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和纰漏,且大部分中小学没有设置专人专岗。即使配置专人的中小学,对于负责固定资产管理模块的管理人员的择选条件低下,许多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存在严重的滞后性,而往往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从而难以进行“与时俱进”式的创新和创造,使得其无法真正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更有甚者,部分中小学院校所聘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并非是专业出身,许多院校将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划分为后勤工作,严重影响了我国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和质量。

三、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之策略分析

(一)健全完备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及规则

基于上文所述,健全、完备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及规则是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与核心环节。之所以中小学内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长期停滞不前,政策制度建设水平的低下,是其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即要求中小学内部的上层管理人员与领导人员,应当依照我国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提出的法律法规、政策要求,积极制定适用于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从而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能够以严肃的工作态度,严格的规章制度,对于固定资产进行有效化管理和归置,使得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够真正的落实到学校的财务管理环节中,上层人员能够全方位的掌握学校固定资产的动态信息,提升其利用效率,同时,能够压缩一定的后续成本。

与此同时,中小学校应当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业,以责任承包制的分发方式落实到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中去,并且设立相关的监督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步骤、策略流程进行详细的调研和考察,从而形成层层把关、层层延伸的科学流程。并且,对于固定资产在购入、使用、处置等环节产生的额外费用,进行有效记录和誊写,从而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作业的科学化水平。此外,对于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效益进行有效的核查和督促,从而为固定资产的日后调用铺垫基础。

(二)提升固定资产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水平

管理人员作为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作业中的核心,对于保障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而随着现代中小学校固定资产规模、数量的不断扩增。即要求现代相关领域的管理人员,应当加强自身的先进化建设水平,能够以“与时俱进”的职业理念武装自身的职业技能,从而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将自身的责任意识全面贯彻落实至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中,切实提升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有效性和针对性。与此同时,中小学校应当积极组织一系列的培养活动,策动相关管理人员不断地参与其中,从而于实践中于交流中,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积极探索与现代社会相契合、相协调的固定资产管理道路,推动固定资产管理朝着优化、深化的方向不断前进,规避固定资产的日常风险操作和管理,从而为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可靠的人才基础。

此外,随着我国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相关固定资产管理领域的人才亦应当不断提升自身,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掌握水平,从而能够加强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作业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能够以高效、优质的管理策略和手段实现最终的管理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相关的人力、物力资源,尽可能地压缩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本,促进中小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立足于我国现代化教育背景与时代环境,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较为复杂的组织工作,涉及到许多基础部门的日常作业和流程,同时亦是中小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对于保障中小学的平稳可持续运行具有重要的管理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吕艳阳. 新形势下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优化策略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2017(13):106-107.

[2]鲁筱卉. 新形势下中小学资产管理相关问题解析[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02):7+6.

[3]钟京志. 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实现方式探讨[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05):10-11.